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现代商业地产景观营造越来越趋向生态自然,景观种植设计在整体景观营造中变得更加重要。本文以住宅景观种植设计为例,阐述了在现代商业住宅景观种植设计在追求效果和把控成本的前提下,力争建立景观种植设计标准化,来保证住宅景观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植物是现代园林景观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元素。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植物造景手法包括分景、借景、框景、对景等,其体现的应用理念为结合地域文化创造园林景观、在特定环境中塑造植物景观、根据立地条件营造特色景观等。结合某CBD庭院植物造景设计案例,借助园林空间艺术造景手法与其他造园要素巧妙融合,合理配置相宜的植物种类,营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发展和演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于城市文化生活中。作为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城市园林景观可以恰如其分的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使城市园林景观成为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论文以古城保定市为例,结合城市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从继承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城市传统与现代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表达与体现。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大地艺术从自然生态理念出发,创作了许多与景观和自然生态密切相关的作品,开拓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实际思维。大地艺术的创作理念影响深远、意义广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同样致力于人类生活环境改善的风景园林专业。介绍了大地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入手,探讨了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城市规划理念落后、生物多样性削弱、景观季相变化匮乏、植物应用中的矛盾、野生资源的浪费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改变传统园林理念,走生态园林的发展道路;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指导,增加园林生物多样性,构成具有美化、净化、调节和改善环境功能的城乡一体化的大地景观生态系统;加快种苗的生产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园林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迅速发展的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从视觉景观层面、大地景观层面和精神景观层面的实景感悟、分析阐述了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实践和观念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景观空间序列与交响乐曲式进行相关性对比探讨,发现二者具有视觉与听觉的时空通感和理性与感性的精神共鸣,借鉴音乐表情提出利用景观表情带动景观意境组织;以哈尔滨道外公园为应用案例进行景观主题与景观空间序列的规划设计,融合西方交响乐曲式结构的同时,沿用了传统隐喻抒怀的创作思路,在现代景观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包容性和不定性,以期为构思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景观空间序列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公园在传承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公园更是肩负着向儿童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以广州市儿童公园为例,介绍了广州市儿童公园景观建设特点与现状,尤其是公园景观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从主题性、艺术性、科技创新性这几个原则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公园景观建设相融合的进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静  杨麟 《广东园林》2008,30(1):30-32
大地艺术是19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是利用大地材料,在大地上创造的关于大地景观的艺术.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是17世纪法国绝对君权的产物,采用整体布局的原则,通过严谨的几何构图、明确的空间结构,将传统造园要素组织得更统一、更宏伟,体现了古典主义理想的审美思想.比较二者的景观特质,会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已具有了"大地艺术"的气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10.
校园景观序列的创造--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序列是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风景意趣上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文章在分析景观序列基本特性、创造原则的基础上,总结了武汉大学校园景观序列创造的几种手法。提出武汉大学校园景观以珞珈山早期建筑为标志景观,多植物景点的环境空间、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为特色,景观有序的整体框架。探讨大学校园景观序列向多聚合性空间、多活动空间相互融合、以植物造景为主、受多元文化影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景观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以视觉体验为主的传统景观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人们愈加向往多感官体验的空间环境。五感景观营建不仅符合景观设计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能够满足公众对多感官体验的需求,对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五感及五感景观的概念、五感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详细阐述国内外五感景观研究现状,分析五感景观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多感官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索园林施工放线的准确性问题,结合翠堤湾工程的施工放线进行分析,从而为准确放线,建造优秀的风景园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将螺髻山旅游地定位为"峨眉姊妹,彝都仙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景区规划与管理,大力宣传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完善旅游产业链等旅游开发策略,推进螺髻山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收"与"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于“人要征服自然”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依据。该文通过对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背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园林建筑、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造景元素中“收”与“放”的分析,阐明了“收”与“放”的对比与联系在古典园林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城乡地区以居民为主导的景观规划与管理,在系统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日常景观是超越视觉审美的、具有地方情感的物质与非物质日常生活环境,强调日常景观具有为人们提供社会需求、化解身份危机和修复个人情感的价值意义。此外,介绍及讨论了“视觉-经验”法和“步行-拍照”法两种针对日常景观价值的评估方法,前者采用照片和问卷访谈的静态方式来快速收集人们主观的景观感知信息,但是未能充分调查研究对象感知景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增加研究对象的步行行为,使人们在行走时唤起切身的空间经历与记忆,有助于进一步提取个人和地方的感知要素。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滨水景观建设出现了城市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如何延续历史遗迹,科学合理的塑造滨水景观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沙县沙溪北岸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从人文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景观建设效果,分别对普通人群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专家和普通人群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的评价是相似的;校区的秋季景观优于其他季节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2000) states that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everywhere and that landscape is a complex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s they are seen by the observer. Landscape preference, i.e. 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 like a landscape and variations in the same type of landscape pattern, is an emerging field of knowledge,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Moreover, knowing how preferences of rural landscapes differ among stakeholders can help define and support management responses to the changing demands of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need to understand this demand for new uses and activities, such as hunting, leisure, recreation, life quality support,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 Mediterranean extensive land use systems, such as the Montado, whe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under threat, but where the demand for amenity functions is increasing, assessing preferences and thus what the public is looking for,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his papers demonstrates how photo based surveys can be an suitable tool for assessing landscape preferences in Montado landscapes, and also tha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underlying fuzziness of these landscapes, the images need to be edited (manipulated) so that the variations shown to respondents are adequately controlled in the study.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studies on the users preferences for Montado landscapes, applied to case-study areas in the region of Alentejo, Portugal, are presented. The issues concerned with photo manipulation are a particular focus of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20.
“里山倡议”是透过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平衡生态环境、生产和生活文化,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知识,确保社会—生态生产地景的永续利用,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文中以台湾地区林务局推动里山倡议概念中的“林下经济永续经营可行性之研究”为基础,梳理里山倡议在社会—生态生产地景的运作内容及框架;在实践过程中强调传统知识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对山林地景的保护、恢复及营造,借由城乡交流和互惠,以地景为尺度、社区为主体,透过培力(充权)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经营,构建生态与生计共存的永续经营模式;总结台湾社区里山倡议的发展过程,跨地域整合及促进生态福祉的整体策略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