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酉阳板溪页岩二维地震勘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酉阳板溪区块位于渝东南桐麻岭背斜西翼,为了基本查清该区深部构造形态、目的层黑色页岩的赋存状态及埋深,从而加快我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带优选科研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实施了酉阳板溪页岩二维地震勘探。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对不同地层岩石出露区进行试验分析,采取高叠加次数等措施,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信噪比.在数据处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技术,如折射静校正、异常振幅噪声压制ANOMA—LOUS-AMP—ATTEN模块、低频线性压制FXCNS模块和叠后时间偏移等技术,使目的层有效波反映明显。本次勘探精细标定出了寒武系高台组、金顶山组、明心寺和牛蹄塘组的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解释断层6条,二维地震勘探的实施实现了目的层反射资料叠加,成像效果明显,地层和构造特征得到可靠的刻画。  相似文献   

2.
也门地区49区块采用震源炮与井炮联合施工,虽然该方法在操作上具有灵活性,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尽量消除不同激发类型引起的差别。2种激发类型的单炮由于激发条件和激发类型的不同导致其子波在能量、相位、频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通过常相位校正、地表一致性能量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四步法",逐步提高地震资料的一致性,弥补了震源炮与井炮联合施工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多聚焦叠加是目前已知的最佳零偏移距叠加成像方式。对多聚焦叠加方法做改进,利用得到的波场参数来提高叠前地震资料的质量。利用多聚焦波场参数做部分多聚焦叠加,对菲涅尔带内的多个相邻CMP(共中心点)道集做倾角、曲率等校正后合并为一个道集即多聚焦超道集(部分多聚焦叠加),可以补齐缺失地震道,实现叠前数据规则化,并提高信噪比,从而使得叠前道集中的同相轴尤其是来自深层的反射轴有更好的连续性,有利于识别和追踪。提高质量后的叠前道集可用于后续的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常规处理中,效果好于原始CMP道集。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大庆油田萨尔图、高台子工区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发现,静校正问题对浅层气藏的影响尤为突出,覆盖次数在面元内采样高度不规则,导致CRP(共反射点)道集能量差异。采用模型层析组合静校正技术消除静校正引起的构造假象问题,得到高信噪比的叠加剖面,更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利用叠前数据规则化技术使CRP道集近道弱能量的假AVO(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现象得到有效压制,有效解决偏移距不同造成的覆盖次数分布不均问题。研究成果可以在大庆油田长垣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缅甸火山岛弧带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特征,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这种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气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资料的复杂化,优化采集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严重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缅甸火山岛弧带的复杂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采集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预测性的表层调查技术、分季施工技术、综合静校正技术和宽线采集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逆时深度偏移有别于单程波方程的波场延拓,是双程波波动方程的波场延拓,避免了上、下行波的分离处理,是较为准确的成像算法,且不受偏移倾角的限制,并能实现回转波和多次波成像。逆时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关键是正演子波选取、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及偏移孔径的确定等。通过在塔里木盆地塔北牙哈地区三维地震资料中采用逆时深度偏移处理技术,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及断层和构造偏移精度,为该区断裂展布和构造圈闭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地震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也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提高地震采集的精度。在表层结构调查与建模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包括静校正技术、地面观测系统的优选、激发技术和检波器组合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增强了小断块低幅构造和薄储层目标体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砂泥薄互储层是陆相断陷湖盆常见的沉积岩叠加模式。由于单砂层薄、岩性变化快,薄储层岩石物理参数不明显,并受到复杂断裂影响和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限制,使得纵向识别薄砂层及横向预测砂体展布规律难度加大。以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为例,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多信息相控储层预测思路,采用高精度拟声波反演技术与频谱成像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融合测井高纵向分辨率及地震高横向分辨率来提高砂泥薄互储层地震预测的可信程度,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经过钻井验证,预测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其他地区的砂泥薄互储层地震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可控震源激发具有扫描频率设置灵活、子波频带宽、激发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在辽河坳陷陆上地震勘探中已攻关应用,是该区今后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低频可控震源试验及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的在辽河坳陷DMT地区应用效果。低频可控震源通过增加低频信号成分,拓宽地震资料频宽,利于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斜坡带深层地层成像的成像效果。通过联合应用低频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获得了DMT地区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证明了低频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坳陷陆上复杂区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不仅具有噪声多样、多次波发育、大水体特征明显、速度敏感、波场复杂等深水地震资料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强烈多次波及绕射多次波掩盖古近系烃源岩及底辟、微裂隙运移通道等信号弱、横向垂向速度变化剧烈、分段多期次重力流沉积需要高分辨率资料、多年度采集拼接难度较大等问题。针对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一般深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三维去除地表相关多次波(SRME)和剩余绕射波(RDMA)方法为核心的组合多次波衰减、高精度网格速度层析反演、宽频处理、基于子波一致性的连片匹配拼接、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琼东南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中央峡谷地震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1.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于目的层共反射点(CRP)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经过优选炮检点位置,可以使目的层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叠加能量尽量均匀,提高地震资料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地震响应问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涉及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土-水-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地震作用下土体液化、结构破坏等多方面。以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完全渗流-应力耦合情况下盾构隧道施工、固结过程;随后采用非线性动力-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方法计算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据此分析其安全性。该方法应用于天津地铁隧道某段工程,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Ⅷ度地震作用下,该隧道各土层不会发生液化;衬砌应力变化幅度不大,拉、压应力均远小于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是安全的;地震对隧道洞径影响不大;地表横向相对位移较大,而竖向相对位移很小,这表明横向地震更容易导致盾构隧道损害。  相似文献   

13.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MPOG)是地表勘探法的一个分支,根据所检测出的微生物异常区,研究近地表土壤层中微生物异常与下伏油气藏的相关关系。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港西地区并结合该区的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使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达到75%,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表条件带来的未知因素,无法保证地震采集工程施工设计对地表地物的适应性、时间顺序的合理性以及技术设计与实施符合的准确性,从而无法保证地震数据质量和提高项目效益,限制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航测影像的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地面影像及高程数据技术,可为复杂地表区域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实时精准的地表数据支持,在顺利完成地震采集工作的同时提高采集效率,且在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油田沙漠区薄互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率、储层变化快、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等问题,采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获得高精度的地震成像结果。在该基础上,提出采用多信息,按砂体-单砂体-油砂体渐进式的思路刻画储层分布。研究表明,该思路和方法提高了薄储层刻画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今裂缝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结合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精细裂缝模型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在构造平滑处理、方差体计算的基础上,利用蚂蚁追踪技术追踪获得能精确反映裂缝发育规律的蚂蚁属性体;其次,通过解释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获得裂缝倾向、倾角、方位等参数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结合蚂蚁属性体,构建裂缝密度模型;最后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构建M地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对该模型做粗化处理,得到裂缝属性模型。该模型清晰地反映了储层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及裂缝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位于我国西部探区的H区块勘探程度高,新发现的侏罗系岩性油气藏为增储增产的突破口.但研究区的砂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岩性圈闭落实困难,且地震资料整体信噪比低,噪声发育且能量强,有效频宽窄、主频较低,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此,开展了保真保幅岩性目标处理技术研究,利用叠前多域保幅去噪技术和井控Q补偿技术,以提高地震资料对目标岩性的识别精度.在大量试验分析和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保幅去噪与振幅补偿迭代方法,以保真保幅为核心,优化去噪流程,在提高信噪比的基础上,合理拓宽频带,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确保在保真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识别薄砂层及真实反映其振幅响应关系.结果 表明,运用保真保幅岩性目标处理技术明显改善了H区块目的 层三维地震资料的品质,提高了信噪比及分辨率,达到了薄砂岩储层预测和油气藏描述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油田克深地区砂岩储层岩性复杂,属于特低孔、低渗油气藏,测井对裂缝识别评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形理论,针对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得出可靠嵌入空间法进行裂缝识别。该方法在大北克深地区20余口井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成像资料符合度较高,证明分数维方法识别裂缝切实可行,可在油田致密砂岩储层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重要的存在形式,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及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峰丛洼地牧草生态系统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覆被条件(或微地貌条件)对10-50cm各层次土壤水势均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地表微环境,减少地表蒸发等过程,覆草和覆石等方式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持水性能.石丛出露区土壤持水性能虽然不如覆草和覆石等处理类型,但是其土壤水势明显高于没有采用任何处理的对照小区,而且其对间隔性干旱的响应也不如对照处理敏感.深层(60cm以下)土壤水势的变化与10-50cm各层次均不相同,石丛和覆石小区在该层次的水势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说明在该地区可能有土石界面优先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地震资料偏移成像过程中代码复杂分散、可移植性差和可视化操作弱等问题,结合叠前逆时偏移业务需求,研究了CPU/GPU协同并行计算技术优化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算法,设计了逆时偏移系统流程与功能,开发了一套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系统。利用自设模型和传统模型数据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操作方便可行,运行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对复杂构造地质体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