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贮玉米、青贮高梁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玉米对氮的吸收量苗期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占32.21%:抽穗开花期占18.95%籽粒形成期占46.7%。夏玉米由于生育期短,吸收氮的时间较早,吸收速度较快,苗期占9.7%;拔节孕穗期占76.19%:抽穗至成熟占14.11%。春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占总量的1.12%,拔节孕穗期占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期占53.84%。  相似文献   

2.
1需肥特点1.1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3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  相似文献   

3.
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优化青贮玉米氮素管理(简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北京郊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优化青贮玉米氮素管理。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显著促进青贮玉米的生长和氮素的吸收。2个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籽粒产量增加41%~46%,植株含氮量增加11%~13%;2)基于土壤无机氮测定的氮肥分期优化管理在玉米全生育期施氮165 kg/hm2,与习惯管理(施氮360kg/hm2)相比,节氮54%,但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3)分期优化管理减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氮素损失为83kg/hm2,较传统施氮降低40 kg/hm2,同时,分期优化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16%。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农田氮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农田氮素循环变化动态及其机理,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管理对植株氮素(全氮)和土壤氮素(无机氮、全氮)变化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土壤NO3--N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近似斜“N”的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覆膜处理而言,覆膜处理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表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成熟期不覆膜处理茎叶中氮素残留较多,即将氮素更多地用于营养生长;而覆膜能使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多地转移到籽粒中去,更多地用于生殖生长。3)对于不同土壤剖面不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而言,覆膜处理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相似的“W”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规律有所延迟。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植物根系长度限制出现下降趋势;拔节期至籽粒形成期,由于覆膜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分布,故出现上升趋势;籽粒形成期至成熟期变化规律与植物地上部分总氮含量恰好相反,说明该阶段土壤中全氮变化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覆膜对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氮素变化影响较大,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变化主要与玉米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且覆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1需肥特点1.1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3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  相似文献   

6.
1养分需要 量玉米植株高大,对养分需求较多,其生长期所吸收的养分因种植方式、产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异。玉米总体施肥原则为,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苞肥,巧施粒肥。而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要纯氮2.5-4.4千克,五氧化二磷1.15-1.60千克,氧化钾3-4千克。  相似文献   

7.
青贮玉米是指选择植株高大、繁茂、生物产量高、抗病、抗倒伏、生育期与当地有效积温一致,植株营养丰富的玉米品种,通过科学管理,在收贮期(9月中旬),即初霜前,籽粒达到乳熟至蜡熟期,一般要求每公顷生物产量在60t以上,果穗鲜重占30%左右。国家对青贮玉米规定的主要指标:水分含量≤70%,植株汁液总糖含量≥7%,植株粗蛋白≥1.5%,粗纤维含量<30%,籽粒粗蛋白≥10%,采收期干物质含量≥20%,大斑病指数(接种)2级,黑穗病发病率(接菌)<20%,倒伏率≤2%,保绿度≥85%。为实现上述各项指标,达到青贮玉米种植的高产、高效,青贮玉米栽培应注意以下技术环节。1…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著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 g·kg-1和7.4、21.3 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陵白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化验分析和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施入氮、磷、钾、锌肥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青贮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青贮玉米的过程中,追施氮肥或磷肥可以提高鲜、干草的产量达到40%~50%;如果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效果可以达到最佳,而不应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180 kg·hm-2速效氮、150和180 kg·hm-2缓释氮)、施肥时期(1次施入和2次施入)和氮缓释比例(20%,30%和40%)对不同生长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青贮玉米高产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拔节与成熟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以缓释氮复合肥施入量150 kg·hm-2,缓释成分为20%(ⅠC)的处理最好;速效氮和缓释氮对青贮玉米茎叶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缓释比例30%的复合肥(150 kg·hm-2,ⅠB)产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0.468×104 kg·hm-2,干草产量为2.4487×104 kg·hm-2。ⅠB处理与同缓释比例施入180 kg·hm-2的处理相比,干重增产显著,鲜重产量无显著差异。缓释氮处理的氮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高于速效肥;速效氮分次施入比一次施入的氮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高;总之,适度的氮缓释复合肥可有效地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并提高其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玉米在种子腊熟期具有最高产量(依据干物质,饲料单位和可消化蛋白质的收获量)。这是由籽粒和茎叶量比例变化所决定的。随着玉米的成熟,种子部分增加,并且在腊熟期达到最高值。种子部分应占干物质产量的34—40%,这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置4种青贮密度和4个梯度的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分析,进而探究青贮密度及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密度在800kg/m^3时全株玉米青贮的乙酸含量最低(P<0.05);在750kg/m^3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最高(P<0.05)。施氮量在300kg/hm^2和450kg/hm^2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值极显著高于施氮量较低的处理(P<0.01);施氮量在450kg/hm^2时,全株玉米青贮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高。综上所述,与青贮密度650kg/m^3相比,青贮密度为800kg/m^3的玉米青贮氨态氮和乙酸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氮素调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施氮时期对玉米鲁单50饲用营养价值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玉米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以及饲用营养品质都显著的高于不施氮肥的。拔节期一次性施用氮肥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有利于提高玉米作为青饲(贮)饲料的营养价值;拔节、大口(或开花)期,2或3次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粮饲兼用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玉米螟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玉米茎、叶及穗部,植株幼嫩部分受害最重,玉米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阶段,常有玉米螟发生。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1.危害特点玉米螟一生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成虫白天隐藏在玉米叶片下和杂草丛中,晚上活动、产卵。成虫有趋向植株高大、生长嫩绿的玉米田产卵的习性,在高度为33厘米以下的植株上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青贮原料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去穗秸秆青贮两种方法处理饲用玉米,经过60d贮存后,取样测定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全株玉米青贮的pH值为3.97,乳酸占总酸的83.50%,乙酸占总酸的15.48%,无丁酸产生;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的7.91%,显著(P0.05)低于玉米秸秆青贮组;全株玉米青贮的CP含量为8.38%,显著高于去穗秸秆青贮组(P0.05);NDF和ADF含量相应较低,显著(P0.05)低于玉米秸秆青贮组。综合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得出,全株玉米青贮优于去穗秸秆青贮,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窖贮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给饲喂奶牛提供优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推广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生产技术,增加奶牛场经济效益,分别对朔州市3家奶牛场进行取样调查,研究分析窖贮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三家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p H值均低于3.8,氨态氮占总氮的比例均低于7%,且均未检测到丁酸。A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和C奶牛场(P<0.05);与B奶牛场相比,A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P<0.05)。在实际生产中,为兼顾玉米产量和质量,三家奶牛场的全株玉米在蜡熟期刈割均取得良好的发酵品质;压实密度在650 kg/m3以上有效减少玉米缝隙间空气的存在,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生长;黑白膜的使用降低透氧率,保证青贮质量。同时在研究中,使用青贮添加剂的B和C两家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占总氮比例显著低于未使用青贮添加剂的A奶牛场,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具有一定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草地学报》2018,26(1):256-260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对常用的6个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在川中丘陵区夏播情况下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雅玉青贮26号’全株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表现最好,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籽粒产量与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病级分类方法对抗病性分类。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3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0%和50%;对大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4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40%和50%;对褐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对小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多数品种对青贮玉米4种病害抗性表现较好,可从青贮玉米供试材料中选用优良抗病材料用于四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1进口型玉米青贮机 德国产E281青贮机。该机属于20世纪70年代产品(已停产),国内保有量最大。优点是不对行作业,留茬低,对倒伏秸秆适应性强;可反正转,堵塞后可打反转吐出堵塞秸秆;每天80-100亩(每亩667平方米)。缺点是对3米以上高秆玉米收获适应性差;秸秆压扁效果差,尤其对玉米籽粒收获后的秸秆压扁效果更差;饲草率为70%。由于市场上二手机居多,故障发生后维修不便,影响正常作业。  相似文献   

20.
以青贮玉米为突破口 促进河北省粮改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重要的饲料作物。青贮玉米栽培在发达国家畜牧业中占首要地位,其中美国青贮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以上,法国占80%以上,俄罗斯占40%以上;中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玉米面积的5%。河北省作为畜牧养殖大省,优质粗饲料资源紧缺。河北省自2015年,选择石家庄行唐县、张家口围场县和塞北管理区3个县(区)进行粮改饲试点工作;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以发展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