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萌  郭绍霞  孙丽  张颖 《北方园艺》2016,(16):108-110
以大花蕙兰试管组织为试材,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添加物6-BA、NAA、IBA、活性炭,对大花蕙兰原球茎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原球茎诱导、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mg·L~(-1) 6-BA+0.1mg·L~(-1) NAA,适宜原球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1) 6-BA+0.2mg·L~(-1) NAA,在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炭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将大花蕙兰经扩繁5代后的类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以不同浓度的IBA、6-BA、活性炭进行正交试验,观察类原球茎的平均增殖倍数、分化率、平均芽生长数和平均根生长数.结果表明:IBA对类原球茎的平均增殖倍数、分化率、平均芽生长数的影响都极显著,6-BA对平均芽生长数的影响显著,活性炭对平均芽生长数的影响极显著.其较优的类原球茎增殖配方为;MS IBA2.0 mg/L 6-BA 1.0 mg/L 活性炭0.5 g/L.  相似文献   

3.
4.
施隆文  汪霞  卢佳 《北方园艺》2012,(4):123-125
将被萎蔫短小杆菌污染的大花蕙兰的类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以添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法的"益培灵"杀菌剂进行正交实验,并观察类原球茎的平均增殖倍数及芽与根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益培灵"对培养后期的萎蔫短小杆菌基本无抑菌效果。由于污染程度有差异,引起类原球茎平均增殖倍数、芽与根的生长数及分化率的差异。以培养基中添加0.05g/L"益培灵"和消毒液浸泡6min组合的类原球茎增殖倍数高,芽和根的生长数多,分化率高。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组培快繁与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花蕙兰杂交种金玉满堂"Golden Yellow"进行研究表明:适合供试品种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MS BA1.0 NAA0.01 C1.5g/L;原球茎增殖分化培养基为:MS BA5.0 NAA0.5 C1.5g/L;生根培养基为:MS NAA1.0;移栽基质为:1/4沙土 1/4苹炭 1/4腐殖土 1/4松针,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8个大花蕙兰品种、大花蕙兰与墨兰的杂交育成的品种‘圣蕾芬’及国兰春剑进行杂交,对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大花蕙兰品种间杂交结果率最低为5.1%,自交结果率为0%;其次为大花蕙兰与‘圣蕾芬’杂交,结果率为25%;最高的为大花蕙兰与春剑杂交,结果率为50%。经无菌萌发后,大花蕙兰品种间杂交果实未萌发;大花蕙兰与‘圣蕾芬’的杂交果实12个,10个萌发得到杂交后代,占83.3%;大花蕙兰与春剑杂交果实共7个,5个萌发得到杂交后代,占71.4%。种子的采收期因不同组合而异,以国兰春剑为母本的种子采收时间应适当延长,以190~210 d为宜,而以大花蕙兰和墨兰的杂交后代为母本的种子采收期以110~120 d为宜。  相似文献   

7.
大花蕙兰组培快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在大花蕙兰组培快繁过程中, 细胞分裂素BA 和KT对类原球茎诱导有极显著影响, ZT的作用不明显; BA 和生长素NAA 均对类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BA 对大花蕙兰幼苗的增殖效果更为显著。类原球茎诱导分化过程中所需的蔗糖浓度相对较低。GA 和香蕉泥的合理组配是大花蕙兰生根壮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大花蕙兰“红宝石”原球茎为材料,比较了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培法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诱导大花蕙兰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还是将秋水仙素加入培养基中混培处理,均可诱导大花蕙兰多倍体的产生。但以后者混培法效果较好,在秋水仙素浓度为3%,处理15 d的条件下,诱导率最高达30%。对变异株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染色体为2n=4x=80,为四倍体;而二倍体对照染色体为2n=2x=40。  相似文献   

9.
应用新植物活性剂对大花蕙兰组培不定芽增殖进行了初步应用试验研究,新植物活性剂1mg/L、2mg/L、5mg/L、10mg/L、20mg/L、5mg/L 萘乙酸(NAA)、CK1(6-BA)、CK2(6-BA 萘乙酸NAA)对不定芽增殖倍数依次分别为3.3、4.1、4.3、3.4、2.3、7.6、1.3、3.1倍.该活性剂对大花蕙兰组培不定芽的增殖数比对照CK1分别提高2.0、2.8、3.0、2.1、1.0、6.3.比对照CK2分别提高0.1、1.0、1.2、0.3、-0.8、4.5倍.新植物活性剂在1~5mg/L范围内,外植体成活率100%.新植物活性剂5mg/L时大花蕙兰不定芽增殖倍数是对照CK1的6.3倍,是对照CK2的4.5倍.(2.5cm)幼苗外殖体的不定芽增殖能力最强;(1cm)中芽外殖体的不定芽增殖倍数在2~4倍;(0.5cm)小芽外殖体的不定芽增殖能力一般;新植物活性剂 萘乙酸(NAA)对外殖体不定芽增殖的促进效应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大花蕙兰大花品种"金门"为材料,对大花蕙兰圆球茎的诱导、增殖、分化、生根及培养方式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蕙兰圆球茎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 BA+1.0 mg/L KT+2 g/L AC;大花蕙兰圆球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BA+0.8 mg/L 2,4-D+2 g/L AC,大花蕙兰圆球茎分化及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KT+0.5 mg/L NAA+2 g/L AC.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论述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组织培养的概况和发展简史,综述了国内外大花蕙兰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激素配方的选择、培养容器的选择、培养条件、褐变的控制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提出了我国大花蕙兰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大花蕙兰快繁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墨兰、春兰变种和品种间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酯酶( EST) 、苹果酸酶(ME)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 ( NADP)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 NAD)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5 种酶系统研究墨兰和春兰17 个变种及品种的同工酶多样性, 并探讨这些材料间的亲缘关系。5 种酶系统所得的11 个位点中7 个是多态性位点。EST、PGM( NAD) 和SOD具有多态性。上述5 种酶系统能够把供试品种和变种区分开, 并划分为墨兰和春兰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墨兰炭疽病菌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以期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测定了18种供试杀菌剂对墨兰炭疽病菌的抑菌作用和5种供试杀菌剂对墨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发现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博得、蓝普、固本、施保功、施保克、福·福锌、代森锰锌、多·福和多菌灵·嘧霉胺对该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500 mg/L时,抑制率为100%.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浓度为1000 mg/L的福·福锌对墨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100%.结果表明福·福锌是防治墨兰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5.
‘玉女兰’是以墨兰‘企剑白墨’为母本,大花蕙兰‘金作家’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其株形优美,花出架,平均着花10朵,花黄绿色,花径6.3 cm,有香气,温室栽培1月中旬始花,花期1 ~ 2个月。  相似文献   

16.
姜玲  张明涛  陈泽雄  马国华 《园艺学报》2005,32(6):1056-1060
 对墨兰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培养结合化学处理脱除建兰花叶病毒(CymMv) 病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取1~2 mm大小的墨兰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 经0, 20和40 mg·L - 1的三氮唑核苷浸泡15 min处理和继代培养, 诱导再生植株。RT2PCR检测表明: 从带病叶样提取的RNA经反向转录和PCR扩增反应,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检测到长为767 bp的CymMv病原特异扩增产物, 而健康墨兰叶样中未检测到该扩增产物。单纯利用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 脱毒率为72.9%; 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经过20 mg·L - 1的三氮唑核苷处理, 可以获得100%的无病毒苗。虽然三氮唑核苷处理造成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一定程度的伤害, 但经过5~6个月的培养, 分生组织能恢复生长, 不定芽能有效地增殖, 并获得了再生植株。当三氮唑核苷处理浓度为40 mg·L - 1时, 原球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出现透明和褐变现象, 细胞活力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墨兰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洋  刘爱媛  冯淑杰  张荣 《北方园艺》2010,(24):170-171
以墨兰炭疽病菌为试材,研究墨兰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产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8,产生孢子最适pH为7~9,孢子萌发最适pH为7;26℃下连续光照产孢量最多;相对湿度低于81%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8.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王倩  朱宝成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47-1652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9.
王利国  李玲  范冬雨 《园艺学报》2005,32(6):1133-1135
 研究了墨兰炭疽菌的侵染过程以及墨兰叶片中几丁质酶和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炭疽菌接种12 h后开始产生侵染丝侵入墨兰叶片的气孔腔, 60 h之前炭疽菌菌丝在叶肉细胞的胞间隙蔓延, 从84 h开始, 炭疽菌次生菌丝侵入叶肉细胞内, 部分叶肉细胞解体。几丁质酶、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种炭疽菌后缓慢上升, 到84 h达到最大。表明炭疽菌侵入墨兰叶肉细胞的胞间隙和胞质中对几丁质酶和β- 103 - 葡聚糖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