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桃江地区不同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坡向坡位毛竹林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因子分析以及毛竹林林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因子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地毛竹林林分生长较好,相比较阴坡地,立竹度高,平均胸径低,株高稍高,而枝下高相差不大,毛竹林的生长指标由上坡至下坡逐渐转好,坡向是影响立竹度和平均尖削度主效因子,而且坡位也是影响平均尖削度的显著因子,但是交互作用不明显;阳坡地毛竹林分生物量较大,毛竹凋谢物较多,土壤因子指标明显较高于阴坡地,该时期水解氮和全氮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00 mg/kg左右和2 g/kg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在8 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高于60 g/kg),平均值在70 g/kg以上,下坡土壤因子指标含量明显高于上坡和中坡,坡向是影响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显著因子,坡位是影响速效钾的显著因子,是影响有机质的主效因子,两个影响因子在同一水平上交互作用不明显;水解氮与平均株高呈显著相关;速效磷与平均尖削度显著相关;速效钾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呈负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负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毛竹笋用林覆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覆盖措施连续覆盖3 a,分析比较不同土壤层次间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覆盖可改善表层(0~1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使该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等显著提高(P<0.05)。覆盖对土壤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覆盖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较深层(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来说,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毛竹林覆盖后,不同土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等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除全钾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层最高。【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稻草20 cm+谷壳10 cm方式覆盖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竹蔸腐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分析了竹蔸腐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蔸腐烂对0~20 cm土壤的孔隙度影响不明显,对20~40 cm土壤的孔隙度影响较大;竹蔸腐烂可增加土壤的全氮、碱解氮及速效钾的含量,但却减少了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带状采伐后土壤质量的恢复特征,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千竹园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不同采伐宽度的带状采伐,即5 m(C1)和7 m(C2),以不进行采伐处理为对照(CK),研究采伐后Ⅰ时期(2018年10月)和Ⅱ时期(2019年6月)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伐后Ⅰ时期和Ⅱ时期相比,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采伐后Ⅰ时期C1和C2的土壤容重小于CK,但采伐后Ⅱ时期则相反。土壤中的水解氮(DON)含量在采伐后Ⅰ时期表现为C2>C1>CK,在采伐后Ⅱ时期不同土层平均值表现为CK>C2>C1;土壤中的有效磷(AP)含量在采伐后Ⅰ和Ⅱ时期均表现为C1>C2>CK;土壤中的速效钾(AK)含量、电导率(EC)和p H值在采伐后Ⅰ和Ⅱ时期均表现为C2>C1>CK;与采伐后Ⅰ时期相比,采伐后Ⅱ时期的土壤蔗糖酶(S-SC)与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活性升高,而土壤脲酶(S-UE)活性下降。带状采伐能明显增加土壤中AP和AK含量,提高EC、土壤p H值和S-UE活性;7 m带状采伐在改善土壤理化方面优于5 m带状采伐;故通过带状采伐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毛竹林恢复地力。  相似文献   

6.
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密度分别为1 200株/hm2(D1)、1 800株/hm2(D2)、2 400株/hm2(D3)和3 000株/hm2(D4)的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的初始渗透速率在7.4711.73mm/min;平均渗透速率在6.4911.73mm/min;平均渗透速率在6.499.00mm/min;稳定渗透速率在6.109.00mm/min;稳定渗透速率在6.108.47mm/min。试验林分土壤的初始、平均、稳定渗透速率大小排列顺序均为D1>D3>D2>D4。(2)4种密度毛竹林土壤的渗透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模型;在入渗的08.47mm/min。试验林分土壤的初始、平均、稳定渗透速率大小排列顺序均为D1>D3>D2>D4。(2)4种密度毛竹林土壤的渗透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模型;在入渗的020min内土壤渗透速率急剧下降,2020min内土壤渗透速率急剧下降,2040min内下降变缓,4040min内下降变缓,4060min达到稳定渗透速率。(3)D1的土壤贮水量最大,达703.33t/hm2,相当于70.33mm降水,具有较高的蓄水性能。(4)密度对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性能有一定影响,选择适宜的营林密度对于提高毛竹林土壤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培育日本落叶松壮苗,在建始县长岭岗林场开展了不同密度对日本落叶松苗木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苗高没有影响,对苗木地径、根系有显著影响,其苗木合理密度是75~85株/m2。  相似文献   

8.
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碳循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定和分析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的碳贮量和各组分呼吸量.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为115.558 t·hm-2,矿质土壤层、凋落物层和根系分别占96.01%,0.64%和3.34%;毛竹林地土壤年呼吸排放碳总量为9.257 t·hm-2a-1,异养呼吸、自养呼吸和凋落物年呼吸最分别占59.49%,28.27%和12.24%;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为6.895 t·hm-2a-1,年分解量为0.312 t·hm-2a-1,细根年周转率为0.93次·a-1;毛竹林年凋落物进入土壤的碳总量为2.245 t·hm-2a-1,地上和地下凋落物分别占78.5%和21.5%.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土壤及竹笋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遂昌县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区的垵口乡,测定分析了毛竹林土壤及竹笋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垵口乡土壤中铅、铜、镉的含量和竹笋中铅和镉的含量在区域分布上均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 66个冬笋样品和72个春笋样品中重金属含量不合格率也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建议对该乡毛竹林实行分类经营,北部地区可以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南部地区建设以生产竹材为主的材用林基地。  相似文献   

10.
森林作为生物圈的主体,维持着全球植被碳库的86%和土壤碳库的73%(Woodwell et al.,1978;Olson et al.,1983;Post et al.,1982),因而它对全球的碳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初植密度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樟子松固沙改土效果显著,有机质含量比无林地有较大提高;(2)在无降水条件下,林内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3)不同密度樟子松改土效果不同,以2m×2m为最佳,2m×4m最差。  相似文献   

12.
于2019年6月、7月、8月、9月和2020年1月、2月、3月,对福建省漳平市芦芝镇园潭村毛竹林分别采用6种施肥方式(撒播施肥、环状施肥、竹兜施肥、浅垦施肥、带状施肥、深翻施肥),连续施肥3 a,每年调查毛竹林出材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林出材量差异显著,以2019年6月、7月施肥出材量大,2020年1月施肥出材量最小,最大比最小出材量增加42%~50%,说明6月、7月竹林鞭笋生长旺季,施肥及时补给养分,增效明显;不同施肥方式的毛竹林出材量差异均显著,以浅垦施肥和竹兜施肥出材量最大,深翻施肥和撒播施肥出材量最小,最大比最小出材量增加53%~72%,说明浅垦施肥或竹兜施肥,水土流失少,不伤害竹鞭竹根,肥料损失少,施肥见效快,增效明显。综合结果表明,毛竹林施肥宜在6月、7月,采用浅垦施肥或竹兜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董立国 《防护林科技》2019,(5):39-40,46
为了培育出更多的优质侧柏苗木,提高我国辽西干旱地区侧柏的造林效果,开展了不同育苗密度对侧柏苗木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的7个育苗密度处理中,育苗密度大的有助于苗木的高生长以及根系生长,但不利于地径加粗、根系数量的增加,中等的育苗密度有助于提高优质苗木的等级,增加Ⅰ、Ⅱ级苗所占的比例,提高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辽西地区侧柏的育苗密度以270~400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毛竹林的生物生产力,在广西资源县中峰乡选择不同经营管理措施毛竹人工林设置土壤剖面和取样,按国家颁布标准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0.735~1.1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44.85%~58.56%;土壤通气度为30.7%~55.4%;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依次为53.87%~92.02%、37.05%~62.49%和21.21%~34.23%。(2)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为4.62~4.9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78~79.37 g.kg-1,土壤全N、全P、全K含量依次为1.18~4.01 g.kg-1、0.94~1.91 g.kg-1和22.48~42.26 g.kg-1。(3)全垦抚育方式的土壤密度比不抚育方式略小;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比不抚育方式略大;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比不抚育方式略高。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该区毛竹林地土壤疏松、通气、透气性能良好,土壤酸减度适中,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该区毛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毛竹林施肥和除草松土二种抚育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调查了新竹胸径、新竹密度、冬笋产量及春笋产量等因子,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二种抚育方式的产量及收益。结果表明:施肥与除草松土均能提高竹林产量,但以施肥效果最为显著;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毛竹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的林分,其冬笋产量、春笋产量、新竹产量、收益分别比对照增加17.7%、8%、31.8%、21.9%,而除草松土的林分分别增加7.8%、2.9%、15%、5.9%。  相似文献   

16.
对毛竹林分别采用不同的抚育措施,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等指标,研究毛竹不同抚育方式的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以劈草抚育方式最好,化学锄草次之,深翻抚育最差。在毛竹林的抚育方式上应大力推广劈草抚育,谨慎采用化学除草和浅锄抚育,杜绝深翻抚育。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密度的思茅松中龄林为材料,开展思茅松的生长量观测,对所调查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活立木蓄积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率与密度成反比,活立木蓄积量与密度成正比,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不成规律性;密度对保存率和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最大,对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的影响次之,对树高的影响最小.综合对比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得出:最适宜思茅松中龄生长的密度是2m×3m,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最不适宜的密度是1 m×1 m.  相似文献   

18.
对采取不同定植密度的米老排育苗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要培育优质米老排苗木,在强化圃地管理的同时,应在7—8月及时间苗,11月定苗,确保定苗密度保持在50~75株m^-2,能确保苗高、地径、主根长、>5cm侧根数均能达到苗木质量要求,Ⅰ级苗率达90%以上,且顶芽发育饱满、健壮、木质化程度高,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时间深翻(5月份、7月份和11月份)对次年毛竹林春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7月份进行竹林深翻能够促进次年竹林发笋,而11月份深翻则不利于次年的发笋;深翻竹林的发笋直径均显著大于未深翻竹林,以7月份深翻竹林的发笋直径为最大;深翻竹林的退笋直径均小于未深翻竹林,但竹林深翻措施对退笋的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毛竹林下植被的群落组成结构,研究了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选择了人工干扰程度不同的9个样地,并在每个样地中设置样方,测量植被的多样性,调查植被的种类、株数等,同时计算其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Alatalo均匀度指数(E)。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毛竹林群落科属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中度干扰下毛竹林植被的科属种数目最多,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而乔木层物种数在轻度干扰下最多,灌木层物种数在中度干扰下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重度干扰下最多;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中S、D、H、JswE值总体上均呈现出中度干扰最大、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的变化趋势,但草本层中各项指标值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保持适度的人为干扰、维持植被多样性对竹林经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