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善荣 《中国林业》2009,(13):30-3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资料称,人类生态意识的强化,约自本世纪70年代始。在记忆中,我读到的第一篇关于生态的文字,是王钊70年代中期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谈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的文章。那时他是大兴安岭地委书记。《森林与人类》创刊于1981年,称它为全国第一家绿色期刊,该是当之无愧。十几年来,这份期刊以科普为主要途径,以生态宣传为已任,依凭全体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获得良好成绩,在时间的跑道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1996年《森林与人类》杂志编辑部迁至中国绿色时报社(当时称中国林业报社)内办公,成为报社一报两刊中之一鼎足。几经寒暑,在比…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推进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清水河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于1999年适时提出了“生态立县”的重大发展战略,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生态立县”战略是完全符合清水河县情的,是正常正确的,科学的战略决策,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价值取向从社会、人际伦理向生态价值的转向。它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使社会发展控制在确保生态平衡的范围之内。因而,生态伦理可以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社会的高度重视。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其工作面对大自然,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选择。发展现代林业需要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马文珍 《中国林业》2009,(14):32-32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生态服务功能的产生或供给来看,是纯自然的;从生态服务功能的利用或需求来看,是纯人类的。根据价值的哲学概念和经  相似文献   

8.
“卡琳·克里斯坦森的著述远远超出了‘回收利用’的狭窄范围,无不遵循着环保的生活态度,对保持人类永久而可靠的美好记忆大有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关乎共同利益及未来面前,人类似乎正在摈弃政治、宗教、信仰等偏见,渐渐在趋向大同。本刊在去年9月号上。对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写的《无法忽视的真相》进行了解读。那本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客观地展示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指出:人类自救只有十年期。超过了这个期限、许多危机便无法逆转。无独有偶。在去年9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姜春云主编的专著《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此书展示的是中国的生态危机。与戈尔不同的是。此书不只列举了现象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对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尖锐剖析。并借鉴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最新研究的成果,对解决生态危机提出了应对之策。该书内容翔实丰富。数据准确权威,方法科学实用。结论严谨缜密。这是一束穿越历史的理性之光,让几十年来沉迷在巨大发展的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疏忽以及由此欠下的生态巨债,看到了这种疏忽背后的种种因果链条,看到了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唯一之路。作为前奏,本刊新年1月号已先刊发了姜春云同志为该书写的序言,本篇以解读的方式对全书的内容进行隆重推介。限于篇幅,所作的解读也只能蜻蜒点水。但作为一个推介者,本刊希望所有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人,能够挤时间坐下来读读原著,让这束穿越历史的理性之光也穿越你的心灵.引导你真切地洞察我们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相似文献   

10.
由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原局长贾治邦所著的《论生态文明》近日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对作者来说,这是一部长期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集大成之作,系统总结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对读者而言,这是一部解读地球密码、认知生态法则、洞悉人与自然发展机理、掌握建设生态文明要义的生动教材,很值得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11.
在关乎共同利益及未来面前,人类似乎正在摈弃政治、宗教、信仰等偏见,渐渐在趋向大同。本刊在去年9月号上,对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写的《无法忽视的真相》进行了解读。那本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客观地展示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指出:人类自救只有十年期,超过了这个期限,许多危机便无法逆转。无独有偶,在去年9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姜春云主编的专著《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此书展示的是中国的生态危机。与戈尔不同的是,此书不只列举了现象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对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尖锐剖析,并借鉴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最新研究的成果,对解决生态危机提出了应对之策。该书内容翔实丰富,数据准确权威,方法科学实用,结论严谨缜密。这是一束穿越历史的理性之光,让几十年来沉迷在巨大发展的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疏忽以及由此欠下的生态巨债,看到了这种疏忽背后的种种因果链条,看到了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唯一之路。作为前奏,本刊新年1月号已先刊发了姜春云同志为该书写的序言。本篇以解读的方式对全书的内容进行隆重推介。限于篇幅,所作的解读也只能蜻蜓点水。但作为一个推介者,本刊希望所有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人,能够挤时间坐下来读读原著,让这束穿越历史的理性之光也穿越你的心灵,引导你真切地洞察我们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具体安排。生态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四个字的涵盖之广、意义之深远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4.
文明在其内涵上同野蛮和愚昧对应,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生态文明的适时孕育和初露端倪不仅反映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而且赋予新的文明形态以艰巨使命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看电影《可可西里》,心灵曾受到深深的震撼,镜头一次次向我们展现了藏羚羊尸横遍野的惨烈,巡山队员为保护藏羚羊与偷猎者的激战……子弹和鲜血划破了可可西里的宁静,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也留给我们发人深省的思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那种震撼也渐渐平息……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曾在多种场合强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日益尖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在保护生态文明的基础上,以期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森林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的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既继承于传统文化,又有别于传统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各种文化形式和内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伊春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载体,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生态立市”确定为核心发展战略,紧扣科学发展观主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尊重和顺应自然,繁荣和发展经济,规范和增进社会和谐,既跨越了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低下自然刚性的"马尔萨斯陷阱",又可避免工业文明阶段技术进步助推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的困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位所在,大势所趋。然而,人们的认知,或极端于回归原始文明的"返璞归真",或固执于现行工业文明的"技术万能",生态文明的思辨和话语体系,客观讲,还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