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田头菇危害黄姜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导了田头菇[Agrocybe praecox(Pers.exFr)Fayod]危害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C.H.wright)根状茎的症状、病原形态和发生环境。选用无病种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姜以及清除白草等措施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2.
黄姜白绢病是由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Cortcium rolfsii(Sacc)Curzi.]引起的一种新病害。记述了病原、症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姜病虫草危害随着人工栽培时间的增长日益突出 ,多年重茬地尤为严重。针对生产中的难题 ,我们进行了黄姜病虫草害及防治对策的系统研究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实现我县黄姜“三高”即高产、高质、高效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现将黄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简要介绍给广大黄姜种植户 ,以便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主要病虫草害 :病害主要有 :根腐病、炭疽病、疫病等 ;虫害主要有 :蛴螬等 ;草害主要有 :禾本科杂草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稗草等 ;双子叶杂草有猪秧秧、繁缕、刺儿菜、大巢菜、荠菜、泽漆、姜南蒿、山苦荬、野胡萝卜等。防治方…  相似文献   

4.
介绍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引起的黄姜(Dioscorea zingibernsis)新病害——黄姜灰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姜又叫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陕西省安康市栽培面积达4万hm^2以上,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黄姜茎基腐病不断发生且危害加重,已成为黄姜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有效解决黄姜生产过程中的病害突出问题,我们于2003年开展了黄姜茎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6.
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是危害生姜栽培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病在许多种姜地区均有发生。华东地区多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为减少病害的发生,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流行。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1 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地下的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我市大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连作地块增多,加上洗姜厂林立,洗妆水随水渠进入大片姜田。致使原来发生轻微的姜瘟病上升为大姜生产上危害最重、最难防治的病害。据统计,1994年发病面积不足1000亩,1998年上升到15000亩,损失达80%以上的地块...  相似文献   

8.
云南树莓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经济植物树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危害情况,2005-2007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基地对树莓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树莓的病虫害共有9种,分别是叶斑病、炭疽病、茎枯病、茎腐病、灰霉病、稻绿蝽、小长蝽、拟小黄卷叶蛾和果蝇。树莓病虫害总体发生数量少、危害程度轻,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果树,可进一步扩大种植。本文对其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大姜线虫病又称癞皮病,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chit wood]引起,是近年来大姜上发生的严重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已成为制约大姜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探讨大姜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方法,2003年4~10月,在安丘市白芬子镇刘家峪村进行了不同农药品种对比试验和不同时期防治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了杀线虫的有效农药品种,确定了最佳防治适期和用药量,为彻底控制其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姜主要病虫为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大多作为1年生作物栽培。凯里市随着近年产业结构调整,生姜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现每年栽培面积在400~533hm2之间,年产量1700万~2300万kg,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山东大黄姜、云南小黄和本地黄姜,尤以山东大黄姜产量最高,每hm2达6.75万kg以上,一般产量每hm2为4.50万~5.25万kg。生产的生姜以质优、肉厚、块大等特点享誉周边地区,许多姜农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但是,随着生  相似文献   

11.
黄姜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黄姜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 ,郧西县从 1 987年开始将黄姜由野生转为家生栽培 ,至今已发展到1 5万亩以上。在栽培过程中 ,由于重茬、种子带病传染等原因 ,加剧了病害的发生 ,其中炭疽病、根腐病在黄姜生产的中后期导致了大面积枯死 ,发病率高达 2 5 %以上 ,损失产量达 30 0~ 60 0 kg。目前我国没有任何关于黄姜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药剂的文献资料 ,因此我站开展了这项研究 ,在 2 0 0 0年 1 0月经十堰市科委组织省、市有关专家鉴定 ,该项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并处于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1 黄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1 .1 …  相似文献   

12.
1990~1996年,在赣南黑荆树产区开展了黑荆树虫害调查.共查出虫害28种,隶属6目21科。严重危害的有雨尺蛾Semiothisapluviata(Fabricius)、茶袋蛾CrgptotheleaminusculaButler、宽边小黄粉蝶EutemahecabeLinnaeus三种。对主要害虫进行了发生与危害情况的调查,并提出了人工、生物、化学等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郧西县黄姜(中药材)发展迅速,已成为地方四大(姜、菜、烟、果)支柱产业之一,是湖北省七大经济版块之一的十堰中心地带,被国家农业部授予“黄姜之乡”,从而带动我国13个省份的大面积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面积已达20万hm2以上,但黄姜地夏季杂草滋生,与黄姜争光、争肥、争水,极大的影响了黄姜生产和增产效益。据调查因草害常年损失在15%,在黄姜生长过程,夏季采用高产盖草能及精喹系列的除草剂只能除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采用人工除草受墒情影响,不仅除不彻底,而且易伤害黄姜龙头。为此,自2001年以来我们进行了25%宝成在黄姜夏季生长期间的试验,试验表明,25%宝成防除黄姜夏季生长期间单双子叶杂草效果好,且对黄姜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核桃园中小黄鳃金龟Pseudosymmachia flavescens (Brenske)成虫的发生规律, 探讨糖醋酒液对小黄鳃金龟的诱捕效果,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糖醋酒液最佳配方, 并于2020年-2022年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核桃园开展不同配方糖醋酒液及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诱捕小黄鳃金龟成虫试验。结果表明, 糖∶乙酸∶乙醇∶水为3 g∶4 mL∶3 mL∶20 mL的配方对小黄鳃金龟成虫诱捕效果最佳。商洛市镇安县核桃园小黄鳃金龟成虫的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中旬, 盛发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糖醋酒液诱捕器在距地面0.5~1.5 m范围内诱捕量随高度升高增加, 当高度升至2.0 m时诱捕量明显下降, 悬挂高度1.5 m时诱捕量570头/年、占比50.04%, 显著高于其他高度处理。糖醋酒液3∶4∶3∶20配方(m∶V∶V∶V)既可准确监测核桃园小黄鳃金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 亦可高效诱杀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15.
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根结线虫病俗称姜癞皮病、姜蚧。经调查发现,该病在莒县局部地区小面积、点片发生,随着姜连作时间的加长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该病的发生及防治,以前未见报道。对此,1999年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及综合防治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症状  姜受线虫为害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发育不良,叶小,叶色暗绿,茎矮,8月中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以上,但植株很少死亡。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疱疹状物并出现裂口。2病原  经青岛动植物检疫局白兴月帮助鉴定,本…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海宁市直播稻田千金子大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海宁市恶性杂草千金子发生量大,发生期早,"草大苗小"现象较为突出。直播稻田千金子的治理,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以优化作物生态环境为中心,根据千金子的发生特点,建立以化学除草为主,辅以其他农业措施的系列综合配套防除体系,才能有效控制千金子发生,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黄姜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中医常用其地下根作为药引子。黄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天发芽,夏季为生长旺盛期,秋季枝枯叶落进入冬眠。第三年春天进入第二个生长季节,秋季落叶后即可收获地下根。近几年我省西北山区黄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山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杂草是危害黄姜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夏季的高温多雨季节,杂草生长特别快,草常多于苗,且旺于苗,造成草荒。杂草危害面积占黄姜种植面积的89%,产量损失达13%。自1997年至今,作者对黄姜田杂草种类、…  相似文献   

18.
姜园地老虎暴发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飞 《湖北植保》2003,(1):16-17
黄姜是秦巴山区新兴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新希望。然而今年由于地老虎暴发成灾,使不少姜农损失惨重。由于地老虎大龄幼虫昼伏夜出,对姜苗危害大,抗药力强,靠常规喷药技术难以奏效,许多姜农心急如焚却又苦无良策,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襄樊市黄姜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近两年增长迅速。2003年黄姜种植面积达14000hm^2,由于重茬面积较大,致使黄姜根茎腐病、炭疽病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20%,重发田块减产60%以上。为有效控制黄姜病害,我们通过几年调查,初步摸清了黄姜病害的发生特点,并制定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橘小实蝇生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坤 《植物保护》2006,32(5):115-117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水果类作物重要害虫之一,作物受其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品质,也严重影响水果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不少省市已对橘小实蝇的生态、发生规律、种群消长、寄主种类、防治及检疫处理等作过不同程度的调查和研究。国外对橘小实蝇的生态、发生、消长、防治、寄生天敌以及化学防治药剂对寄生天敌的影响等均有较详细的报道。国外采用雄性不育技术,大量饲养、释放不育雄虫防治橘小实蝇已取得成效。20世纪90年代初期橘小实蝇在本地区开始发生,近年危害越来越严重,尤其橘小实蝇嗜好的番石榴,比其他水果受害都重。为控制其危害,笔者于2002—2005年,在“橘小实蝇疫情监测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生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