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对甘蔗异背长蝽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腊生 《植物医生》2009,22(1):31-31
甘蔗异背长蝽Ischnoclemun saecharivorus Okajima是台湾、福建、江西蔗区的主要害虫。在益阳市1995年前零星发生,属次要害虫,随着甘蔗栽培制度的改革,近年发生颇为普遍,为害日趋严重,逐步成为一种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应重视该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陕西山阳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底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7月中、下旬,发生盛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8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78.6、48.5、6.4 d及22.9 d。同时,对其产卵行为、交配行为、活动规律及取食为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大眼蝉长蝽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蝉长蝽Geocoris pallidipennis (Costa)是北方棉花害虫的主要天敌。邯郸地区普遍发生,虫量较大。常在杂草、棉田内活动。过去此虫资料很少,为探讨大眼蝉长蝽对棉蚜控制作用,我们对该虫进行室内饲养和田间系统调查。现将初步观察的生活史、习性等材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眼蝉长蝽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本春 《昆虫天敌》1993,15(4):157-159
大眼蝉长蝽(Gcocoris pallidipennis)属半翅目、长蜷科、大眼长蝽属。为捕食性昆虫,为了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物防治,笔者进行了室内饲养田间系统调查研究。现将其生物学特性整理如下。一、生物特性1.各虫态历期:  相似文献   

7.
锥盾菱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观路 《昆虫天敌》2004,26(2):92-95
在湛江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该天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  相似文献   

8.
9.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0.
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 Jacobi),已成为湖北一些果园的重要害虫。本文较为详细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绿色流苏藓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chloronotos(Brid.)Limpr.]的形态特征和解剖构造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论述了它的地理分布规律,认为该种是旱生性藓类的典型代表之一,可视为干旱生态环境中的一种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3.
刘锦乾 《植物保护》2007,33(4):106-108
粗绿彩丽金龟[Mimela holosericea(Fabricius)]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升为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8 d,7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卵期15 d。1龄幼虫期16~27 d,2龄幼虫期28~41 d,3龄幼虫期265~290 d。雌雄性比接近1∶1,成虫具趋光性,雌虫的趋光性最强。本文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田方文 《植物保护》2009,35(4):147-148
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 Thunb.)是鲁北地区的优势蝗种,为明确中华剑角蝗的发生规律,于2004—2007年通过大田调查与笼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剑角蝗在鲁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蝗蝻6龄。并对中华剑角蝗的年生活史、历期、生活习性、发生影响因素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5.
经在浙江省室内饲养,灰豆象以幼虫在豆粒中越冬,1a发生5代。当日平均温度26.6℃时,完成1个世代需35d;当日平均温度30.1℃时,完成1个世代仅需26d。通过生活习性观察分析,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食料。  相似文献   

16.
应用和田市国家基准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连续小波、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49a来和田市太阳总辐射的趋势变化、周期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年太阳总辐射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达96.8MJ/m2.10a,夏、秋、冬三季亦呈显著减少变化趋势;60年代平均辐射最多且明显偏多、8...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荒漠地区丛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荒漠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16科76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61(占79. 8% )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94. 46%;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比例仅65%。须根系植物中菌根植物约占91. 3%,高于直根系(75. 5% )。古地中海孑遗种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棉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cum)有一定的菌根侵染。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形态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83. 6%;而Paris类型少,只占3. 3%。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类型和侵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18.
麦茎谷蛾在山西南部麦区普遍发生,丘陵旱塬地区为害较重。大发生时,孕穗~灌浆期小麦被害穗率达30%以上。药剂防治试验表明,3月上旬卵态幼虫孵化时用40%甲基异柳磷、20%菊马乳油等进行一次性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防棘孢木霉T3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具有生防潜力的棘孢木霉,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法从长白山土样中分离筛选出木霉菌株T31,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法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所分离的菌株T31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该菌株对8种靶标菌的抑菌率在44.49%~77.91%之间,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腐霉菌Pythiumuhtimum sp.及镰刀菌Fusarium sp.均有较强生长竞争优势,对玉米灰斑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具明显重寄生作用。菌株T31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产孢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6。持续光照可以促进木霉菌孢子产生,Zn2+、Mn2+、Ca2+和Mg2+利于菌丝生长,但是高浓度的Fe2+和Cu2+抑制菌丝生长,Mn2+和Mg2+可促进产孢。此外,与普通木霉菌相比,该菌株具有耐寒性及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黄翠琴 《江西植保》2014,(4):293-296
整胸寡节瓢虫(Telsimia emarginata Chapin)是竹林里的一种重要食蚧天敌昆虫,在福建1年发生6代。雌虫于6—7月产卵量最大,单雌最大产卵量达258粒。成虫和幼虫均能捕食蠕须盾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