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利用海洋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温度、光辐射、培养液的化学组成、通气量、存贮和培养方式等环境影响因子对海洋微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胡长伟  刘志礼 《水产科学》2007,26(8):475-477
单细胞海洋微藻是人类正在开发的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在微藻代谢产生的诸多化合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EPA在预防和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方面有显著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生理作用。如今EPA的唯一商业来源是深海鱼油,但由于味道、气味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这种资源不尽人意。此外,鱼油中大量的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得EPA的提纯更为复杂,导致纯品的价格很高。  相似文献   

3.
二十碳五烯酸(EPA)在营养与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但传统从鱼油中提取的工艺复杂,导致价格昂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综述了利用海洋微藻培养开发EP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微藻培养后诱导生成PUFAs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应用于三种海洋微藻保存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青霉素处理三种常用海洋微藻,研究不同青霉素浓度对处理藻类的培养与保存的影响。结果得出:在第5d内2000IU/L以上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明显抑制,第10d以后各组生长率趋于一致;在100~1000IU/L范围内,添加青霉素有利于异胶藻的培养和保存,在青霉素浓度为500~1000IU/L时效果较好,培养至第4d的方差分析表明其对异胶藻培养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浓度在250~1500IU/L范围内,青霉素对巴夫藻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其第4d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藻全封闭、连续式培养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连续式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封闭式光合反应器和连续式水处理器)对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用该技术培养的微藻生长速度快,培养密度大,培养密度可提高3倍以上。常规培养7—8d所达到的生物量在光合反应器中3d即可完成。(2)在连续培养状态下,每日收获1/5藻液,可使反应器内保持较高密度。因此该反应器具有稳定生产微藻能力。  相似文献   

7.
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两种微藻--小新月菱形与青岛大扁藻在一范围内(小新月菱形藻0~3.00j/m^2,青岛大扁藻0~11.25J/m^2)UV-B辐射对其相对增长率(K),蛋白质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c,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两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K)逐渐下降,其各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48h,EC50分别为,小新月菱形藻1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洋微藻生产DHA和EPA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哺乳动物体内EPA和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表现出的独特生理功效早已受到科学界、医学界、健康食品业及消费者的重视[1~ 6 ] 。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 ,健康部门推荐每个成人ω - 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为 1.0~ 1.5g/d ;有关DHA的产品 ,如DHA保健胶囊、DHA婴儿奶粉、DHA微胶囊制品、DHA饮料及DHA食品也已相继诞生 ,而EPA也在 90年代初就被日本正式批准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水产养殖学家们也发现PUFA(尤其是鱼虾体内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缓慢的PUFA ,如亚油酸、亚麻酸、E…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与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秋霞 《水产养殖》2011,32(1):20-23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海洋微藻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研究,探索海洋微藻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提高海洋微藻多糖的产量,增加其饵料价值。实验结果:20~25℃有利于微藻的生长,10~15℃则有利于微藻多糖的积累。不同的温度对微藻生长及体内多糖含量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齿状纹石藻整个细胞同时被裹入纵沟。海洋尖尾藻接种6 h后,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率均为100%。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双色藻培养液中分别为0.8×104、2.4×103和0.8×103个/mL,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分别为3.9×103、2.4×103和1.7×103个/mL)降低,其种群在初始密度为3.4×107个/mL的双色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3、4和6天,双色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5、10和15天;海洋尖尾藻种群在初始密度为6.6×105个/mL的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4、5和12天,齿状纹石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6、7和13天。研究表明,海洋尖尾藻对不同大小和体制类型的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过程不同,培养方式对培养液颜色变化产生影响,饵料藻种类以及饵料藻和海洋尖尾藻最初浓度配比会影响海洋尖尾藻摄食,15 d培养过程中双色藻种群和齿状纹石藻种群均向海洋尖尾藻种群发生了演替。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藻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藻类,简称微藻,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群,有2万多种,且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许多微藻具重要经济价值,微藻对太阳能利用效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螺旋藻(Spirulina),其营养价值早被人类认识到,现在它可作为蛋白质、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等。  相似文献   

12.
蒽与UV-B辐射共同作用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蒽单独胁迫以及与UV-B共同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ng)的毒害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20.0,35.0,62.5,113.0,200.0μg/L以及辐射剂量1.3J/m^2,对亚心形扁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35.0,62.5,113.0,200.0,350.0μg/L以及辐射剂量2.77J/m^2,结果表明,蒽单独胁迫以及蒽与UV-B共同作用都使这2种海洋微藻受到伤害,微藻的组对增长率,叶绿素-a质量浓度,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蒽在UV-B辐射下发生的光致毒性使海洋微藻受到更大的伤害,蒽对这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48h.EC50分别为167.9μg/L,和141.3μg/L,而蒽+UV-B对2种藻生长的48h.EC50分别下降为122.3μg/L和115.5ug/L,2种藻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在UV-B辐射存在下也比无UV-B辐射低,蒽的光毒性直接受到蒽质量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13,(11):44-45
“海洋微藻作为‘后石油时代’有望破解能源危机的一把钥匙,具有产能大、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由于我国海洋微藻能源研究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海洋微藻能源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对记者表示。未来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海洋微藻没有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细胞分化,在缺氮等条件下,某些单细胞微藻可积累干重50%以上的油脂,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产油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徽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徽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 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分别在酶浓度为0.96、0.29、0.25、14.9 mg/mL酶促反应速度达最高;三角褐指藻、塔胞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最适pH值为3,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4;37℃下各藻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塔胞藻<三角褐指藻<海链藻.试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磷源限制条件下,较其他3种海洋徽藻更易于利用有机溶解磷;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酸性磷酸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虾育苗中常用海洋微藻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对对虾育苗中致病菌鳗弧菌、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的水溶性物质及脂溶性物质对鳗弧菌有抑制作用;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的水溶性物质及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的脂溶性物质对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在抑菌试验中,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密度达10×104/ml时,对对虾育苗池水的抑菌作用较好,特别是对弧菌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实验用6株海洋微藻来强化用酵母预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并将强化后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的溞状幼体,以研究使用经不同食物强化后的轮虫投喂溞状幼体对溞状幼体变态时间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直链藻强化的轮虫投喂的溞状幼体的成活率及变态时间均优于其他海洋微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海水蒜头藻与海水小球藻次之,酵母轮虫最差。  相似文献   

17.
微绿球藻、隐藻、颤藻的种间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海水配制的无机培养液,添加营养盐的无机培养液和对虾养殖池水3种培养液,分别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隐藻(Dyptomonas eyosa)和颤藻(Oscillatoria sp.)进行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探讨3种微藻的增殖规律和相互关系.观测各处理组微藻的生长状况,并以Lotka-Volterra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计算3种微藻在生长拐点后各取样点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显示,在各处理组中,实验前期微绿球藻和隐藻对颤藻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颤藻在混合培养组中的生物量大于单培养组,而微绿球藻和隐藻的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其单培养组.在各组生长拐点后,微绿球藻对颤藻的影响较小,隐藻对颤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各取样点隐藻对颤藻的竞争参数远大于微绿球藻对颤藻的竞争参数(P<0.05);颤藻对微绿球藻有较小的抑制作用,而对隐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各取样点颤藻对隐藻的竞争参数均为各组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表明,3种微藻按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颤藻,隐藻,微绿球藻.颤藻对隐藻和微绿球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微绿球藻和隐藻之间的竞争抑制作用较弱,能够达到"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探讨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的生长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受氮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氮质量浓度为0.75、7.5、75 mg/L和150 mg/L时,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139.5、816.3、881.9μg/L和868.5μg/L;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54.3、572.9、974.4μg/L和976.4μg/L,说明高质量浓度氮促进海洋微藻增殖,但超出一定的氮质量浓度范围,促进作用不明显。2种海洋微藻对氮质量浓度的生长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肋骨条藻比三角褐指藻更忍耐低氮质量浓度的胁迫。结果证实氮营养在海洋微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微藻对氮营养的生长适应性差异是决定微藻在海洋环境中占据优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产业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绩效并不理想。绩效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政策实施机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海洋产业政策实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指出了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对策,强调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要体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以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为研究对象,根据IPCC 2013典型浓度排放路径(RCP)对2100年海洋温度和p H的预测值,分别选择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 2.6)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8.5),设置温度和p H两个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气候变化,探究海洋暖化和酸化对黄姑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温度24.0℃条件下,黄姑鱼进入稚鱼期的时间为25 d,高温处理(26.0℃~28.0℃)生长加快,仅为22 d,同时,随着温度升高(26.0℃、26.6℃和28.0℃),生长率逐渐增加(0.73、0.74和0.78 mm/d),并且各处理组之间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死亡率在26.6℃最高,26.0℃最低。黄姑鱼死亡率在p H为7.80、7.73和7.49时分别为3.9%、19.4%和21.7%,各处理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但p H对黄姑鱼早期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逻辑斯蒂生长方程拟合,结合IPCC对2100年温度和p H的预测,到2100年,在RCP 2.6情景下,黄姑鱼早期生长率为0.71 mm/d,死亡率为31.1%;在RCP 8.5情景下,黄姑鱼生长率最高达到0.76 mm/d,死亡率为23.9%。在海洋酸化和暖化的共同作用下,黄姑鱼的早期补充将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