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论证了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其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本文以人体部位词"head""头"和"month""口、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3.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学习项目。如果缺乏对“一词多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将直接影响信息的提取和语篇的整体阅读效果。本文着重探讨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中的“一词多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词的多义现象,主要集中于对名词和动词的研究。文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分析汉语中部分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探讨汉语基本形容词多义现象,得出形容词词义由字面义和与搭配中名词相协调的附加义组成。字面义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基本经验。隐喻是属性概念抽象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通过对取自《中日对译语料库》等真实语料进行定量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味觉形容词「甘い」的多个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并用网络拓扑结构直观地表示多个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看到日语味觉形容词「甘い」从表示甜味道的基本义通过隐喻转义到视觉,听觉,嗅觉,心理表现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甘い」一词多义现象中的换喻转义现象,避免在实际语用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误译、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立足于日语多义动词的先行研究成果,以日语动词"あげる"为研究对象,以原型要素为中心,通过意象图式等认知语义学的各相关理论分析多义动词"あげる"的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的语言中,一词多义都是一种关键的语言特征,是自然语言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同时也是外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通常情况下他们是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个单词每个义项的意思,或者是根据语境来揣摩单词意思。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弊端,死记硬背比较耗时,根据语境有时候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并不能很好的帮助记忆。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后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长期以来,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多义词进行的研究表明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通过隐喻等认知原则相互联系的,多义词的义项可以构成词汇网络等多种结构等等。本文从认知语言的角度,对英语词汇多义习得进行研究,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对此问题展开实证分析。选取英语专业平行班的50名大学生,对大学生英语多义词习得能力进行探究,认为对当代大学生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并且对大学生英语习得道路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英语词汇多义习得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忽视关键性词汇的重要性,不能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有效得运用,本文的研究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空间概念是人类认识过程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认知的发展和深化是空间概念向新的领域扩展。隐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喻的本质就是用其它的措辞、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和概念。这样的概念隐喻导致了语言隐喻。语言表达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先出现概念隐喻化,然后在表达形式上通过语言隐喻而扩展词义的过程。本文拟从空间认知和隐喻认知角度分析一些介词由空间意义扩展致其它意义的过程,从而说明一词多义的理据性和系统性,旨在对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我对“伤热”一词有同感1995年第1期《蜜蜂杂志》刊出了陈明广的《我对“伤热”一词的看法》。我谈谈对“伤热”一词的感受:“伤热”在养蜂业中很早就出现了,可以说每个养蜂员都出现过“伤热”的现象,只是不明原因而已。只有杨多福师傅科学地提出“伤热”律,并提...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的《断章》以其精短的四句诗在诗坛占据不可超越之地,以其朦胧特点广为流传。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那么一千个人看《断章》就有一千种感悟。卞之琳《断章》正是因其在用词上的朦胧、多义塑造了主题上的多元。仅仅35个字却蕴含如此深意,十分值得深入探讨与解析。  相似文献   

11.
孙忻  王丽 《野生动物》2003,24(2):6-7
自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之后,克隆一词便成为了传媒追逐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克隆呢?克隆一词源于英“Clone”的中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即通过非有性的过程复制个体,不通过性细胞结合而繁殖的过程。植物的克隆现象很常见,植物块茎的自然繁殖、扦插、压条和嫁接都属于无性繁殖,均属于植物的克隆行为。动物克隆则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词块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组采用词块法教学和对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发现词块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输出质量有明显作用,同时发现词块的使用与口语水平呈正相关。这对二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词块为单位学习英语,同时多进行词块输出训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新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撑下的媒体新形态,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为获取信息,查找资料,了解世界所依赖的一种主要手段。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即时,真实,贴近生活,包罗万象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词汇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词汇习得方式。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一词多义,词义灵活多变的英语词汇。通过新媒体形式多样的多元阅读学习英语词汇,借助新媒体良好的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实现词汇的复用,活用,在用中学,学中会最终达到真正掌握词汇用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词语应该是语言中最为基础的单位了,于是对于词语的理解就对法汉互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翻译的过程就是将两种语言在这种转化中找到最为恰当的信息互通。因此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其中翻译就是理解新语言的重要环节。可是在翻译中会遇到一词多义、同义多性、结构丰富、新词层出不穷等情况,所以在基础教学的课堂上讲授一些翻译的基本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出现的knowledge一词的搭配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使用knowledge一词方面的特点,以及中国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knowledge一词的使用方面存在过度使用搭配词等现象,并以此揭示其搭配规律,对英语词汇教学、翻译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法,其中谐音双关(Paronomasia)是利用词义不同的两个词之间同音、近音的条件构成的双关。标记理论可以运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运用这一理论对于谐音双关进行解释,从而探讨谐音双关具有的陌生化、经济化、幽默化等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纺织品争端尘埃未定之际,转回头来看看入世后的水产品市场,也可以用“风风雨雨”这个词来概括。尽管近年我国水产品综合价格稳中有升,并且出口一直保持一种旺销的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内方面,水产品地区性、季节性压塘压库现象一时还得不到缓解,水产业改革创新及结构调整尚处于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8.
of表示的词语关系:同位 of这个介词构成的词组可以表示各种词语关系,用法多姿多彩,须要分别论述。本篇只谈它所构成的同位关系,即of联结的前后两个词是同位,前一词用来描述后一词,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晚唐时期,在诗歌逐渐褪去耀眼光晕的同时,词的繁荣给这一时期的文坛带来了新的风景。作为词之新风的积极开拓者,作为词之革新的重要领导者,温庭筠将词这一文体第一次开掘出熠熠的光彩。他上承盛中唐的底蕴,开花间词一派,以曲折的笔调、华丽的辞藻开花间词“深美闳约”的风格,其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端庄清丽,如一缕清风,穿行于浓妆艳抹、萎靡颓唐的晚唐五代的词林,作“严妆”丽行。  相似文献   

20.
浅谈全息遗传与动物育种王金玉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前言80年代以来,“全息”(holograPhy)一词从物理学的全息照相术(hologram)被引入到生命科学中来,成为新兴的全息生物学(eciwobioloyy)。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全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