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海龟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组织学切片方法,对绿海龟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除口腔和泄殖腔外,消化道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组成.消化道各段的结构差异主要集中在黏膜层和肌层.其中食管黏膜存在特殊的高度角化倒齿结构,而非常见的皱襞,且食管黏膜层下有较发达的纵行骨骼肌.食道的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小肠和大脑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除食管外,消化道各殷的肌层均由内环外纵的平滑肌组成,且环形肌均较纵行肌发达.肠道各段黏膜固有层中均有见弥散的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2.
驯鹿主要周围免疫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E染色法对驯鹿主要周围免疫器官--脾及淋巴结作组织学观察,脾脏表面覆盖有浆膜,浆膜下是一层较厚的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被膜,被膜与实质内的脾小梁相连,实质由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组成,白髓和红髓是相间排列,二之间的分界不明显,白髓主要由脾小结构成,脾小结由中型淋巴细胞组成,且有生发中心,脾小结中有1-2条有2-3个皱襞的中央动脉,偏于脾小结的一侧有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白髓的外周有边缘区,边缘区内有1-2个鞘动脉。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脾索成索状,由网状细胞及中,小型淋巴细胞组成,脾窦不规则,其内皮细胞扁平状,核呈长梭形,脾窦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存在。淋巴结是由被膜,实质中的皮质和髓质构成,淋巴结表面覆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皮质由淋巴小结,皮质淋已窦和副皮质区构成,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  相似文献   

3.
鸡胚免疫系统器官组织学变化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4.
来航鸡淋巴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鸡胚免疫器官组织学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孵化至12-21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及腔上囊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鸡胚免疫器官的组织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胸腺的组织结构发育和形成较早,自12日龄起胸腺就已形成原始的胸腺小叶;虽然脾在12日龄时就已初具轮廓,但脾直到18日龄才开始隐约形成形态可辨的红髓和白髓;腔上囊淋巴滤泡自鸡胚发育到17日龄时即渐趋明显,但完整的滤泡皮质和髓质结构在出壳前仍然处于分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7.
8.
猪瘟病毒感染致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头28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感染组8头,对照组2头。感染组按1 mL/头颈部肌注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血毒(104TCID50/mL)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 d后感染组仔猪体温升至40~41.5℃,稽留不退,而对照组体温正常。采集体温升高的仔猪扁桃体,运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CSFV均为阳性,表明人工感染CSFV成功。分别于感染后4,7 d剖杀感染组和对照组仔猪各1头,剖解后观察各器官大体病变并采集脾脏和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感染组仔猪分别于感染后13,16(2头),19,23,31 d自然死亡,死亡后按剖杀猪方法同样处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发展,感染组仔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滤泡逐渐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的副皮质区细胞亦逐渐减少坏死,即造成了T、B淋巴细胞的渐进性减少,而对照组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仔猪后,可引起脾脏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渐进性变性与坏死,造成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9.
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在肉用仔鸡饮用水中添加0、1.25%、2.5%和5%的杜仲提取物,通过观察1、2、3、4、5、6周肉仔鸡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发育的组织学情况,来研究杜仲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杜仲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添加2.5%、5%杜仲提取物试验组中胸腺小叶、脾小结和法氏囊小结发育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因而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表明了杜仲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雉鸡为环颈雉的简称,通常也叫作野鸡、山鸡等,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禽,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李培合等,2005)。目前对雉鸡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雉鸡脾脏、法氏囊、胸腺和盲肠扁桃体的结构特点,为雉鸡的科学饲养和繁育提供形态学依据,故而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自然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20只病死鸡的气管、肺脏、心脏、肝脏、肾脏和脾脏进行采样,采用石蜡包埋.HE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质器官有渗出性炎症,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落.并有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林蛙的解剖和林蛙性腺H -E染色切片的观察 ,系统阐述了林蛙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睾丸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为了从组织学角度研究白毛藤多糖对鸡免疫器官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取1日龄健康非免疫三黄雏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Ⅰ组、Ⅱ组、Ⅲ组肌注白毛藤多糖0.25mL/只、0.5mL/只、1mL/只,1d/次,连注7d.以上三组和Ⅳ组在7日龄时分别用鸡新城疫(ND)弱毒苗对鸡进行滴鼻、点眼免疫;Ⅴ组肌注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1d/次,连注7d。各组分别在18d、25d、32d、39d、46d时随机取样测定各组鸡免疫器官系数;并在各组随机取10只鸡的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制成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Ⅰ组、Ⅱ组免疫器官系数增殖最为明显,同时其脾脏淋巴细胞数量、胸腺小叶面积、法氏囊皱襞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并以Ⅱ组的差异最显著。从试验结果可知:白毛藤多糖对鸡免疫器官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随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蕨麻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发展很快,发现某些植物所含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激活免疫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e polysaccharide,PAP)是从蔷薇科植物委陵菜属鹅绒委陵菜的块根蕨麻(potentilla anserine)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糖,药理实验结果显示蕨麻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耐缺氧和止泻抑菌的作用,因此可推测蕨麻多糖应为蕨麻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雅培 ( 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 2 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与昆明小鼠、人的正常值进行了比较 ,同时探讨了年龄、性别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血液正常生化指标的影响。另外 ,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如下 :( 1)该种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血液正常生化指标与昆明小鼠、人的正常值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总蛋白 ( TPROT)、白蛋白 ( AL B)、球蛋白 ( GL OB)、总胆红素 ( TBIL I)、直接胆红素 ( DBIL I)、间接胆红素 ( IBIL I)、尿素氮 ( UREA)、二氧化碳 ( CO2 )、甘油三脂 ( TG)、胆固醇( CHOL )、钠 ( Na)、氯 ( Cl)、镁 ( Mg)、总钙 ( TCA)的测定值 ,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2封闭群草原兔尾鼠与昆明小鼠相比 ,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 AL T)、糖 ( GL U)、钾 ( K)、磷 ( P3+)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3封闭群草原兔尾鼠与人相比 ,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 AL T)、碱性磷酸酶 ( AL P)、乳酸脱氢酶( L DH)、肌酐 ( CREAT)、尿酸 ( UA)、钾 ( K)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 2 ) 2个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 2个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 3)封闭群草原兔  相似文献   

16.
蓝孔雀主要消化腺肝,胰的组织结构清晰,肝被膜为一层浆膜,间皮下为较薄的纤维膜,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所以肝小叶的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在肝小叶内的分布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其周边少数的肝细胞以放射状排列,其余多数的肝细胞则由几个肝细胞构成不规则的肝管而放射状排列,门管区明显,胰明显分为被膜,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被膜由一层薄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17.
驯鹿主要消化腺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驯鹿的肝脏和胰脏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驯鹿肝的结构较清晰,明显地分为被膜、肝小叶、肝中央静脉、汇管区等结构。被膜为浆膜结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故肝小叶不大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和形态也不规则。胰腺表面被以少量结缔组织的被膜;实质结构也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绿海龟(Chelonia mydas)繁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自然保护区内绿海龟种群规模的不断增加,细菌性病原感染成为威胁绿海龟(稚龟)繁育安全的首要问题。为深入了解中国绿海龟(稚龟)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在2019—2021年对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患病绿海龟(稚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16S rRNA分子鉴定结合细菌生化鉴定技术,共分离鉴定疑似病原株45株,涉及10个菌属,革兰氏染色显示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弧菌属(Vibrio)细菌19株,占疑似病原菌的42.22%,其中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7株,占分离弧菌的36.84%,属优势弧菌。对溶藻弧菌进行攻毒与病龟组织切片分析,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对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LD50为2.99×106~2.59×108cfu/mL;分离的溶藻弧菌可以引起中华草龟肠道、肝脏和脾脏组织病理损伤。进一步分析45株病原菌对水产养殖允许使用的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盐酸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9.
对驯鹿的肝脏和胰脏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驯鹿肝的结构较清晰,明显地分为被膜、肝小叶、肝中央静脉、汇管区等结构.被膜为浆膜结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故肝小叶不大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的形状也不规则.胰腺表面被以少量结缔组织的被膜;实质结构也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20.
鸭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 duck plague,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在我国有些地方俗称“大头瘟”.本病最早由Baudet (1923)报道在荷兰家鸭中暴发,随后1930年、1 942年、1952年和1959年多次暴发,但初期一些研究者误认为与鸡瘟有关,直到1942年Bos等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确证为一种新的独特的鸭病毒病,第一次提出鸭瘟的名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