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测定五指山猪的生长发育性能,选取1月龄五指山猪30头,按照体重接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饲喂精粗比为1:3的饲料,试验期30个月。结果表明,五指山猪6月龄体重仅8.41kg,30月龄体重为24.88kg,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明显低于我国的其它小型猪种,也明显低于异地保种的测定结果。分析认为五指山猪达到体成熟的时间应在24月龄以上。  相似文献   

2.
从西藏引入到广东省的藏猪,根据三年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发现,后备母猪初情期为120天龄,初次配种时间为123天龄,初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为4头/胎,产活仔数4头/胎;经产平均总产仔数为8.3头/胎,产活仔数8.2头/胎;初生仔猪体重为0.45 kg/头,30日龄断奶仔猪体重为2.5 kg/头,60日龄体重为7.4 kg/头;阉割后的肥育猪8月龄上市体重为33.5 kg.各项指标均比原产地有所提高,适应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杨雪梅  梁艳  陶璇  刘锐  吕学斌 《养猪》2012,(3):63-64
试验初步探明了丫杈猪的发情规律,其发情周期为20.56 d、持续期为4 d,妊娠期为114.88 d。对丫杈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丫杈猪初产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低于经产母猪,其中产活仔数低1.42头,初生窝重低1.2 kg,21日龄个体重低0.1 kg,35日龄个体重低0.9kg。杂交试验表明,丫杈猪与其他品种猪杂交后,繁殖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弱小猪和僵猪是指初生重小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群的“落伍”猪。目前,规模化猪场都有一定比例的弱小猪和僵猪,这对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现结合本场生产实际,探讨弱小猪和侵猪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1弱小猪和侵猪的产生1.1数量和比享据我场1995-1998年生产统计,初生仔猪弱仔数(体重低于1kg)和弱仔率为360-400头和9%-10%;42日龄断奶弱仔数(体重低于9kg)和弱仔率为230-340头和6%-9%;仔猪培育至体重30kg,弱猪率(体重低于15kg)在5%左右;肥育至90kg以上出栏,弱猪率(…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地方特色猪——甘南蕨麻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南蕨麻猪是甘肃省特有的高原型小型原始地方品种。该猪种体小、皮薄、肉质细嫩、膘肉少、五花肉多、瘦肉率高,味鲜肉香,营养丰富,断奶仔猪肉无腥味,除供鲜肉食用外,是加工腊肉的上乘原料。主要技术指标:6月龄公猪体重为15.5kg,母猪体重为15.2kg;12月龄公猪体重为24.4k,母猪体重为24.1kg;18月龄公猪体重为28.9k,母猪体重为27.7kg;24月龄公猪体重为41.3kg,母猪体重为30.1kg。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8头2~12月龄的亚丁藏猪进行体重、体尺的测量,分析亚丁藏猪在2~12月龄的体重体尺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亚丁藏猪生长发育缓慢。2月龄到12月龄间,体重仅增长21.19kg、体高增长20.85cm、体长增加36.22cm,体重、体高均在4~6月龄增长最快,而体长在2~4月龄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2014—2015年的种猪性能测定数据包括30~100 kg平均日增重、3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100 kg体重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和抗体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生长性能存在差异,如大白和长白品种30 kg体重日龄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P<0.05),杜洛克品种100 kg体重眼肌面积和测定期饲料转化率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P<0.05),不同品种种猪生长性能存在差异,如达30 kg体重日龄杜洛克明显高于大白和长白,校正达100 kg体重眼肌面积杜洛克猪>大白种猪>长白猪,且杜洛克猪与大白种猪、长白猪差异显著(P<0.05),测定期饲料转化率,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且杜洛克猪与大白猪差异显著(P<0.05)。猪群免疫合格率与死淘率呈负相关等关系,即总体免疫合格率较高的猪群,死淘率也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00头丹系长白公猪30 kg至100 kg的生长测定数据的分析,该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为848. 5 g,达100 kg体重时的平均日龄为169. 5 d,其90日龄时的平均体重为32. 3 kg,170日龄时平均体重为100. 8 kg,其中在130日龄时,出现了生长拐点。该阶段数据不能用常规的生长曲线来拟合,只能用线性或可线性化的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脂饲喂对五指山猪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以及脂肪组织中3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将12头体重(16.44±3.08)kg的4~5月龄五指山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含3%胆固醇的高脂饲粮12个月,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含量,采用q RT-PCR技术对其脂肪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饲喂后肥胖组五指山猪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肥胖组五指山猪皮脂与腹脂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量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高脂饲喂通过上调血清和脂肪组织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而激活脂肪组织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育肥猪的实际效果,将日龄和体重接近的10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发酵床和普通猪舍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猪舍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达100kg体重日龄、30-100kg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170.67±3.31)d、(731±28)g和2.94:1,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缩短3.61d(P〈0.01)、提高26g(P〈0.01)和降低0.17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头体细胞克隆母犊牛及其同期自然繁殖出生的荷斯坦母犊牛初生期、6月龄、12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测定,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克隆牛初生重53.67±7.00kg,明显高于自繁奶牛(P<0.01),6月龄体重141.00±16.49kg,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12月龄体重302.80±32.17kg,与自繁奶牛基本相当;(2)克隆牛0~6月龄期间平均日增重0.70±0.11kg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6~12月龄期间平均日增重0.90±0.12kg,与自繁奶牛基本相当(P>0.05),0~12月龄期间平均日增重0.70±0.11kg,与自繁奶牛基本相当(P>0.05);(3)克隆牛初生体尺指标明显大于自繁奶牛(P<0.01),6月龄体尺指标明显小于自繁奶牛(P<0.01),12月龄体尺指标与自繁奶牛相当(P>0.05);(4)克隆牛0~6月龄期间体尺平均增长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6~12月龄期间体尺平均增长明显高于自繁奶牛(P<0.01),0~12月龄期间体尺平均增长明显低于自繁奶牛(P<0.01)。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内江猪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测定了346头内江猪的体重,并使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这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其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使用最佳的生长曲线模型计算相对生长量(R)和绝对生长量(G)。对114头内江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构建体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内江猪体重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该模型估计的拐点日龄为156.74 d,拐点体重为64.41 kg。通过对内江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发现内江猪在180日龄时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之后随日龄的增加逐渐下降,体重与体尺性状间呈正相关关系。雌性内江猪的最佳体重预测模型为:BW=20.1+0.644BH+0.304BL+0.472CC,R2=0.645;雄性内江猪的最佳体重预测模型为:BW=2.7+0.884BH+0.477BL+0.260CC,R2=0.777。内江猪体重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Gompertz模型。以上结果可为内江猪饲养管理和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这里介绍的生产指标,可供农户规模养猪制定生产计划时参考:母猪群正常分娩的百分率为90%,每头母猪年产2窝,窝产活仔猪10—12头,窝断奶仔猪头数8.5—10.5头,仔猪45日龄断奶体重8—10kg,断奶猪80日龄体重20kg,肥育猪210日龄体重90公斤,出栏猪(90—100kg)耗配合料250kg/头、耗青饲料500kg/头,母猪年耗精料300~400kg/头、耗青饲料2000—3000kg/头,每千克增重耗料3.5—4kg,商品猪头均利润35—50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收集鄂通两头乌猪30头公猪和60头母猪从出生到公猪220日龄和母猪200日龄体重,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拟合出体重最优增长曲线。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绝对生长量随着日龄增加不断增大,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公、母猪的增重高峰分别在140~160日龄和120~140日龄。同时,鄂通两头乌猪在生长早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3种非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an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猪体重增长曲线(R2>0.92),综合分析得出Gompertz模型更符合鄂通两头乌猪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在其拟合的生长曲线中,公猪和母猪的拐点日龄、拐点体重、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32.0 d、54.45 kg、599.0 g和120.1d、48.96kg、592.4g。本研究探索了鄂通两头乌猪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评价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普通型猪蓝耳病应用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注射治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120头普通型蓝耳病猪,按照体重差异分为三组,A组20头(低于30kg)、B组32头(30-50kg)、C组68头(高于50kg),三组均每日注射林可霉素的基础上给以蓝耳病弱毒疫苗注射一次,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低于30kg)的总有效率为55.0%、B组(30-50kg)的总有效率为84.4%、C组(超过50kg)总有效率为91.2%.不同体重病猪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注射在体重30kg以上病猪中治疗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病猪临床症状,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上杭槐猪断乳前生长发育变化,比较上杭槐猪统一断乳时生长性能,筛选断乳时生长性能优越的种猪。本研究在初次称重至断乳期间,对103头上杭槐猪仔猪进行多次体重称量、记录。通过线性插值方式获取8 kg体重日龄真值,使用每个个体多条实测值对其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求解,建立上杭槐猪达8 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通过8 kg体重日龄真值减去8 kg体重校正日龄从而获取残差,将不同日龄残差箱线图中位线与残差=0标准线进行比较,从而获取上杭槐猪达8 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拟合度。上杭槐猪在断乳前体重增长拟合线近似直线,上杭槐猪在42日龄时体重约为8 kg,对其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求解,其8 kg体重日龄校正系数为4.643,P值为2×10-16,判定系数为0.96,通过线性拟合获取的达8 kg体重日龄校正系数校正效果较好。体重在6~8 kg时,残差中值与0最接近,而当体重小于6 kg或大于8 kg时残差中值与0偏差较大。通过对上杭槐猪断乳前生长发育变化描述,有助于了解上杭槐猪断乳前生长性能,确定上杭槐猪断乳时体重。通过对上杭槐猪校正8 kg体重日龄公式的建立,有助于衡量断乳时上杭槐猪生长...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6,(1)
研究对2013年8月从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60头丹系长白母猪进行扩群选育,并持续开展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8.37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1.20 mm,30~100 kg料重比为2.5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71.71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2.23 mm,30~100 kg料重比为2.60。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母猪受胎率为94.02%,配种分娩率为88.79%,窝产仔数14.27头,窝产活仔数12.23头,初生窝重17.71 kg,断奶窝重70.09 kg。屠宰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2.57%,瘦肉率为61.44%,肉色3.75,大理石纹2.25,失水率为6.21%。试验结果可为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我区某养殖户自养商品猪236头,体重30~40kg,发病猪为45~50日龄,占猪群5%~7%,临床用药效果甚微. 1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DΠ系母本猪是从1985-1195年的第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种植攻关研究成果,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书广先生指导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太湖猪与国外引进猪种长白猪与斯格猪杂交培育而成。DΠ系母猪的表现:后备母猪6.5月龄体重80kg开始配种;生长发育猪和育肥猪平均日增重730g,料重比为3.3:1;商品猪胴体瘦肉率57%,达90kg体重日龄为170d左右。从2001-2005年对1162窝DΠ系母猪繁殖比率统计,平均窝产全仔11.70头,活仔9.94头,28d-30d断奶育成9.03头。平均产仔间隔为157.34d,母猪年均产仔窝…  相似文献   

20.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