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本研究以膜荚黄芪的子叶、下胚轴、幼茎、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建立膜荚黄芪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是最佳的外植体。在6-BA与2,4-D或NAA培养基组合中,以MS+6-BA 0.5mg/L+NAA 0.5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及芽诱导培养基。黄芪再生植株较难生根,在IAA、IBA和NAA激素培养基组合中,以1/2MS+IBA 2.0mg/L或1/2MS+IBA 1.0mg/L+NAA 1.0mg/L为最佳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2.
兰州百合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8):839-842
【目的】优化兰州百合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建立高频植株再生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鳞片为外植体,以MS和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NAA(0.2~1.0 mg/L)、 6-BA(0.5~2.0 mg/L)、KT(0.1~1.0 mg/L)、IBA(0.2~1.0 mg/L)、IAA(0.2~1.0 mg/L), 对兰州百合进行鳞茎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最佳激素配比。【结果】6-BA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鳞茎形成,当1.0 mg/L 6-BA与0.2~1.0 mg/L NAA配比时,鳞茎诱导率和平均生成鳞茎数较高;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平均生成鳞茎数不断增加,其中以1.0 mg/L 6-BA+1.0 mg/L NAA组合的平均小鳞茎最多,为5.9个。与0.5~1.0 mg/L KT+0.2 NAA mg/L组合相比,添加0.5~1.5 mg/L 6-BA+0.5~1.0 mg/L KT或0.2 NAA mg/L组合的培养基更利于芽增殖,但其丛芽长势较弱,其中以添加0.5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的丛芽长势和小鳞茎长势较好,平均分化鳞茎较多。在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2~1.0 mg/L IAA或IBA的培养基中,随着IAA或IBA浓度的升高,鳞茎生根率不断降低,根质量不断下降,而平均根数和根长表现有所不同。从根的质量来看,MS培养基的根质量不如1/2MS培养基;而在1/2MS培养基中,1/2MS与IBA组合优于与IAA组合。【结论】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NAA 0.5~1.0 mg/L,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100.0%,根中等长度、粗壮,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刘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39-842
优化兰州百合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建立高频植株再生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鳞片为外植体,以MS和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0.2~1.0 mg/L)、6-BA(0.5~2.0 mg/L)、KT(0.1~1.0 mg/L)、IBA(0.2~1.0 mg/L)、IAA(0.2~1.0 mg/L),对兰州百合进行鳞茎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最佳激素配比.6-BA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鳞茎形成,当1.0 mg/L 6-BA与0.2~1.0 mg/L NAA配比时,鳞茎诱导率和平均生成鳞茎数较高;随着NAA浓度增加,平均生成鳞茎数不断增加,其中以1.0 mg/L 6-BA+1.0 mg/L NAA组合平均小鳞茎最多,为5.9个.与0.5~1.0 mg/L KT+0.2 NAA mg/I组合相比,添加0.5~1.5 mg/L6-BA+0.5~1.0 mg/L KT或0.2NAA mg/L组合培养基更利于芽增殖,但其丛芽长势较弱,其中以添加0.5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从芽长势和小鳞茎长势较好,平均分化鳞茎较多.在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2~1.0 mg/LIAA或IBA培养基中,随着IAA或IBA浓度升高,鳞茎生根率不断降低,根质量不断下降,而平均根数和根长表现有所不同.从根质量来看,MS培养基根质量不如1/2MS培养基;而在1/2MS培养基中,1/2MS与IBA组合优于与IAA组合.鳞茎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NAA 0.5~1.0 mg/L,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生根效最好,生根率为100.0%,根中等长度、粗壮,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大叶冬青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MS+BA 1.5 mg/L+IB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NAA 0.3 mg/L,生根率达到98.7%。  相似文献   

5.
以河阴铜皮石榴的休眠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河阴铜皮石榴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 0.3 mg/L+BA1.0 mg/L,增殖培养基为MS+BA1.5 mg/L+NAA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 mg/L+NAA0.2 mg/L,生根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6.
以红果冬青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红果冬青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 NAA+0.9 mg/L BA,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 BA+0.5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0.3 mg/L NAA,生根率达到97.5%。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蛭石(V)∶珍珠岩(V)∶泥炭(V)=2∶2∶1混合基质,控制温度20~30℃,相对湿度85%~90%,保湿20~25 d,其间适当遮阴,成活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7.
香茅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香茅草茎尖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MS+6-BA4.0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上培养1周后,诱导出腋芽;MS+6-BA3.0mg/L+NAA0.1mg/L培养基对丛生芽的增殖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选用1/2MS+IBA1.0mg/L+NAA1.0mg/L附加活性炭0.05%为最佳,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以甘草种子萌发的幼苗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茎、幼叶、子叶、下胚轴、胚根等5种外植体中,子叶及下胚轴均适合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在6-BA、NAA或2,4-D不同激素组合中,以MS+6-BA 1.0mg/L+NAA 1.5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同时也是以茎尖、腋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在IAA、IBA和NAA 3种激素中,以1/2MS+NAA 0.05mg/L为最佳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9.
以建青黛顶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顶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顶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 0.05 mg/L+IBA 0.05 mg/L。  相似文献   

10.
甘草的试管苗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草种子萌发的幼苗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茎、幼叶、子叶、下胚轴、胚根等5种外植体中,子叶及下胚轴均适合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在6-BA、NAA或2,4-D不同激素组合中,以MS+6-BA 1.0mg/L+NAA 1.5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同时也是以茎尖、腋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在IAA、IBA和NAA 3种激素中,以1/2MS+NAA 0.05mg/L为最佳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1.
中原牡丹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牡丹品种鳞芽为外植体,以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比对中原牡丹诱导、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中原牡丹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1.0 mg/L+KT 0.5 mg/L+IAA 0~0.5 mg/L+GA30.2~0.5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5~1.0 mg/L+KT 0.3 mg/L+GA3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4.0 mg/L+IAA 1.0 mg/L。  相似文献   

12.
红叶石楠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叶石楠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的浓度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红叶石楠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初代培养采用MS+6-BA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茎尖继代培养采用MS+6-BA 2.0 mg/L和NAA 0.1 mg/L的培养基为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植株增高选用MS+6-BA1.0+IBA 0.2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效果较好,生根培养选用1/2MS+IBA1.0~1.5 mg/L培养基,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菝葜。[方法]以菝葜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1、/2 MS1、/4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菝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式为0.1%升汞消毒9 min。1/2 MS1、/4 MS培养基更有利于菝葜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6-BA对芽丛的增殖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IBA 0.1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3.0 mg/L+IBA 0.2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 MS+IBA 0.1 mg/L+NAA 1.5 mg/L+活性炭1 000 mg/L,生根率最高,达7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菝葜的组织培养繁殖体系,增加了菝葜的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4.
以刺李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刺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 0.3 mg/L+6-BA 0.7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NAA 0.2 mg/L,生根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5.
以草莓品种章姬的新生匍匐茎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草莓章姬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1.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为MS+BA1.0 mg/L+IBA0.3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NAA 0.3 mg/L,生根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16.
细叶百合鳞片诱导与遗传转化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n)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细叶百合鳞片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NAA,IAA,IBA)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对体系中外植体消毒时间及各阶段培养基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氯化汞溶液最佳灭菌时间为8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1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1 mg/L+ N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AA0.1 mg/L+ IBA 0.1 mg/L.  相似文献   

17.
以神香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神香草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合神香草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最适合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0.8 mg/L+IAA 1.5 mg/L+NAA 0.05 mg/L,最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0.2 mg/L+NAA 0.01 mg/L。  相似文献   

18.
中华猕猴桃茎段组培快繁系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弥猴桃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对外植体初代培养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灭菌处理:先用75%酒精灭菌30 s,再用0.1%升汞进行表面灭菌8 min,外植体成活率88%;最佳初代培养基:MS+6-BA 1.5 mg/L+NAA 0.2 mg/L,出芽率92%;最佳生根培养基:1/2 MS+IBA 0.15mg/L+NAA 0.3 mg/L,生根率85.6%。  相似文献   

19.
以蒙古黄榆无菌苗叶片与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蒙古黄榆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无菌苗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 +2,4-D 1.5mg/L+6- BA 0.2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IAA 5.0 mg/L+6-BA 1.0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1.0 mg/L IBA.  相似文献   

20.
以蝴蝶兰的花梗为外植体,研究蝴蝶兰快繁方法。结果表明,花梗外植体在培养基MS+BA3mg/L+NAA1mg/L上培养15d后产生幼芽;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5mg/L+NAA0.1mg/L,增殖率为2.07%;生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1mg/L+IBA1mg/L,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