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点叉尾(鱼回)为原产于美洲的大型经济鱼类,美国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养殖,我国于1986年引进.我们对其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在观察解剖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鱼回)为原产于美洲的大型经济鱼类,美国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养殖,我国于1986年引进.我们对其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在观察解剖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斑点又尾(鱼回)主要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等,以期为斑点又尾(鱼回)的养殖生产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一面积为5.4亩的池塘中,主养斑点叉尾(鱼回),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冬片鱼种730尾,规格18.8克/尾,经270天养殖,取得亩产斑点叉尾(鱼回)成鱼420kg,规格650克/尾,成活率88.5%,亩产值8895元,亩效益4604.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鱼回)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是抵抗病原体入侵和促使病鱼康复的二大互相依赖又各自独立的防御系统,对养鱼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对这二大系统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鱼回)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点叉尾(鱼回)喜弱光,底层活动,性成熟个体有打洞习性,并由此可引起亲体发病,水体中溶氧低于0.8 mg/L时开始浮头死亡.体长4 cm前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5 cm后逐渐转化为杂食性,性成熟后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介绍了苗种培育、池塘和网箱养殖成鱼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县现有淡水养殖业结构,引进和推广淡水优良品种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大水面淡水资源的潜力,提高大水面淡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淡水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我县淡水养殖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良好的途径.本文根据我县区位和淡水优势,结合斑点叉尾(鱼回)生物特性,对其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斑点叉尾(鱼回)的生物学性状出发,介绍了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发病症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及斑点叉尾(鱼回)的综合病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测得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喹乙醇、大蒜素都能显著增强斑点叉尾(鱼回)肠道淀粉酶的活力,其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8,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甜菜碱组>喹乙醇组>大蒜素组>对照组;并能明显促进鱼体的生长,尤其以添加大蒜素组鱼的生长最快,其次为添加喹乙醇组和甜菜碱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斑点叉尾(鱼回)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为养殖者寻求适宜、廉价的饵料和合理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林源 《水利渔业》2006,26(3):48-49
从池塘养殖的成鱼中选择亲鱼,培育至3龄以上,自然受精、人工孵化.4月上旬获第1批受精卵,经4 d室内孵化,出苗36万尾,培育至7~8cm32.4万尾,成活率达90%.比湖北地区产苗时间提前1个多月.  相似文献   

12.
土拦库湾0.53 hm2,最大水深3 m,投放13 cm的斑点叉尾( )苗种6000尾,养殖时间约7个月,捕捞产量1 100kg,库存3 125kg,支出4.50万元,总收入8.45万元,纯收入3.95万元,投入产出比1∶1.88.大水面放养(鱼回)鱼,增值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分析高体重(high weight,HW)和低体重(low weight,LW)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皮肤、鳃和胃肠道菌群多样性,为斑点叉尾(鮰)微生态研究及筛选斑点叉尾(鮰)源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菌群丰富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鳃、皮肤、前肠、后肠和胃.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皮肤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eus)是水体、鳃和胃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肠道的优势菌群.HW斑点叉尾(鮰)鳃菌群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及前肠菌群的丰富度显著高于LW斑点叉尾(鮰)(P<0.05).皮肤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胃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前肠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和双歧杆菌属(Bfidobacterium及后肠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的拷贝数分别是101 97、107.69、106.19、103.83、106.13、103.92和104 26,均显著高于LW斑点叉尾(鮰)(P<0.05).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皮肤、鳃、胃肠道均形成独特的菌群结构,LW和HW斑点叉尾(鮰)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W斑点叉尾(鮰)菌群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群落机构特征,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春季样品相似性较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池塘水体细菌群落间有明显的差别。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冬、春和秋季的特异性优势菌群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分别集中于浮霉菌、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秋季特异性优势菌群分布特别分散,而夏季优势细菌类群最少,只有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属1个属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和总溶解性悬浮物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最大。本研究旨为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斑点叉尾(鱼回)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鱼回)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促进肠道组织的发育(P<0.05).  相似文献   

16.
在面积为6667 m 2㎡的池塘混养、鲂鱼种,搭配鲢、鳙及银鲫. (鱼回)、鲂及银鲫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鲢、鳙不投饵.设置2台3 kW增氧机,饲养209 d,结果共产鱼6960 kg,团头鲂6889.6 kg,异育银鲫345 kg,鲢、鳙共2137.4 kg,平均产量为2.45 kg/m2,平均成本为11.45 元/m2,平均利润为6.48 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56.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至成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斑点叉尾(鱼回)鱼养殖效益,(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本试验采用池塘80:20养殖技术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只是适当补充被蒸发的池水,养殖密度合理,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养殖效益更高.养殖饲料选用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豆粕型饲料配方,委托浙江嘉兴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美洲鲶、沟鲇,属鲶形目、(鱼回)科,原产于美国,其商业化养殖占美国有鳍鱼类总养殖产量的50%~85%,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后,因其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肉质细嫩、销售价格较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水产养殖业者的欢迎.2000年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开始出口美国,2005年1月就占美国市场6%,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更是加快了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面积为6 667m2的池塘混养(鱼回)、鲂鱼种,搭配鲢、鳙及银鲫,给(鱼回)、鲂及银鲫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饲养209d,共产(鱼回)鱼6 960kg,团头鲂6 889.6kg,异育银鲫345kg,鲢和鳙共2 137.4kg,每666.7m2产量1 633.2kg,每666.7m2成本7639.16元,每666.7m2利润4 324.26元,投入产出比为1:1.56.  相似文献   

20.
用5口面积均为2亩的池塘进行德克萨斯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鱼回)夏花至鱼种的培育,放养密度每亩6 000尾,饲养111~114d,斑点叉尾(鱼回)平均尾重从0.08g长至43.55g,饲料系数1.31,成活率85.1%,平均亩净收入1 721.64元,投资回报率53.9%,显示了良种斑点叉尾(鱼回)苗种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