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界受危鹳、鹮、琵鹭现状鹳形目鸟类为典型的涉禽,除南北极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Storer(1971)统计,全球共有鹤形目鸟类118种。随着环境变迁,特别是人为干扰,其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种类已处于受危状态,特别是鹳、鹤、琵鹭类,亟待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园鸟类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是对动物园鸟类危害较严重的一类疾病。本文对1978~2012年中国动物园行业相关文献资料中所有关于鸟类寄生虫感染的部分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包括鹤形目、鹳形目、鸡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鹦形目、雀形目、鸵形目、鹈形目、楔翼总目等总目共10目70种鸟类有感染记录,包括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类和节肢动物共25种寄生虫。通过分析发现,动物园鸟类寄生虫感染的发生规律和寄生虫与鸟类的自身特性、所在动物园的气候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符合寄生虫流行病学的规律。同时对以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做好日常检查、加强饲养管理与防疫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达赉湖保护区水鸟生境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喜铁  梁秀梅 《野生动物》2009,30(5):252-254
2007年3~11月,通过样带法对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内水乌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达赉湖保护区不同种水乌的生境利用显著不同,鹳形目、鸥形目和鹈形目鸟类主要选择在河漫滩草甸,鸻形目鸟类主要选择泥岸沼泽,鹤形目和鸊(?)目鸟类主要选择浅水植被区,雁形目鸟类主要选择深水区。  相似文献   

4.
鹳形目(CICONIIFORMES)鸟类多有观赏价值,有些种类如朱鹮、黑鹳等已处濒危状态。因此,研究这一类群鸟类,在鸟类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以及环境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一定意义。1983~1986年,我们对本省鹳形目鸟类的生态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等研究,确诊草海黑颈鹤和灰鹤群中发生的主要疫病是嗜内脏型新城疫,兼有灰鹤大肠杆菌病。查明了传染源和主要病种,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了鹤类的死亡;草海鹤类的数量、种群结构、主要生态习性。测定了鹤类的生理指标和量衡度,为野生鹤类的人工驯化、饲养与繁殖、疫病的诊断与防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草海是贵州高原最大淡水湖泊,1985年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珍禽——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Ⅱ级重点保护珍禽——灰鹤(Grus grus.)的主要越冬地。其中黑颈鹤十分稀少,也被作为亟需挽救的濒危物种.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和濒危物种国际公约。保护草海鹤类,受到国内外环保和鸟类科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986年冬至1987年春.草海鹤类发生大批死亡.严重威胁鹤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查明鹤类死因。实施有效保护措施,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233篇,国内外对野生鸟类病研究甚少。对鹤类疫病的专题研究尤为鲜见。1987—1989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与病理学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等研究,查明了鹤类在三个越冬期的死因、查出12种疾病,其中鹤新城疫为主要疫病,兼有灰鹤大肠杆菌病。并查明了主要疫病的传染源,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了鹤类的死亡,丰富了鸟类学和禽病学的内容。并基本查明了草海鹤类的数量、种群结构、主要生态习性;测定了生理指标和量衡度,获得了大量数据,为鹤类的人工驯化、饲养和繁殖、疫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鹤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据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查新(检索)结果:“国内外尚未发现与本研究有相同的文献报道”。受到“世界鹤类基金会”和“世界野生动物病防治中心”等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本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将会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灰颈鹭鸨     
<正>灰颈鹭鸨(Kori bustard),又名柯利鸟,属鹤形目,鸨科,鹭鸨属。该属共有4种,另外3种分别为阿拉伯鸨、黑冠鹭鸨、澳大利亚鸨。灰颈鹭鸨是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分布干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以及安哥拉、南非等地。涉禽中也有不少大型鸟类如鹳、鹤、巨鹭等,但最大的当属灰颈鹭鸨。灰颈鹭鸨体长100 cm,  相似文献   

7.
1防疫程序1.1 15日龄前没有严重的新城疫疫情和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情的区域,1日龄不要求接种C30Ma5,更不要用新城疫一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冻干苗。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肇庆市一野生鸟类饲养场的一对灰冠鹤出现呼吸困难及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2天后死亡。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诊断结果,确诊该对灰冠鹤所发生的疾病为新城疫。  相似文献   

9.
本次调查运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技术对北京地区野生鸟类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调查发现,在隶属于8目14科46种共131只的野生鸟类中,总体的血清阳性率为27.48%。鹳形目、鸮形目、鸡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鹃形目和雀形目的阳性率分别为38.98%(23/59),21.05%(4/19),9.09%(2/22),30.77%(4/13),16.67%(1/6),33.33%(1/3)和0.00%(0/8),其中鹳形目与鸡形目鸟类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食性分类,食肉性、杂食性和食鱼性鸟类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6.76%(25/68),11.76%(4/34)和24.14%(7/29)。本研究首次对北京地区野生鸟类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为野生鸟类弓形虫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今年秋天,苏联的阿拉木图动物研究所环志了1,000只涉禽。其中红颈瓣蹼鹬、林鹬和青脚鹬是用红、黄两种颜色的颈环环志的。在中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工作者,计划在秋季和冬季对保护区内的部分鸟类进行环志。首先在苍鹭、鹳、鹤等大型涉禽身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肉鸽新城疫并发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咸阳某鸽场的疑似新城疫发病鸽群经临床诊断和实验诊断 ,确诊为新城疫并发葡萄球菌感染。用VG/GA 株新城疫疫苗与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同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并应用氨苄青霉素、维生素B1以及复合维生素 ,死亡率控制在 4 5 % ,病程缩短为 12d。  相似文献   

12.
赵越  李晓民  王令刚 《野生动物》2013,(6):358-360,365
丹顶鹤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鸟类,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历来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由于环境变迁和人为干扰,野生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全球现存数量仅为2600只左右,而东亚的大陆种数量约1500只左右。国内外就丹顶鹤的研究与保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丹顶鹤在我国是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鸟类,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群落,从野生到饲养等各个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发表的涉及到丹顶鹤的文献共1162篇,并对论文发表年代、研究内容、涉及领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鹤类动物发生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刘燕  贾婷  郑常明  罗毅 《野生动物》2012,33(6):345-349
依据已有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中国近25a来鹤类动物发生的疾病。丹项鹤、白鹤、黑颈鹤、白枕鹤、灰鹤、蓝鹤、蓑羽鹤、白头鹤,共8种鹤有发病资料,丹项鹤疾病占统计总数的64.12%。营养因素、寄生虫、细菌是引起鹤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机磷中毒是造成野生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球虫病、血液原虫病是造成圈养鹤大批死亡的主要疾病。幼鹤腿部疾病和痛风是主要的营养性疾病,吸虫、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是导致发病主要的寄生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细菌,有机磷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毒、疱疹病毒亦可引起鹤发病。加强饲养管理与合作,改善环境条件,提高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保护法律和落实措施,是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盐城越冬丹顶鹤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9,30(1):37-39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项鹤越冬数量已由建区前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1月仅有640只。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各种类型的工农业开发项目导致栖息地大范围缩小,生境破碎化,是盐城越冬丹顶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地区滩涂自然规律,在保护区核心区外允许开发的区域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改芳  赵燕 《经济动物学报》2011,(3):134-137,140
2010午4月~2011年5月,通过访问调查、实地调查、查阅有关文献等方法对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鸟类38科189种,兽类15科32种,两栖爬行类8科17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褐马鸡、金雕、黑鹳、金钱豹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苍鹰、大鸢、原麝、草原雕、雀鹰、白尾鹞、獐等...  相似文献   

17.
王春  赵明  张智  支改英 《野生动物》2012,33(1):26-31
2010年2月8日,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1只亚成年黑鹳不明死亡。为查明黑鹳死亡的原因,了解黑鹳的身体结构,我们对黑鹳作了认真仔细的解剖、观察、分析研究。解剖的每一步,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和拍照。通过这次解剖观察,使我们初步对其外部和内部形态结构有了一个精确、直观的认识:发现了黑鹤有着独特的内部生理结构:初步认识到了黑鹳独特生活习性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1998~2009年对丹顶鹤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研究,针对人工饲养丹顶鹤不同种群在越冬期对饲养条件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地的区域和气候特点,采用科学的设计和测量,从饲养环境、越冬舍建设、不同阶段鹤的营养需要、日常饲养管理及防疫等几方面对人工饲养丹顶鹤在向海越冬期间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9.
The tick burdens of 10 crowned guinea fowl (Numida meleagris), shot at approximately 3-monthly intervals in the Mountain Zebra National Park, and of 21 crowned guinea fowl from the Andries Vosloo Kudu Reserve, the majority of which were shot at monthly intervals, were determined. No adult ticks were recovered from any of the guinea fowl. The birds in the Mountain Zebra National Park harboured 4 species of ixodid ticks of which Amblyomma marmoreum was the most abundant and most prevalent. Three birds also harboured Hyalomma marginatum turanicum. Six ixodid tick species were present on guinea fowl in the Andries Vosloo Kudu Reserve. Of these Amblyomma hebraeum was the most abundant and all the birds were infested. Most of these birds were also infested with A. marmoreum and Haemaphysalis silacea and some harboured Hyalomma marginatum rufipes. The seasonal abundance of ticks on crowned guinea fowl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The prevalence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chicks of wild birds and captive individuals was studied in the Poznań environs and in the Poznań Zoological Garden in the years 2002-2003. Bird blood was tested for T. gondii antibodies by an 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T. gondii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from 5.8% of 205 analysed white stork chicks and 13.6% of 44 analysed adult storks in the zoo. Because toxoplasmosis is one of the more common parasitic zoonoses worldwide, we briefly discuss the potential epidemiological importance of stork toxoplasmosis to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