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种小麦蚜虫的形态识别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芝 《农技服务》2008,25(3):50-50
介绍了3种小麦蚜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于长春 《北京农业》2012,(28):42-43
正小麦蚜虫又叫腻虫,山东省蚜虫种类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缢管蚜3种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为害最重。被害麦叶初期出现黄白色斑,后扩大为条状斑,严重时全叶皱缩枯黄,麦株枯死。小麦抽穗后,群集穗部为害,使麦粒不饱满,甚至成为枯白穗。  相似文献   

3.
麦蚜,又名腻虫。麦蚜是云南省小麦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在23万公顷左右,约占播种面积的46%。危害小麦的主要有4个种,即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  相似文献   

4.
麦蚜分布广、食性杂、繁殖力强,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在此,从麦蚜的田间网捕、传毒能力、飞行磨测试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等七方面介绍了麦蚜迁飞行为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麦蚜迁飞的生态意义,可能的蚜源基地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区麦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敏感性高,而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和烟碱敏感性较低.比较不同地区麦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各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对其它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差异相对较小.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区麦长管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8.3~22.0倍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敌敌畏、氯氰菊酯仍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6.
宁夏灌区春小麦蚜虫种群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小麦3种蚜虫发生量的田间调查可知,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3种蚜虫的消长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55%~63%;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在25℃以下,相对湿度55%以下繁殖速率加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则在30℃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上繁殖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四川小麦蚜虫优势种群演替情况。结果表明,1956~1975年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群,1976年以后,禾谷缢管蚜上升为优势种群。其种群数量愈来愈大,成为全省性害虫。作者还对引起小麦蚜虫优势种群演替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自然变温(平均20.21℃)条件下,组建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的发育速率快,若蚜存活率高,有翅蚜比率明显偏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54.40和33.70,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力(r_m)及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54.15和34.0、0.2486和0.1688及1.2822和1.1839.尽管这两种麦蚜成蚜期远长于若蚜期,但由于内禀增长力均相当大,使得稳定年龄分布中若蚜的比率分别高达90.35%和89.31%。  相似文献   

9.
10.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山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86-186,245
介绍了小麦蚜虫的危害特点,分析了凤台县2011年小麦蚜虫发生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技术,设计简并上、下游引物,从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中均克隆出2种不同乙酰胆碱酯酶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Rp.acel、Rp.ace2和Sa.acel、Sa.ace2。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Rp.acel、Sa.acel与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Ⅰ型乙酰胆碱酯酶(Acel)基因序列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Rp.ace2和Sa.ace2与棉蚜和桃蚜的Ⅱ型乙酰胆碱酯酶(Ace2)以及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中克隆出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相似性。说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体内都存在2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而且预示蚜虫体内可能普遍存在2种不同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这2种基因都具有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种群参数差异.[方法]以大麦为寄主,在温度为(23±1)℃的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3种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差异.[结果]3种蚜虫若虫历期(7.63 ~8.50 d)、成虫寿命(11.23~13.89 d)以及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若蚜存活率较高,变为成蚜后存活率明显下降,呈典型Ⅰ型.3种蚜虫有翅蚜比例大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繁殖力顺序与有翅蚜比例相反.玉米蚜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最高,分别为51.40、0.31、1.36,麦长管蚜最低,分别为24.63、0.24、1.28.[结论]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适生性大小顺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  相似文献   

14.
介绍涡阳县小麦蚜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及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科学防治当地小麦蚜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几种药剂对2种麦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几种不同毒杀机理的药剂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微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0%三氯杀螨醇乳油对2种麦蚜均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效果,其中禾谷缢管蚜对这些药剂的敏感性大于麦长管蚜。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0%三氯杀螨醇乳油对麦蚜有较好的田间防效;3%啶虫脒微乳剂的初效尚可,但持效期短,麦蚜大发生时不宜使用该剂型;对照药剂40%氧乐果乳油的田间防效较差,麦蚜已对其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会存 《农技服务》2010,27(6):722-722
小麦蚜虫是河南省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蚜虫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为保护小麦生产安全,针对该虫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总结了该虫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蚜虫又叫腻虫。近年来各种植小麦地区常造成为害,特别是以肥水条件较好、生长茂盛的田块为害较重。前期为害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为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四川小麦蚜虫优势种群演替情况3,结果表明,1956-1975年麦长管蚜变优势种群,1976年以后,禾谷缢管蚜上升为优势种群。其种群数量愈来愈大,成为全省性害虫,作者还对引起小麦蚜虫优势种群演替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