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省枣黑顶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西省太谷县枣区枣黑顶病发生程度与大气氟含量及6个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大气氟浓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4个关键因子,且大气氟含量、相对湿度与枣黑顶病的发病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温度、日照时数与枣黑顶病的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诠释枣黑顶病发病机理,本研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发病枣果(ZJINF)、氢氧化钙处理枣果(ZJPRE)及健康枣果(ZJCON)进行分析,拟从转录组水平探明枣果黑顶病发生的分子机理.基因功能注释(GO)分析结果表明,ZJINF vs ZJCON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体现在钙离子结合、钙依赖磷脂结...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壶瓶枣黑顶病发病情况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壶瓶枣为试验材料,分析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搭建遮雨棚及采用果实发育调控措施对壶瓶枣黑顶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与发病期内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呈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搭建遮雨棚和喷施PP333的枣园4级病果占总调查果数的比例较大,黑顶病发病率分别为14.53%和16.54%,显著高于对照果园;而GA3处理的枣园成熟期仅有少量1级和2级病果出现,果实发病率减少至5.75%,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7.89百分点;不同处理后的果实,大果发病率均高于小果。因此,环境因素和果实大小对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生影响较大,遮雨棚和PP333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黑顶病的发病率,而喷施20 mg/L的GA3可以有效降低黑顶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山西枣黑顶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系统调查了枣园枣黑顶病的症状、病果的分布型以及发病规律。结果显示:枣黑顶病在四卦、里美庄、王村、东崖、南流等枣区普遍发生,以四卦发病最重,主栽品种壶瓶枣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73.6%、63.45。发病症状为果实顶部失水萎缩,坏死,但不腐烂,果实病斑处味苦涩,病果无食用及商品价值。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首先在果实顶部出现淡黄色的小病斑,随后斑块逐渐变大,呈黑褐色,皱缩。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是树顶重于树下,外缘重于内膛;在病区内黑顶病病株呈均匀分布,不存在中心病株和中心病区;离砖厂距离近的区域发病重,远离砖厂的区域发病轻或者不发病。枣黑顶病的发病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氟污染与枣黑顶病的关系,进行了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枣黑顶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经氟化氢溶液喷雾处理过的枣果其果皮颜色转红速度、果实生长速度等都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出的枣黑顶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症状变化规律都与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枣黑顶病相符,从而进一步证实氟污染是引发枣黑顶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防氟钙剂防治枣黑顶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枣黑顶病的防治方法,选用氢氧化钙、丙酸钙、碳酸钙3种防氟钙剂与液膜果袋,采用不同的混配处理对防控枣黑顶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2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防效为69%,处理11次之,处理1的防效最差;同一钙剂相同浓度下,添加液膜果袋的处理均比不添加液膜果袋的处理的防效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选用不同枣树品种用不同质量浓度氟化氢(50,100,200,300,400 mg/L)进行黑顶病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氟化氢溶液诱导下,4个枣树品种的发病时间依次为:壶瓶枣>郎枣>木枣>赞皇大枣;病情指数大小依次为:壶瓶枣>郎枣>木枣>赞皇大枣;同一枣树品种的发病率随氟化氢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烟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对不同黑胫病发病程度的响应差异,选择云南烟草黑胫病危害严重的3个植烟区,比较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发病程度烟株抗氧化酶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差异。随着烟株黑胫病发病情况加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烤烟植株黑胫病发病程度加重,植株光合作用各项指标均受到较大程度抑制,进而影响了烤烟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积累。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黑胫病侵染干扰了烟株正常的细胞膜功能和光合作用,且随发病程度加重干扰作用加强,最终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烟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对不同黑胫病发病程度的响应差异,选择云南烟草黑胫病危害严重的3个植烟区,比较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发病程度烟株抗氧化酶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差异。随着烟株黑胫病发病情况加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烤烟植株黑胫病发病程度加重,植株光合作用各项指标均受到较大程度抑制,进而影响了烤烟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积累。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黑胫病侵染干扰了烟株正常的细胞膜功能和光合作用,且随发病程度加重干扰作用加强,最终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27-4634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不清;表皮细胞出现龟裂,为果皮水分渗透敞开了通道;皮下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果皮厚度的变化。受皮下层细胞变形、皱缩的影响,果皮厚度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变薄,导致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增加了裂果的风险。果皮结构及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枣裂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对枣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方法】以酸枣和灰枣穴盘苗为材料,研究45℃高温处理不同时间(0、1、3、5 d)对枣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处理不同时间下,酸枣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仅在高温处理第5 d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18.1%,叶片MDA含量变化不显著,灰枣实生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膜系统受损严重。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酸枣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和CAT活性显著升高。高温处理下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蛋白、POD活性变化不大。高温处理显著降低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酸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幅度较灰枣实生苗小。【结论】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SOD和CAT活性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均下降,并且酸枣叶片细胞膜稳定性较灰枣实生苗强,光合色素下降幅度较灰枣实生苗小,耐热性较灰枣实生苗强。  相似文献   

14.
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校园内自然状况下生长良好的耐旱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元宝枫(Acer truncat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白榆(Ulmus pumila)、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及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柳树(Salix matsudana Koidz.f.pendu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3个季节内的木质部栓塞日变化规律及其与光照强度、大气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大气湿度和大气温度主要是通过对植物气孔运动、蒸腾作用和体内水分关系的调节对木质部栓塞起作用的;木质部栓塞是植物一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平常事件”,与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它的发生和恢复可能是某些植物适应水分胁迫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校园内自然状况下生长良好的耐旱树种刺槐(Robin iap seudoacacia)、元宝枫(A cer truncatum)、沙棘(H ippophae rhamnoid es)、白榆(U lmus pum ila)、油松(P inus tabu laeform is)、白皮松(P inus bungeana)及中生树种女贞(L igustrum lucidum)、柳树(S a lix m atsud ana K o idz.f.pendu 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3个季节内的木质部栓塞日变化规律及其与光照强度、大气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大气湿度和大气温度主要是通过对植物气孔运动、蒸腾作用和体内水分关系的调节对木质部栓塞起作用的;木质部栓塞是植物一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平常事件”,与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它的发生和恢复可能是某些植物适应水分胁迫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