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中稻稻米垩白测定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5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稻米垩白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精米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大小和垩白度分别比整精米的显著提高. 以整精米测定的垩白度不能代表实际需要表达的精米的垩白状况. 整精米垩白度、精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与整精米的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可通过整精米垩白粒率推算整精米垩白度以及精米的  相似文献   

2.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双季晚稻条件下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4种类型品种产量与一般品质的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初步区划提供依据与参考,在江西上高县(28°31′N,115°09′E)试验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与杂交籼稻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改善,而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略逊。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本研究认为上高地区"籼改粳"工程适宜种植的晚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3.
Kenneth A. Gravois 《Euphytica》1998,101(2):151-156
High rough rice yields are important for the profitable produc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L.). The value of rough rice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head rice (whole milled grains) and broken rice, together referred to as total milled ri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selection for rough rice yield, head rice, and total milled rice using path-coefficient analysis and selection indices. Thirty-seven long grain pure lines were grown in an experiment at three Arkansas locations during 1993 and 1994. In another test, twenty-eight F1 hybrids obtained from an eight-parent half diallel of long-grain rices were grown at two locations in Arkansas during 1991. For the pure lines, pat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ough rice yield was approximately twice a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otal milled rice/ha than head rice. Path analysis for the hybrids revealed that rough rice yield was an even greater component in determining total milled rice/ha. Based on yield components for hybrid rice, panicle density had the largest direct effect determining total milled rice/ha. Filled grain/panicle, grain weight, and head rice, in that order, were secondary, but positive, factors determining total milled rice/ha. A selection index for pure lines based only on selection for head rice was 19.2 percent as effective as selection for total milled rice/ha directly. When selection for total milled rice/ha was based solely on rough rice yield, selection was 82.7 percent as effective as selecting for total milled rice/ha directly. Selection to improve total milled rice/ha should concentrate on increasing both rough rice yield and head rice. Rough rice yield should receive greater priority than head rice in selection strateg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
河南沿黄稻区是我国优质粳米生产基地,随着水稻简化耕作栽培方式的发展,直播稻因其简单易行的优点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目的]为研究沿黄稻区直播稻稻米品质与常规插秧稻米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6个直播水稻品种和8个插秧水稻品种以及7种优质商品稻米,对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系统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整体上,直播稻的精米率高于插秧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值低于插秧稻,高于商品稻米;蛋白质含量高于插秧稻,低于商品稻米;除此之外,相对于插秧稻和商品稻米,直播稻品种的崩解值最大,消减值最小;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插秧稻品质,高于商品稻米。[结论]综合所有品质性状指标发现,在选取的6个直播稻品种中,新稻568、郑稻201和新稻567在河南沿黄地区直播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都与常规栽培的优质稻米相当,因此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在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通过直播简化水稻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5.
选择12种我国不同产地的大米,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方便米饭感官品质与大米主要化学成分及蒸煮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料大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米饭的蒸煮性质对方便米饭感官品质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感官评定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胶稠度也都与感官评定有不同显著程度的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较低,含水量适中的大米生产的方便米饭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当地水稻的种植生产提供依据,对安徽南陵2005—2014年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各类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并定量计算出各气象因子与该三类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水稻气象产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早稻和双季晚稻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稻和一季晚稻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显示,早稻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性较大,且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中稻和一季晚稻受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显著,与蒸发量相关性最大,并且与降水量成正比,与温度、蒸发和日照时数成反比;双季晚稻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前两种水稻偏小。该研究获得了南陵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水稻种植合理避开气象灾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在湖南省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油菜-中稻与双季稻模式下的作物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与镉含量。结果表明,双季稻、油菜-中稻均能在10月20日前成熟;双季稻早、晚稻产量分别为5233.7和6298.3kg/hm2,油菜和中稻产量分别为1875.5和7531.0kg/hm2,中稻产量较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43.9%和19.6%;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油菜-中稻模式成本降低13.5%,产值提高2.1%,纯收入提高42.6%,总纯收入与劳动力比值升高38.5%;早、中、晚稻根、茎、叶和籽粒等器官镉含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晚稻>中稻>早稻的趋势;糙米镉含量在0.43~0.82mg/kg之间,油菜籽镉含量为0.11mg/kg。综合种植季节、产量、经济效益和籽粒镉含量来看,油菜-中稻模式可作为镉污染双季稻区替代双季稻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稻瘟病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不但造成水稻减产10-30%,而且降低水稻品质。本文对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全面防治稻瘟病的综合策略:首先选择抗稻瘟病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运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防治稻瘟病技术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最后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9.
旱稻种质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2个RAPD随机引物和53对SSR引物,分析了来自国内外的14个旱稻品种和4个杂交稻亲本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旱稻品种可清楚地区分为籼、粳2个亚种。以4个旱稻品种和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在旱种和水种条件下供试材料的配合力和反交效应特点。资料显示,在水、旱2种条件下,旱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多数均未达显著水平,且明显低于水稻品种;株高、结实率、千粒重、整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呈现旱稻/旱稻〉旱稻/水稻〉水稻/水稻的趋势。在旱种条件下,多数旱稻/水稻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水稻外观品质改良的同时提高食味品质,通过对引自IRRI及中国水稻种质资源库的1000多份材料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并对IRRI资源测定外观品质.研究发现:目前水稻优良食味品种多数外观品质差,且"软米"标准欠缺.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分布十分宽,其中软米范围品种数量少,糯米品种较软米品种多,且分为优质糯稻与劣质糯稻两类.其他...  相似文献   

11.
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对各自形态特征的影响,杂草稻和栽培稻按照2:1和1:2的比例各自插植在同一盆中,以单独插植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处理为对照,分别测定他们的分蘖数、株高、叶片长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沈农265’的株高、叶片形态影响不大,使分蘖数、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显著降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都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在同一生育时期,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和根系性状都比栽培稻‘沈农265’高,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栽培稻受杂草稻的遮挡,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限制了栽培稻‘沈农265’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造成栽培稻‘沈农265’减产。  相似文献   

12.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7个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空白,低(150 kg hm-2)、中(225 kg hm-2)、高(300 kg hm-2) 4种氮素水平下粳稻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粳稻加工品质各项指标在不同氮肥水平和生育类型下的差异以及整精米率对氮素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分类。结果表明: (1)所有类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其中整精米率在高肥与中肥水平下的差异不显著。(2)总体上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越长,加工品质越好:晚粳类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中粳类型,各类型内迟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其中晚粳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比中粳品种高出19.07%。(3)根据水稻整精米率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把所有品种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加工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整精米率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均表现比较稳定,另一类在低氮肥水平下整精米率较低,但通过增施氮肥,可把整精米率提高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食用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8 390份稻米样品按籼型常规稻、籼型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进行分类,并对其品质性状做了相关分析和多重比较。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碾磨品质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两两极显著正相关;(2)在外观品质上,籼粳稻的长宽比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均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14.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7个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空白,低(150 kg hm-2)、中(225 kg hm-2)、高(300 kg hm-2) 4种氮素水平下粳稻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粳稻加工品质各项指标在不同氮肥水平和生育类型下的差异以及整精米率对氮素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分类。结果表明: (1)所有类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其中整精米率在高肥与中肥水平下的差异不显著。(2)总体上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越长,加工品质越好:晚粳类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中粳类型,各类型内迟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其中晚粳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比中粳品种高出19.07%。(3)根据水稻整精米率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把所有品种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加工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整精米率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均表现比较稳定,另一类在低氮肥水平下整精米率较低,但通过增施氮肥,可把整精米率提高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江西鄱阳、上高县,选用代表性晚粳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镇稻11、常优1号、常优5号、甬优8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当地代表性晚籼稻品种为对照,系统比较了粳、籼稻间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差异,初步阐明了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并从温光利用、株型、光合物质生产等方面探讨了其优势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3年晚粳平均产量分别为9.6、8.3、9.9 t hm-2 (2011年上高县甬优8号最高产量田块达10.6 t hm-2),极显著高于晚籼,而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优于晚籼(晚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长),外观品质逊于晚籼(粳稻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效益高于晚籼(3年晚粳的纯收益分别为11 890.6、10 252.1、16 565.9元 hm-2,分别高23.8%、23.6%、26.7%)。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形成的相关生理生态特征为,较籼稻全生育期特别是结实期明显延长,抽穗结实期较籼稻适应凉爽气候,增加对温光资源利用,能正常成熟;后期有较高光合生产能力,增大了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积累量,源库协调性好,库容总充实量高;生育后期在偏低温气候下不早衰,维持较强根系和较大茎鞘强度,具有较强群体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6.
AB-QTL分析法及在水稻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栽培稻所不具有或己消失了的优良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野生稻中发掘有利基因是目前稻种资源研究利用中的重点。由于野生稻总的农艺性状表现劣于栽培稻,在实际研究中受到了许多不利因素(不良农艺性状和不利连锁基因的存在、平衡群体中野生稻种较高的不利基因频率、遗传累赘等)的影响,这对野生稻种资源中优异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带来了困难。高代回交QTL分析法(advancedbackcrossQTLanalysis,简称AB-QTL)为实现野生种中有利基因的发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许多研究表明AB-QTL分析法对野生资源中有利基因的发掘是可行的。本文对AB-QTL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特性、渗入系构建及其在野生稻遗传分化和产量基因发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碾米机是检验稻谷出米率的专用设备,也是稻谷品质检验工作必需的糙米碾白设备。利用碾米机磨腔中砂轮与糙米之间的摩擦,除去大部分或全部糠皮。通过控制入磨试样量及碾磨时间,将糙米碾成不同精度的白米。碾米机的碾米质量直接影响到稻谷和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时的等级判定。  相似文献   

18.
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杂交粳稻组合的稻米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稻米产量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淀粉是稻米最主要的成分,稻米中淀粉含量超过糙米的90%,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提高稻米品质也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热点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5个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水稻恢复系材料与粳型不育系2701A配组得到的组合,研究水稻组合间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品质间的差异,为低直链淀粉杂交水稻的选育、恢复系的筛选以及优质食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素对有色米糙米着色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温度处理中,高温使红米赤糯着色程度加深,而黑米朝紫相反,低温使其糙米着色程度加深,高温不利于着色;遮光处理使红米赤糯着色程度降低,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赤糯糙米着色,而遮光处理对朝紫糙米着色影响很小;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米红浪漫及黑米奥之紫糙米着色程度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环境因素;有色米;糙米;着色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辽宁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间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 现已严重发生于中国辽宁省。2003—2005年对中国辽宁稻区的杂草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收集和整理, 对其植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收集到的部分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 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杂草稻植物学特性变异较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 中国辽宁杂草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30对SSR引物中有26对在杂草稻中扩增出多态产物, 多态性位点所占比例为86.67%, 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62。杂草稻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平均为0.843, 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 遗传差异明显。中国辽宁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血缘关系很近, 与籼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关系较远, 很可能起源于当地栽培稻品种, 是栽培稻种个体间自然杂交、回复突变等产生的退化类型,远距离种子调运促进了它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