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台湾金线兰组培苗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工厂化育苗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2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1mg·L-1+NAA0.5mg·L-1。栽培基质采用腐殖土+珍珠岩(2∶1),每5d喷1次1/4MS来补充养分,每15d喷1次1000倍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组培育苗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是指按一定的模式较大批量的生产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种苗 ,是一种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生产出高品质种苗 ,笔者认为在植物组培育苗工厂化生产进程中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杂菌污染的控制污染控制在常规试验室不是一个问题 ,但在工厂化  相似文献   

4.
草莓组培工厂化育苗大规模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草莓组培工厂化育苗大规模生产技术,苗木生产主要采用热处理脱毒、试管增殖、田间扩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瓶外生根,简化了组培程序,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苗木移栽成活率达100%,每年可生产优质无毒草莓苗20×104株。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市场对黑果枸杞优质种苗日益增长的需求,避免大量的黑果枸杞野生资源被乱砍滥伐,从外植体预处理、外植体消毒、无菌苗获得、组培苗扩繁、生根培养、移栽等方面,对黑果枸杞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以期实现对选定的黑果枸杞优良母株进行种苗的快速繁殖,从而为规模化生产优质黑果枸杞组培种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组培工厂化生产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无菌系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金银花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并阐述了其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的外植体灭菌时间、培养基质等对金线兰离体组织丛生芽诱导、壮苗生根的影响,寻求最适合的培养方法,达到快速获得大量幼苗的目的,特进行了金线兰组织培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灭菌时间对诱导成功率有较大影响;QZ(MS+6-BA 10 mg/L+蔗糖30 g/L+椰子汁30 m L/L+琼脂7 g/L,p H值5.5~5.8)培养基较适合金线兰外植体的诱导;SG(添加花宝1号3 g/L+花宝2号0.5 g/L+蛋白胨2 g/L+活性炭0.8 g/L+土豆泥50 g/L+蔗糖20 g/L+琼脂5.5 g/L,p H值5.5~5.8)培养基较适合金线兰的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8.
选用黄芩健壮枝条作为材料,进行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激素组合以6-BA1.0mg/L NAA0.5mg/L最为有利,所形成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质量均满足要求;不定芽分化激素组合为6-BA1.0mg/L NAA0.1mg/L,增殖方式为器官发生型再生方式;继代培养采用NAA0.5~0.1mg/L B90.5~0.1mg/L,增殖在10倍以上;生根培养NAA0.5mg/L IBA0.1mg/L,一般15d左右生根,平均根量4~5条,生根率近100%,能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满足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魔芋原产国之一,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然而中国魔芋资源的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以外销为主,国内对魔芋产品的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魔芋用途的不断开拓,使魔芋的商用、药用、工业价值大为提高,人工栽培面积与加工利用逐步兴盛,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随着人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魔芋种性退化及病害又成为制约魔芋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因而只有通过组培脱毒,快速恢复种性,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利用组培技术进行魔芋种芋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0.
文心兰(Oncidinm)又称舞女兰、瘤瓣兰,是兰科文心兰属的总称,该属植物全世界的原生种多达750种。海南种植文心兰的经济栽培品种多为切花类,以Onc.Gower Ramsey(俗称"南西")系统为主。这是目前全世界主要的切花品种,为Onc.Goldiana×Onc.Guiena Gold的交配后代。该花花色鲜黄,作为高档切  相似文献   

11.
组培工厂化生产污染的发生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管繁殖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有污染 ,污染是组培中既影响速度又增加成本的有害因素 ,一般工厂化生产时污染率都应控制在 5 %以内。赵惠祥 (1996)报道一座珠美海棠试管苗工厂因管理不善、污染严重而倒闭。在试管繁殖的前期更应予以足够重视。Kea -YoeupRaek等 (1993)报道繁殖非洲菊和灯台花 6万株试管苗 ,若在第一个阶段 ,低污染率一年中损失 0 4 12美元 ,而高污染率则造成 2 75 6万美元的损失。一个年产 2 0 0万株有效香蕉苗的试管苗工厂 ,生产过程中需要灭菌培养基 80万瓶左右 (其中 4 0万瓶为分化芽培养基 ,4 0万瓶为生根培…  相似文献   

12.
种苗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苗组培脱毒快繁是采用当代先进的生物工程组培技术,对名优新品种进行快速繁殖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为依据,开拓“室内工厂化”生产种苗的新型育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最佳的繁殖效率生产新型种苗产品,供应市场。   一、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较发达国家已建起商业性实验室上千个,年产试管苗 7亿~ 8亿株,一些主要植物的脱毒快繁技术已经成熟,并初步形成了工厂化生产栽培。我国目前从事植物组培人员和实验室面积居世界第一。部分经济植物已开始进行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蝴蝶兰新品种海龙王(Phalaenopsis‘Dragon King’)的花梗为材料,以1/3MS(1/3MS大量和微量)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椰子汁用量对花梗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75 mg/L椰子汁的诱导效果与添加100 mg/L椰子汁一致.以去茎尖的茎段作为继代增殖的材料,以附加6 mg/L 6-BA+ 0.5 mg/L NAA的培养基表现最佳,(25±1)℃下培养可缩短培养时间,且增殖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14.
花叶玉簪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叶玉簪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结果表明:芽诱导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1mg/L;MS+6-BA1.0mg/L+NAA0.1mg/L作为继代培养基效果最好,可以保持原来的花叶特征;以MS+NAA0.2mg/L作为花叶玉簪的生根培养基,生根数较多;以蛭石∶珍珠岩=5∶1配比的成活率为最高,生长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15.
取选优质的也门铁(Dracaena arborea)单株的顶芽和茎段作为快速繁殖的外植体,对各试验阶段所采用的培养基进行了对比分析,筛选出了比较适宜的培养基和比较有效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路线.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 +2.0 mg/L KT + 2.0 mg/L Ad + 0.01 mg/L NAA,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 +0.01 mg/L NAA + 2.0 mg/L Ad,生根培养基为 1/2MS+1.5 mg/L IBA时效果最佳;比较有效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路线为:无菌材料获取→不定芽诱导→壮芽继代增殖培养→炼苗与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植和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打破广藿香传统扦插繁殖,为生产上提供大量优质种苗,以收集的广藿香优株嫩叶为外植体,研究影响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培养基为MS+蔗糖3%+6-BA 0.5 mg/L+NAA 0.01 mg/L有利于诱导芽的形成、培养基为MS+蔗糖3%+6-BA 0.2 mg/L+NAA 0.01 mg/L有利于芽的增殖、壮芽伸长;1/2 MS+蔗糖1.5%+NAA 0.2 mg/L+活性炭1g/L有利于诱导芽生根;适宜基质配比泥炭土∶蛭石∶河沙为7∶2∶1 (体积比),于晚春和秋季移栽,移栽的成活率最高,达93%左右。以此为基础研究出一套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的生产技术路线。本研究为广藿香的大量生产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香花槐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试验以香花槐幼嫩枝条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诱导侧芽,继代并进行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MS+BA0.5+NA0.2有利于芽的诱导;SM+BA1+NAA(0.1-0.2),促进芽大量增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0.2+NAA0.2。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根据英国国际植物种苗贸易公司的订单,年产100万株朱蕉和新西兰麻组培琼脂苗的生产情况,对组培苗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并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鹤顶兰组培快繁过程中,细胞分裂素BA对假鳞茎诱导有极显著影响,KT和ZT的作用不明显;BA和生长素NAA均对假鳞茎的诱导和增强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且BA对鹤顶兰幼苗的增殖效果更为显著;GA和番茄汁的合理组配是鹤顶兰生根壮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