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狗牙根染色体数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国内30份狗牙根种源当色体数目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染色体数目呈现非常高的异质性,不同种源具有不同染色体数,同一种源不同根尖存在不同染色体数,同一根尖不同细胞亦具备不同染色本数,不同倍性平均出现的频率依次为:4n(32.26%)>n(18.98%)>3n(10.7%)>6n(2.13%)>2n(0.41%).此外,非整倍体平均比率高达32.1%.②染色体数目与纬度、经度、海拔间均无显著回归关系.该项研究为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初步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良种是奶业生产的基础,受到进口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影响,我国奶牛养殖业不得不面对种源“卡脖子”困局。本研究基于我国奶牛养殖业种源对外依赖现状,界定奶牛养殖业种源“卡脖子”问题的内涵,利用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综合识别奶牛养殖业种源“卡脖子”问题及程度,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破解困境的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奶牛养殖业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种(奶)牛、牛冻精和胚胎存在“强卡脖子”风险。通过分析专利申请数量、被引用次数、申请机构类型和同族专利数量四个指标,发现奶牛养殖业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在于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弱、产学研融合体系不完善和科技创新价值低。因此,建议从着力提升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和切实提高育种科技成果创新价值三个层面破解中国奶牛养殖业种源“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3.
九龙牦牛和麦洼牧牛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结合G,C分带技术,比较研究了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结果发现:牦毛常染色体均具有小短臂,应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G带带型两品种间无大的差异,C带大小和强弱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对间有差异,存在多态性。这些新的发现为牦牛染色体的识别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分析了安歌拉山羊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安歌拉山羊染色体数目为2n=60。其中29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母羊为60,XX,公羊为60,XY。所有的常染色体为瑞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第2对大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是最小的而且是唯一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研究发现,安歌拉山羊存在2.5%的四倍体。  相似文献   

5.
布尔山羊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布尔山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尔山羊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核型为60,XX。共有29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所有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第二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天是唯一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研究发现,布尔山羊存在1.7%的三倍体和5.9%的四倍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理种源红砂幼苗对PEG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武威、张掖、酒泉4个地理种源红砂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对红砂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红砂的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SS)含量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武威种源渗透调节物质累积较其他种源的多。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武威种源增加幅度最小,说明武威种源红砂的组织受伤害较小,抵御干旱的能力较其他3个种源强。活性氧清除酶类(SOD,POD,CAT)活性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武威种源红砂始终比其他3个种源保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但在胁迫状态下植物体内保护酶对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有一个阈值,超过此阈值,则保护酶活性下降。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地理种源红砂的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呈正相关,与游离Pro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酶活性呈负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发现, 4个地理种源红砂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武威种源>酒泉种源>张掖种源>兰州种源。  相似文献   

7.
袁家梁  赵丽敏  李秧秧 《草地学报》2023,(11):3484-3491
跨代可塑性是植物适应逆境条件的一种重要策略,多年生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否具有跨代可塑性以增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尚不明晰。为此,本文以不同种源的柠条锦鸡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3个温度(20℃,25℃和30℃)和5个水势(0,-0.25,-0.4,-0.6,-0.8 MPa)梯度下的萌发试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水势模型参数[阈值水势(ψb(50))、水势常数(θH)和标准差(σψb)]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源对水势常数和水势阈值有显著或接近显著的影响,陕西安塞种源的水势常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源,陕西安塞和神木的水势阈值显著低于青海共和,不同种源的标准差无显著差异。萌发温度对水势模型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大于种源。不同种源萌发的水势阈值主要决定于年均温,年均温高的种源其萌发的水势阈值较低。因此,柠条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存在干旱信号诱导的适应性跨代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宋方洲  曹平 《蚕业科学》1998,24(4):221-225
以家蚕虎斑易位系ZW·^Ze的卵巢为材料,仿今井(1980)涂片法制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染色体,发现末端分开呈不对称的“Y”字形二价染色体或提前分离的二价染以体,其分离较其它二价体显著提前,推测其为性(ZW)染色体,组型分析该特异性二价染色体位于第13号,这对于利用家蚕丰富的突变材料,进行染色体研究,进而绘制细胞学染色体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对雄性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性别决定区Y连锁基因SKY(Sex-determining region Y-linked gene),到目前为止,已在大多数哺乳动物Y染色体发现了SRY基因,从而将睾丸决定因子研究引入微观领域。性别决定可能是SKY基因为主导,X、Y连锁的基因参与的常染色体编码的蛋白质联级反应,从而使个体向雄性发育,但是SKY基因只能在哺乳动物的性  相似文献   

10.
徐秋云 《广东蚕业》2005,39(2):50-50
家蚕的ZW异型配子是雌性,ZZ同型配子是雄性。雌性异型配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典型。尽管家蚕中W染色体决定雌性,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与W染色体连锁的形态特征基因。Z染色体带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和多种表型特征基因,但是我们只知道相对2%大小的分子信息。迄今为止,研究表明Z染色体连锁基因没有剂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红松种子园历年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露水河种源、穆棱种源与敦化种源无论从树高、胸径、生长量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其它种源,其中南,中、北三个亚区平均高分别为4.09m,4.03m,3.85m,各为总平均高的102.0豫、100.5豫和96.0%。胸径、地径与冠幅生长状况和高生长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三个品种共98头种公牛染色体的遗传检测,在加系夏洛来牛中发现一例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纯合种公牛及后代1/29罗伯逊易位杂合母牛一例。讨论了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三品种种公牛Y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两种类型,在品种间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晏光荣 《中国家禽》2001,23(14):32-33
育种工作者在培育高产鸡种时,往往忽视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代谢失调等遗传病。这是育种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Fechheimer(1981)曾经对 9 216只孵化至 16~ 18小时的鸡胚进行过染色体研究,结果发现有 5.2%的胚胎为核型异常。在这些异常核型鸡胚中, 81%为单倍体或多倍体。 Fechheimer(1979)还研究过 3~ 6周龄 4 000多只鸡的核型,这些鸡中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已知这批鸡中有 5%~ 13%来自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品系,由此反证了染色体异常的鸡胚在孵化期或出壳后几周已死去。日本学者林松晋也研究表明,鸡胚死亡高峰,集中于受精…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脆性能常影响牛的繁殖性能。用淋巴细胞培养法,测定了19头牛的x染色体长臂。它们中有经产牛、自由巴西上同卵双生牛,或为乏情牛、流产牛等。我们用测量罗盘估测了X染色体断裂点长度占整个X染色体长度为之比来计算X染色体断裂点的相对长度,经研究发现,断理解点主要位于X染色体长臂的中部,Giemsa带显示。断裂点位于G带长臂区较宽的阴性带处。本文还讨论了所研究的结果与动物繁殖障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所形成的遗传特性对其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6个种源地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所标记的枝条进行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sis,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的测定,分析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性,探究不同种源红砂幼苗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种源红砂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或双峰型。在极端干旱生境条件下(酒泉金塔JQJ和酒泉肃州JQS)红砂种源幼苗具有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通过保持较低的蒸腾耗水而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以适应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光合抗旱性。6个种源红砂幼苗的Pn与Tr和Gs均呈显著正相关,体现了Pn,Tr与Gs3者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WUE与Tr和Gs呈显著负相关,表明Tr,Gs分别作为影响WUE的因子与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表明不同种源红砂之间的光合特性有一定差异,酒泉种源较其他各种源而言更能够抵御环境胁迫,可作为植被恢复的优良种源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按常规技术制备东方田鼠染色体前24h,腹腔注射20μg/g体重的刀豆素,并记数随机显微视野中,分裂相的多少,发现用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骨髓细胞中,分裂相大大多于未经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按此剂量处理的东方田鼠,染色体形态与未经刀豆素处理的东方田鼠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刀豆素的处理便于对东方田鼠染色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辐射技术在国产狗牙根育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利用不同剂量γ辐射线不同种源的国产狗牙根进行处理。分析引进表明:①从种的水平上,狗牙根匍匐茎γ射线的半致死剂量为9000rads。②不同种源对不同剂量γ射线反应不同,处理后所有种源节间变细,但幅度不同,在6.7~26.7%之间,高剂量处理使狗牙根节间缩短6.1%~26.5%,叶片变短21.8%~52.1%,但在叶宽性状上变异方向不一,其变幅为-15.4%~11.8。低剂量处理对不同种源生产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8.
家禽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性别决定的研究表明:目前对家禽性别决定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除性染色体理论外,尚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平衡理论,而性别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近年来在探索W染色体上DNA特异序列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发现类似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在人工诱导性腺分化控制家禽性别实验中,发现以免疫学方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效果较明显,尤其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较稳定,但用于生产还有一定距离。家禽性别决定的有效控制最终取决于对家禽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本质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疆已建立起3种马鹿的种源基地,每年输送到内地用于品种改良的马鹿达4000多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马鹿种源输出地。其中,天山马鹿种源保护与繁育基地已把胚胎移植等技术运用到马鹿的繁育中,建立起鹿场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胚胎移殖技术,使新疆马鹿的品种改良大大缩短了时间,对优化马鹿品系结构,并有效地提高了新疆良种马鹿的繁殖速度及繁殖率,使珍贵的野生马鹿资源真正实现规模化。其次,通过规模化繁殖新疆马鹿良种,  相似文献   

20.
此文简要回顾了果蝇、鸟类、有袋目动物和真兽亚纲动物的性别系统。禽类多倍体、非整数倍体和雌雄嵌合体的材料表明,鸟类性别由Z与常染色体比例决定,。限性性状可能同时受细胞自主和激素的双重控制。为确定鸟群的非整倍体,用一个与许多鸟群的Z和W染色体体连锁的CDNA克隆筛选鹦鹉科鸟,发现5只带有非典型的了限制性带型。用腹腔镜检查了其中两只,发现是雌雄间体。这些初步观察的结果表明,Z、W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会导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