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蔗长蝽象 Cavelerius saccharivorus(OKa.)七十年代末,随蔗种的调入,被带到我县,八十年代初,随着农田种植制度的变化,已上升为湘南蔗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从1986年开始对甘蔗长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 世代及习性甘蔗长蝽象在我县年发生不完全三代,世代整齐,以第二代的成虫和少数三代卵在蔗蔸老叶及蔗种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气温回升,成虫则迁到蓿根蔗心叶及叶鞘内侧取  相似文献   

3.
2001年5月本地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经过2年调查监测,摸清其在本地分布区域,明确其每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高峰在5月下旬,1代幼虫高峰在6月下旬,1代成虫直接越冬成为第2年虫源。抓住越冬代成虫高峰开展药剂防治、封锁疫区稻苗外运是控制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与测报调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螟是我省甘蔗上的主要害虫。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观察,本文报导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及测报调查方法。1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在我省,甘蔗二点螟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少数低龄幼虫在宿根蔗残、残留蔗茎及秋冬笋枯南内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底至4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各代幼虫主害时期:第一代4月底~5月下旬;第2代6月下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下旬~8月中旬;第四代8月下旬~9月上旬。成虫多在夜晚羽化,白天躲避,晚间活动,靠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蛾交尾;第二天晚上开始产卵,持续4~5d,产卵200粒左右。卵多产在l~4叶的…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草地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09年草地螟发生特点: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早、盛发期长、发生数量大、范围广;1代幼虫始见期早,高峰期接近常年,发生面积较大,黑龙江大部和华北局部为害重;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范围小,为害轻。分析了2009年草地螟发生原因:春季气温偏高,导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明显提早,越冬区域经、纬度和海拔跨度大,导致越冬代成虫峰次多和历期长;春、夏季干旱,导致1代幼虫未大面积严重为害,且2代草地螟发生轻,符合草地螟常年发生规律。提出了温、湿度条件是影响草地螟年度间变化的重要因素,草地螟越冬虫量与翌年1代发生有相关性、我国草地螟跨年代跨代次的长期预报水平有待提高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2013—201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大樱桃园(附近种植梨、桃、苹果等其他寄主作物)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多寄主生境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通过观测发现,在烟台市与多种果树混栽的大樱桃园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其中,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为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第2代成虫为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第3代成虫为8月上、中旬,第4代成虫为9月上、中旬。各世代成虫发生期多连续,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发生期持续时间以越冬代和第4代较长,以第2、3代较短。各世代成虫发生量以越冬代和第1代蛾量较多,其余3代数量起伏不定。建议生产上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1代。  相似文献   

7.
斑须蝽生物学特性及成虫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innaeus)是多种作物和苗木的重要害虫。在鲁西南 1年发生 3代 ,主要以成虫在越冬菜包叶夹缝、作物根际、枯枝落叶、树皮及房屋缝隙等处越冬。越冬成虫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分别为-5.2℃和-8.5℃ ,冬季极端低温对其越冬成活率有明显影响。第 1代发生较轻 ,第 2代发生重 ,成虫具弱趋光性 ,第 2代上灯量占全年总量的 77 5 6 %。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交界处草地螟突发高密度种群,导致年度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为近10年以来最高。2018年草地螟各世代的发生特点为越冬代成虫发生面积大、内蒙古、黑龙江蛾量高,1代幼虫在内蒙古中东部重发,1代成虫在内蒙古东北部和河北局部种群数量高,2代幼虫仅零星发生。分析了我国东北局部种群数量突增的原因,即越冬代成虫异地大量迁入,且重发区域空中风场和天气条件有利于成虫降落和产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12.
于2008年和2009年在山西关帝山和河北怀来通过室内观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绵山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成虫寿命、羽化的动态节律.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在山西关帝山和河北怀来均为一年一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开始卵孵化进入幼虫期.幼虫共6龄,幼虫期约70 d.7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为20 d,7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在8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进入羽化未期,历期50 d左右,羽化高峰在12:00-15:00,占到总羽化量的76%,与其他时段羽化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雌雄虫均为一生交配一次,雌雄性比约为1∶1.2.雌虫8月上旬开始产卵,9月中旬结束产卵,以卵越冬;雄蛾平均寿命为(3.87±1.30)d,雌蛾平均寿命为(5.27±1.43)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天敌主要有抱寄蝇、卵寄生蜂、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3.
茶扁叶蝉Chanohirata theae(Matsumura)近年来在贵州部分茶园中偶有发生甚或暴发成灾,为了解这一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茶扁叶蝉在贵州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发生于4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若虫共5龄,以5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上越冬;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明显,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第一代卵期(23.42d)明显长于第二代(15.73d),相反,第一代若虫历期(56.33d)明显短于第二代(218.28d);成、若虫均喜静伏于叶片正面取食,交配多于白天进行,雌成虫一般由叶片正面将卵产入叶肉组织内;成虫具较强的趋光、趋黄的特性。建议于成虫盛期悬挂黄板或开灯诱杀,于若虫1~2龄盛期施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小麦禾缢管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平均密度(X),聚块性指标(m/m)和有蚜株率(F)对小麦禾缢管蚜种群动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找出了其种群消长的4个时期:点片发生期,始盛期,猖獗期和衰退期;防治重点应在始盛期,即瓢虫卵期,以达到经济有效,充分保护利用天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是园林中多种黄杨Buxus spp.的食叶害虫,暴发时可吃光叶片,甚至造成大量植株死亡。此虫体色有黑白和全黑二型。一年发生4代(局部个体一年发生1~3代),以幼虫缀合叶片成果越冬,次年春暖后恢复取食,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第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6~8龄,有兼性滞育现象,1~3代均有部分个体滞育。与4代幼虫一起越冬。此虫各虫态有多种天敌:幼虫期育出甲腹茧蜂Chelonus sp.、绢野螟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tantoni(Ashmead),蛹期育出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并采到捕食卵粒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和多种捕食幼虫和成虫的游猎性蜘蛛(种属待查)。保护天敌对控制黄杨绢野螟的为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桑皱鞘叶甲是桑树春叶期的重要害虫,在江西修水县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中等大小的幼虫在桑园土下15-6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并繁殖为害,为害高峰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幼虫分布范围为土下10-65cm,其中以30-50cm最多。当年孵化的幼虫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继续取食和生长,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至11月底羽化并静伏于土室内过冬。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9-10d,幼虫期15-16个月,蛹期16-19d。成虫寿命8-9个月,其中土下蛰伏6-7个月,出土生活2-3个月。可用昆虫病原线虫压低土中幼虫密度及成虫高峰期施用杀虫剂,并辅以人工防治的方法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7.
麦蛾在淮北地区1a发生5代,只有越冬代的化蛹、羽化高峰期短而整齐,使发生在小麦大田生长期的一代麦蛾的落卵高峰集中,且此时正值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利用期距法和气温预报可准确预报发生期,选用高效农药进行统一防治,可达到控制全年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18-2020年,对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二化螟发生世代及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西部稻区白城市(洮北区)、扶余市和公主岭市二化螟一年可发生2代,性诱监测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在中东部稻区的榆树市和吉林市(昌邑区),二化螟一年发生1-2代,榆树市在6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性诱剂迷向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999年 ,在安徽省广德县应用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田间放置诱芯150~750个/hm2的迷向率为71.1%~80.7% ;每公顷放置诱芯750、300~375、120~150个和 30个的迷向区卵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79.4%~86.1%、72.9%~84.7%、58.3%~65.1%和58.9% ;每公顷放置60个诱芯的大面积迷向示范区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卵块量分别比对照下降 82.4%和73.2% ,早稻大田枯鞘丛率比对照下降70.4%。应用性诱剂迷向防治二化螟 ,方法简便 ,成本低 ,无公害 ,可望成为目前单季稻区6月底前不用或少用农药且能控制第一代二化螟危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田间小豆绿豆象卵空间分布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5点取样法对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进行了调查,发现绿豆象在小豆鼓粒初期已将卵产到豆荚上,9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并逐渐发育成幼虫侵入豆粒中。绿豆象卵在小豆荚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9月10-15日是控制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间绿豆象产卵及卵发育的较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