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凤尾菇一般是11月份播种,12月底大量出菇。但到春节前后,由于气温过低,出菇很少甚至不出菇。为了满足节日的市场需求,笔者摸索了一种箱栽喷温水的管理法,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夺得高产。栽培箱的规格为100×100×35厘米,稻草要用石灰水浸泡。  相似文献   

2.
司海静 《食用菌》2016,(2):56-57
正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笔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适宜栽培季节北方冬季长,自然季节适合出菇只有当年8月初至10月初,及次年的4月初至5月末。因此在栽培季节上,一般7月初建堆,7月末播种,8月初-10月初出菇。或者3月初建堆,3月末播种,4月初至5月末出菇。如过早栽培因温度过高,病虫害严重,过晚栽培则有效出菇期短,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生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自然温度生料栽培金针菇,我所经三年的试验探讨,均获得较好的效益,其产量为1.80-2.48斤/尺~2生物学效率为40.9-58.9%。现介绍如下。一、生料栽培的适宜时问金针菇是属于低温型的菇类,温度稳定在12℃以下才是适宜的播种和出菇季节。一般在霜降后到春节前均可播种,而上海南汇地区播种期应在12月下旬到一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总结边远农村栽培滑菇实用技术要点,仅供各地参考。(一)栽培季节滑菇属中低温型菌类。根据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可布局在气候湿润的北方沿海地区进行栽培,辽东半岛各地宜春季播种秋季出菇。根据当地小气候的特点,时间也可提前或延后。冬末初春开始播种,利用低温季节的特点,可减少杂菌污染的来源;随着气温的转暖,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养菌,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8月下旬气侯逐渐转冷,正适滑菇子实体发生,以保证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江都71是浙江省海盐县主栽的夏季上市的高温平菇品种,出菇温度为12~36℃,菇体丛生或单生、片大肉厚,老熟时形状、菇色与凤尾菇相似。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俏销。春、夏、秋季均可大量出菇,不脆、无畸形,盖径6~15厘米,幼菇提早采收,可作秀珍菇上市。海盐县近年来发展较快,2007年栽培16万袋,产值50万元,栽培集中在沈荡、于城、澉浦等地。预计2008年栽培量将达40万袋。根据近几年的栽培实践经验,栽培江都71须加强温湿度管理,严防虫害发生及杂菌污染。(1)栽培季节。根据江都71的特性和各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可安排在3~6月制菌袋,4~9月出菇。(2)场地选择。江都71的出菇场地可选择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和废弃房舍等。要求菇棚通风良好,排灌方便,门窗、棚体四周设置40目防虫网,棚上覆盖物厚实。(3)原料选配。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一般每100千克棉籽壳加麸皮5~8千克,石灰3千克。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拌料前在日光下曝晒2~3天。(4)菌袋制作。可采用熟料袋栽和发酵料袋栽两种方法,以熟料袋栽为好,不宜采用生料栽培,否则极易导致生产失败。熟料袋栽菌袋的规格可选用17×38(厘米)或20×45(厘米),厚...  相似文献   

6.
高原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声东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杂木屑和草木灰对大球盖菇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原材料要新鲜,播种量要大,采用混播,光照要足:发菌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环节。大球盖菇单产可达8kg/m^2,生物学效率可达40%多。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又称洋蘑菇、白蘑菇,是世界上商品化栽培规模最大、生产量最多的菇类.在自然季节栽培双孢蘑菇,播种后约需40 d便进入出菇阶段,出菇期约4~5个月[1],此期间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对该阶段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出菇情况采取合理的调控,才能保证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8.
苏北地区棕色蘑菇大棚层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华秀红  林金盛 《食用菌》2008,30(5):34-35
传统的白色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0~25℃。苏北地区,在无加温措施条件下,从12月底至翌年3月底受气温低的影响,基本停止出菇,菌丝进入休眠期:棕色蘑菇具有低温出菇能力,出菇温度在2~26℃。在冬季,塑料大棚白天可以采集一定的太阳散射光,夜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温度通常比砖瓦菇房高2-4℃。层架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并避免了大棚地栽时地温低的问题。在此种模式下栽培的棕色蘑菇品种,基本上可以达到冬季持续有鲜菇供应12006年笔者在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埠子镇,利用塑料钢架大栅层架栽培模式,示范栽培耐低温的棕色蘑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4,(2)
<正>新科230灰白色,出菇温度2~31℃,菇体大棵,菇形美观,菇盖厚实,叶片匀称,短柄,韧性好,菇体无病害,冬季耐低温、耐CO_2,连续正常出菇7潮以上,今年重点当家品种。秀珍815出菇温度6~35℃,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结束,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夏季栽培菌袋不霉,抗病毒,菌丝满袋一周大量现蕾出菇。灰平260出菇温度10~35℃,出菇期3-11月,菇体灰至深灰色,转潮较快,抗高温,抗杂抗病毒,菌袋无菌皮,抗霉菌,已成为各地作为高温秀珍菇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一、软梯层架式技术:我市立体层架式堆排放出菇、出耳菌袋,有两种形式。1.简易菇房。用树木方(条)、竹子、铁丝、绳索作搭架原材料,每排菇架之间走道距离60—70厘米,每排菇架五至七层高,层间距35—40厘米,放袋子的架宽20厘米,一般16—18平方米房屋可堆排放出菇菌袋2000—3000袋,此种形式优点是取材方便,室内室外,林间树下都可以搭架出菇出耳,最大缺点是容易垮架,尤以竹子作搭架材料的,一干一湿,不到数月,十有八、九竹破架垮造成损失。2.固定式菇房。搭架材料采用水泥杆作柱,18号元钢作横条,走道、层间距离与简易菇房相同,  相似文献   

11.
本所科技人员最近培养出多株大型姬菇,单株重均在4.2公斤以上,其中最大一株单株达7.65公斤,直径54厘米,高35厘米,由345个菇片组成,菇片呈复瓦状排列,形如宝塔,实属罕见。该姬菇品种由国外引进,经过两年多的培养驯化,已成为广适性品种,在5—20℃下菇体均可正常发育,生长很快,秋冬季栽培,播种后45—50天可采收,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鲜菇30公斤,是我国北部地区秋、冬、春季阳畦  相似文献   

12.
秋季蘑菇出菇结束后,在冬季堆料、播种发菌,冬春季出菇,这后一茬就是冬季栽培蘑菇。一年栽培两茬蘑菇,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提高菇房的利用率,延长鲜菇的供应期。本试验是在冬季栽培蘑菇中进行覆土材料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用菌》2005,24(6):F0002-F0002
出菇温度2-33℃ 春季栽培出菇期2-6月中旬早秋栽培8月下旬上市,售价高。  相似文献   

14.
高温蘑菇属高温型双环蘑菇,目前主要有"夏菇93"和"夏秀2000"两个品种,出菇温度范围为25~34℃,最适出菇温度27~32℃,子实体能在38℃下继续生长,适合于我国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夏季气温持续3个月在25℃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由于高温蘑菇栽培期为菇房(棚)夏休期,可利用已有的蘑菇房(棚)栽培,提高栽培设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豆秸栽培榆黄蘑具有原料广、成本低、工艺简单、效益高等优点,栽培技术如下。 1 播种季节 东北地区,榆黄蘑春栽在3月底至5月20日前后(用暖棚可适当提前),4月中旬后可进行大田栽培。秋种在处暑前后,但出菇要有增温和通风设施,也可发好菌后待翌年春出菇。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灵活安排,也可冬播。  相似文献   

16.
陈庆生  赵世乐 《食用菌》2002,24(5):15-15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的栽培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这对于丰富市场供应,使广大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重点介绍适宜粤北地区气候特点栽培的几种珍稀食用菌。1 茶薪菇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在12月上旬开始接种,3月中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3潮菇,5月下旬结束。秋季栽培8月上旬接种,10月上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60~70天,采收2潮菇,12月上旬结束。2 真姬菇 适宜冬季栽培,10月下旬接种,l月下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2潮菇,3月上旬结束。或6月下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合川县一中教工周宪文,利用废弃包装稻草绳试种平菇、凤尾菇,获得一斤废草绳产菇两斤多的高产纪录。周宪文栽培凤尾菇时,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罐头瓶),三潮采菇10.2斤,生物学效率为204%。紫色平菇栽培,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两潮采菇10.9斤,生物学效率为218%。最大的一丛平菇有75.朵,直径38厘米,高18厘米,重7.4斤。他种菇的方法是,将废草绳用石灰水(pH14)浸泡三天,经清水冲洗pH至7.5时栽培。容器纸箱,将草绳断成节,按顺排装厢,分三层播种,料厚五寸,播种后用土革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5,(2)
<正>3500出菇温度3-34℃。南方除7月不能出菇,其它季节都正常出菇,北方一年四季正常出菇,菇色28℃以下灰色,形美,菇片肥厚绵软、抗杂、抗病,不死菇,2015年主裁品种。秀珍815出菇温度6-35℃。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结束。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夏季栽培菌袋不霉,抗病毒,菌丝满袋一周大量现蕾出菇。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菇因其性平、味甘、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并有滋身健体之功效而逐渐受人们喜爱。常规栽培中常有珊瑚丛集状、光秃状和色泽异常等类型的畸形菇发生,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福建省古田县通过近两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的无棚栽培新技术,具有成本低,栽培条件易调节,出菇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栽培。2006—2007年在吉巷乡北土当村建立猴头菇无棚栽培技术示范区,栽培22万袋,平均每袋产干品90克,取得良好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及场地的选择猴头菇属中温发菌、低温结实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10~33℃,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12~24℃,最适温度为16~20℃,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低于12℃则变红。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南方自然条件下,秋栽在9月上旬接种,10月中旬~11月下旬出菇,春栽在1月接种,加温发菌培养,3~4月出菇。在海拔800米以下霜期短的山区也可采取9月下旬接种,11月上旬出1~2批菇,翌春再产一批菇;4月份以后不影响水稻种植。南方各地可参照其对气温的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出菇场地要选择坐北朝南、生态环境好、通风、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优良的...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