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因外感风寒,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使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肽,尿短赤。  相似文献   

2.
1 病因 家畜的热淋,石淋均由湿热下注引起.热淋由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石淋则因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成.因湿邪为害,其性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之运作,故湿热下注则必使下焦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因此热淋、石淋之病因应为湿热下注、瘀阻于内,只是湿热作用于下焦的去向、程度不同而已.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肚底黄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多发病,又名锅底黄、跑皮黄,现代兽医学称之为腹下水肿,是指腹下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而发生漫肿的病症,多见于老龄体弱家畜。依据病因、病程可分为湿热、脾虚和损伤三种类型。多年来,我们在深圳赛马会、深圳世界之窗等单位采用中国传统兽医学辩证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肚底黄5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4.
乳房炎在中兽医学上又称乳痈,是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炎.因饲养管理不善,久卧湿热之地,湿热毒气上蒸,侵害乳房;或因肝郁气滞,乳络失畅以致乳房气血凝滞,郁结而生痈肿[1].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1年以来治疗家畜尿淋116例,其证型可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和血淋。气淋、膏淋和血淋又有虚实之分。 (一)热淋因身遭雨淋,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尿口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导致湿热而尿淋。见症:食欲减弱或废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痞症,在人因晦床上可运用于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的痞证,湿热内蕴于中焦而兼痞者,急性胃肠炎,症见呕吐、肠呜、腹泻、腹胀闷满、精神倦怠,舌苔黄,脉弦细等。  相似文献   

7.
中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湿热传入阳明之腑,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症见眼、口、鼻及母畜的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而尿短赤.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俗称乳痈、奶疮。乃瘀血、毒气凝结于乳房而造成红、肿、热、痛,泌乳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1病因 泌乳期的母牛久卧湿热之地,湿热上蒸侵入乳房,或因挤奶时器械消毒不严.、或调试不当而损伤乳头,毒气乘伤而入,或乳孔闭塞、乳汁不能流出而蓄积、阻碍血液流通等多种原因导致痈肿。现代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由机械刺激及物理的损伤,如运动场窄小、相互顶撞、牛舍场地不平、卧地时的挤压、挤奶过程消毒不严、机械使用不当等,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痈是常见病多发病 ,乳房一旦发生乳痈就明显降低乳的产量与质量 ,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多年来 ,笔者在临床上对奶牛乳痈疾病进行辩证施治 ,收到了满意效果。奶牛乳痈是奶牛泌乳期间乳房痈肿 ,呈现硬、红、热痈的一种疾病。1 病因 是热毒、瘀血凝结于乳房。多因奶牛产前产后三焦壅热 ,热毒流注乳房 ,凝结而生 ,或由于乳房壅塞 ,乳汁蓄积 ,或乳汁分泌过旺而挤不出 ,积聚乳房瘀结而成 ,或奶牛常卧湿热之地 ,湿热上蒸而生 ,或挤奶不当而损伤 ,或产后护理不当外感湿热等均可引起本病。2 临床症状 乳房肿大 ,硬、红、热痈 ,不让挤奶 ,不喜…  相似文献   

10.
1配伍 清热燥湿。本品配白头翁、白芍、黄连、木香等药,燥湿泻热,对湿热泄泻和痢疾,用之效好。配大黄、海金沙、瞿麦,木通、栀子等,治疗膀胱湿热、排尿疼痛,用之极佳。配柴胡、大黄、茵陈、栀子等,对肝胆湿热,用之临床效果较好。配苍术、黄柏、牛膝等,对动物关节湿热肿痛,用之尤为适宜。配地肤子、苦参、蛇床子等,对皮肤湿疹用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湿热是家畜的主要致病因素。由于它侵犯畜体的部位不同,病畜的症状也不同。现就湿热的成因和所致疾病的辨证施治,谈点个人临床经验与体会。一、湿热产生的原因湿热为合邪,来自外界,也生于内伤。外感湿热,多与气候、劳役、圈舍等有关。如在暑热季节,雨后太阳暴晒地面,湿热上蒸,家畜在这种环境中劳动、放牧、休息,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内伤,主要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很大的关系。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又说明内外二因并非孤立致病。湿热侵犯的脏腑不同,病畜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湿热蕴结胃肠,会出现荡泻如水,粪便气味  相似文献   

12.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相似文献   

13.
荆荽汤治疗绵羊和仔猪痘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兽医认为,痘疹是湿热毒气发于肌表的一种时疫。其病因多为暑热炎天,湿地放牧,湿热蒸发,侵入体内,久则化毒而致病;或因圈舍潮湿污秽,湿热之气侵袭,继则透于肌表而成痘疮,其后可彼此接触传染。《家畜传染病学》指出:痘病是由 DNA 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983~1990年冬春,我县新华、倪家营、板桥等乡的8个村和国营五泉林场的4500只绵羊中发病羊370只,发病率为8.2%。1990年4月15日,县畜牧技术服务公司所属猪供精点饲养的27头甘白仔猪全部发生猪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来源于矧蹴》一书,是治疗“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人医临床上还运用于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痞证,湿热内蕴于中焦而兼痞者,急性胃肠炎,症见呕吐、肠鸣、腹泻、腹胀闷满、精神倦怠、舌苔黄、脉弦细等症。  相似文献   

15.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 ,多因暑热兼湿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 114群 ,共 7980 0余只 ,治愈 70 2 2只 ,治愈率 96 .6 8%。1 病因病机暑热炎天 ,湿气过重 ,或喂腐败变质饲料 ,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 ,致使湿热内结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水谷并走大肠 ,症见泻下 ;湿热内蕴 ,有热则腐 ,损伤血络 ,故粪中带血且腥臭 ;湿热蕴脾 ,久不解 ,湿得热熏蒸 ,热得湿而愈炽盛 ,胆液为湿热所郁 ,则不循常道疏泄 ,溢于肠道 ,故粪便绿或黄 ;暑热炎天 ,体内积热 ,热积心肺…  相似文献   

16.
<正>痢疾是指湿热郁结胃肠,致使下痢赤白脓血、腹疼、频频努责、里急后重、泻而不畅为特征是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夏秋两季。1病因1.1暑湿时疫之邪侵入机体,蕴蒸侵害胃肠,致使胃肠功能失调,肠络受损,气血淤带形成痢疾。1.2饮喂失节,多因暑热炎天劳役过重,喝了污水,或采食了发霉变质饲料,以致湿热变毒内蕴侵害肠道,胃肠功能失调,肠络受阻,气血淤滞,化为脓血而成痢疾。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在中兽医学上又称乳痈,是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炎。因饲养管理不善,久卧湿热之地,湿热毒气上蒸,侵害乳房;或因肝郁气滞,乳络失畅以致乳房气血凝滞,郁结而生痈肿。因此中药方剂的组方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活络通乳为原则。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桉叶、艾叶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络通乳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这两种中药对一些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本文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探索桉叶、艾叶及其混合提取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淋病多因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客手膀眈,膀眈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患病。或心火权盛下移小肠而入膀跳所致。另外,湿热结于下焦或心热移于小肠,下注膀优,熏蒸尿道以致排尿淋漓;或湿热久蕴,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以致排尿不畅;或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热伤血络,血热妄行,湿被热邪烁炼,日久小便浓调脂腻;或肾气虚衰,气虚而影响膀就气化,致使膀优蒸腾气化行水功能减弱,尿液点滴而下;或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热伤血络,血热妄行,使血溢于脉络外,随尿排出者。辩证热淋见于排尿时弓腰努责,淋漓不畅,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省西华县名老中兽医高永正,多年来悉心钻研祖国医学温病理论,用以指导家畜湿温病的诊治,心得颇多,现初步整理如下。 (一)家畜湿温病亦有律可循湿温病系因夏秋之季,气候炎热,雨量又丰,天暑下迫,地湿上蒸,牲畜感受湿热病邪而发。晋·王叔和说:“湿热相搏,则发湿温。”或因饲管不当,如过食精料、贪饮冷浊、厩舍闷湿、劳役过度等损伤脾胃,致使脾运失职,水湿留滞,复感外邪而病。清·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  相似文献   

20.
正马骡驴大肠湿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症。1病因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气血受阻,致使传导失职,清浊不分,热炽气滞,出现腹痛、起卧,里急后重,湿型之邪伤害气血出现,浓血下痢疾,肛门灼热,尿液短赤,苔黄腻。热感伤津出现口干舌燥等现象。2治疗原则中医认为应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调气、行血。现代医学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