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 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一种系统科学的特定性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农田阶段的排放及吸收方面的作用逐渐 凸显,有效地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水分,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效益的科 学化发展。本文立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探讨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并指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 区推广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系统 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果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耗水量相对一般农作物较大,随着黄土高原地区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水资源利用形势,高度重视水资源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现代果园节水技术,分析了黄土高原果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及其破解途径,为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提升果园灌溉管理水平、提高果业生产效益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高效农业及其模式的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旨在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依据,为西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喜阴冷潮湿、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树种。本文分析了樟子松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推广前景,并从地块选择、育苗技术、栽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樟子松育苗栽培技术,以期为樟子松栽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嫁接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文冠果的嫁接成功率。通过对接穗采集地区的温度、接穗的保存时间、接穗保存的具体措施以及嫁接手法等进行对比试验和研究,发现接穗过程中保护措施、嫁接人员的操作技术及操作手法可对文冠果的冬季嫁接成功率产生直接影响。现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冬季嫁接技术进行探究,以提高文冠果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报道了黄土高原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风害、雪灾、暴雨、长时间的阴雪天气等自然灾害对温室蔬菜生产造成的危害和防治技术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温室蔬菜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长远计划和远景发展目标,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对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农业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效果及其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露香梨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梨新品种,通过多年的观察,表现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白梨适栽区均可栽植。200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玉露香梨。玉露香梨在黄土高原地区建园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复杂性,现存技术在实际修复中效果并不明显,提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功能基因、将代谢组研究融入油污土壤的修复、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及菌根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的建议,旨在对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山地果园的作用及意义、主要措施、秋冬季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资源禀赋不足,导致农业产业发展严重受限,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灌溉手段,通过提升灌溉水在运输和利用层面的效率,有效改善了水资源匮乏的局面,突破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应用推广、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就要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多方面探索,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本文主要以甘谷县磐安镇谢家坪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例,系统阐述整个设计过程,对工程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工程运行良好、效益显著,值得在同类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入黄泥沙。本文阐述了淤地坝的作用,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流式暗管排水具有快速降低地下水位、改土治碱、节约耕地地等作用,经过对自流式暗管排水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总结和提出了自流式暗管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适宜条件及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耕地与粮食生产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与粮食生产进行了历史与现状追踪调查,并结合有关省区的农业区划成果资料开展了分析研究,提出该区自给性粮食生产的程度分区,自给性粮食生产可行性研究及发展前景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功能低下 ,水资源匮乏 ,人口压力大 ,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要重视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大力引进优良种苗和繁育栽培技术、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树立典型。通过努力 ,搞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更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种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当家牧草,在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的生态适应能力特强,在很多地区均可种植。为了拓宽紫花苜蓿的发展区域,作者对紫花苜蓿的特性作以总结,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绿色果品已成为目前果园生产趋势,本文从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及化学措施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果园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及绿色果品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晶梨自2001年引入子长县栽培,多年来均表现出品质优、耐储藏的优势.为尽快推广栽培,笔者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及其配套管理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合黄土高原地区推广,现作一总结,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以2001-2015年的MODIS NDVI为数据源,结合2001-2015年的气象数据(温度/降水),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气温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15a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大体趋势是植被覆盖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研究区植被的空间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研究区的西安市、渭南市及豫西山地的洛阳市等地的植被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中部的植被覆盖有了明显的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年际间变化不大,而降水量起伏变化较大。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影响大于温度对植被NDV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亏缺一直影响着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工造林。近年来的研究和初中表明;提高整地质量、通过降低造林密度和拉大行距汇集地表径流、采用壮苗是该地区人工造林成活、速生的三项基本技术措施。严格实验这三项基本技术措施,是取得人工造林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