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文文  王颖 《吉林农业》2010,(8):190-190
杨树黑斑病是我国主要林木病害之一,流行范围广,危害重,对杨树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文章阐述了杨树黑斑病的病原、症状、在焦作地区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发生极为普遍,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树的叶片和叶柄,能侵染多种杨树,东北地区以黑杨派杨树最易感病,杨树黑斑病因发病范围最广、危害最大、流行最快,很容易造成杨树提前落叶,削弱树势,发病严重时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可导致实生苗枯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若杨树连续几年感病会为次期性病害溃疡病、腐烂病等的发生创造条件。杨树黑斑病一旦成灾,将大大制约林业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摘要:杨树黑斑病作为一种影响较大的病害,对杨树生长带来了不利,需要通过有效的防治来避免病害的产生,结合黑斑病的特点进行防治,加强防治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黑斑病病害分布及影响,介绍了青海杨树黑斑病防治技术,提出了加强杨树黑斑病综和防治效果的措施,为黑斑病防治带来完善的条件,并且使防治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为杨树的种植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境内危害杨树的病害主要有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等病害,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等枝干病害严重发生时常造成树干上部枯死;杨树黑斑病等叶部病害危害严重时,造成树叶提前大面积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现就河南省常见的杨树病害简要介绍其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树黑斑病是杨树的一种重要病害,凡栽培杨树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此病,病害严重时可侵染整片杨树林,导致8月树叶落光。杨树黑斑病除危害叶片外,还可危害嫩梢,造成树木枯梢。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杨树苗木黑斑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介绍该病害危害症状,分析影响该病害形成的各种因素,着重提出了对杨树苗木黑斑病防治的措施,并引用一批试验数据加以论述,为杨树苗木黑斑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杨树是速生用材林树种之一,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苗木交易的频繁,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也十分严重。杨树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当务之急。一、杨树病害防治方法1.杨树黑斑病杨树黑斑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引起早期落叶,影响幼苗生长;重则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mm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  相似文献   

8.
1.杨树中常见的病害常见的杨树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杨树溃疡病、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肿茎溃疡病②杨树黑斑病、杨树灰斑病③杨树叶锈病④杨树炭疽病⑤杨树流黑水⑥杨树红心病⑦杨树冻裂、杨树烂皮病2杨树病害的诊断方法2.1观察法杨树的很多病害,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给做出相应的结论,比如杨树的叶子背面有了小黑点,并且有的已经形成黑斑,雨季的时候黑斑会连接成片使树叶迅速变黑并干枯脱落,此种现场说明杨树患有黑斑病。另外,通过观察法也可以区分杨树是患有病害还是得了虫害。遭了虫害的杨树,树叶由于被虫子的侵蚀往往残缺不全,而患有病害的杨树,  相似文献   

9.
杨树防护林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个速生丰产的,同时也是个娇嫩的、多灾多病的树种。据不完全统计,危害杨树的病菌有300多种。其中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杨叶锈病是近年来长江流域杨树主栽区主要的杨树病害,给杨树林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应该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和症状,加大预防和治理措施,以保护杨树防护林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该病病菌能侵染多种杨树,杨树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杨盘二孢菌和杨褐盘二孢菌。主要危害多种杨树幼苗、幼树的叶片,引起早期落叶,严重发病时影响树木生长,也可导致实生苗枯死,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于2009-2011年对该烟区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兴义市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22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赤星病和烟草黑胫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与种类亦有所变化,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重,其中,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均达5.5以上,发病烟株多被2种以上病害复合侵染,4种主要病害复合侵染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病斑数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并随接种浓度呈直线增长。当叶面保湿时间大于8 h时,叶面保湿时间越长病斑数越多,其变化呈逻辑斯蒂模型趋势。温度对病害的潜育期有重要影响,在10~35℃时,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不同接种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发展动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下接种,病害的病情发展曲线近似为直线,增长较为平缓;高接种量条件下,病情增长较为迅速,接近S型曲线。  相似文献   

13.
核桃叶斑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为链格孢菌。在此基础上,为明确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2017年4-9月,在位于洛浦县2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利用便携式气象站定时收集样地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数据,调查监测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得到25组病情指数,绘制各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动态曲线,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综合影响病情的发展速度,春季核桃展叶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增高和一定的降雨量有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5月下旬温度激增,加速病情发展,5月底达到第1个高峰;6月底至7月中旬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降雨量的增多和持续较高的温度,病害产生第2个流行高峰;8月中旬以后,温度逐渐降低,病情流行速度减缓,虽然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处于病害调查期较高的阶段,但对病害流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病害的监测预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地气候对烟草赤星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了调查。调查烤烟品种为感病品种(云烟87),共获得5个区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多种增长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曲线估计,通过Sig值、R2的比较,认为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赤星病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赤星病发病因素,证明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风速及降雨量是影响赤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烟草赤星病田间增长速率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生草栽培对富士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洛川县和长武县的富士苹果园生草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生草栽培明显改善富士苹果园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和N、P、K含量;改善果园小气候,显著降低果园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极端数值;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与繁衍,降低虫害密度,早期落叶病发病轻;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水分有保水和争水双重影响,但在渭北正常年份保水作用是主要的,在多雨年份,会加重套袋果实黑点病和红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砂仁叶斑病田间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至2009年对西双版纳阳春砂仁叶斑病田间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叶斑病是云南阳春砂仁叶片上的主要炳害之一.其发病规律及特点:10月初发病,1月为发病高峰,8月发病较低;具有冬季发病重,夏季发病轻的特点.影响田间发病的因素有气温、降雨量、种植密度、环境、品种等,对3个砂仁基地进行月均温、月降雨量与田间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病情指数与月均温的相关性系数R2 =0.8413,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系数R2 =0.9358,即气温在10 ~30℃,降雨量在10~250 mm,气温越高降雨越多田间叶斑病发病指数越低,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凤庆县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灰斑病是凤庆县近年突然暴发流行的一种玉米叶部病害。它一般减产5%~10%,高的可达50%以上,甚至引起部分田块绝产。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9月为盛发高峰期。降水量大、空气湿度高、气温较低,适合发病。云优21、海禾1号、海禾2号等玉米品种抗性较好,而农大3138、川农玉1号、临奥4号、豫玉22等一批当家良种高度感病。高肥栽培和土壤肥力高,离村庄较近、连作田块发病重。针对灰斑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晶  黄玲  李学文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69-2074
[目的]以UV-C结合1-MCP对香梨进行处理,研究复合处理对采后香梨果实黑斑病发生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探讨UV-C结合1-MCP提高香梨采后抗病性可能机制,为采后香梨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室温下用1mg/kg浓度的1-MCP处理,24h后再进行紫外线UV-C处理,辐照强度为7.5 kJ/m2,辐照时间为39 min.对处理果实进行损伤接种黑斑病菌,放置于低温(-1℃)条件下贮藏,定期测量果实品质,以接种无处理果实作为对照.[结果]在整个低温储藏过程中,UV-C结合1-MCP处理的果实发病率及病斑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果实.UV-C结合1-MCP处理提高了香梨果实POD、PAL、CHT、GLU活性.[结论]UV-C结合1-MCP复合处理提高了香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有效抑制了香梨果实黑斑病的扩展及发病率,增强果实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孟志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4-7455
为选育月季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月季抗黑斑病品种月亮花、日晖和感病品种洛神、金石竹、茶香为材料,研究了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与月季抗黑斑病的关系。正常叶片中,抗病品种的3种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高,同一品种嫩叶的酶活性高于老叶。月季感染黑斑病后,3种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茶香的上升幅度大于其他感病品种。与老叶相比,感病后病叶的SOD、POD、PPO分别上升49.83%,280.00%和700.00%。月季抗黑斑病与正常叶片中SOD、POD、PPO的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