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 1998年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从浙江引种的美国山核桃林内 ,对金华 1号、绍兴 1号、山站 2号、长林 13号 4个品种的果实发育进行了观测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这 4个品种都具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迅速膨大期、硬核期、果仁生长期 4个发育期 ;果实的体积和重量生长速率有 3~ 4次高峰 ,并与各发育期吻合 ;胚在硬核期出现 ,经历 18~ 19天基本定型 ,胚出现果实到采收需经历 5 2~ 5 9天 ,研究为正确制定丰产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气温和降雨量的分析认为 ,美国山核桃为喜热树种 ,漾濞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发叶开花时间比浙江早 10天左右 ,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反而迟 10~ 15天。  相似文献   

2.
美国薄壳山核桃是一种优良的木本食用油料绿化果材兼用型经济树种。就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子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BT3号生根粉处理种子可有效提高出苗率,并以基质风沙土和最适质量分数为200×10“出苗率最高,为93.5%,且其基质排序又以风沙土〉河沙土〉沙壤土,风沙土平均出苗率较其他2种提高1.5%一5.38%。  相似文献   

3.
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8年,在处林业科学院漾鼻研究站从浙江引种的美国山核桃林内,对金华1号,绍兴1号,山站2号,长林13号4个品种的果实发育进行了观测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品种都具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迅速膨大期,硬核期,果仁生长期4个发育期;果实的体积和重量生长速率有3-4次高峰,并与各发育期吻合;胚在硬核期出现,经历18-19天基本定型,胚出现果实到采收需经历52-59天,研究为正确制定丰产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气温和降雨量的分析认为,美国山核桃为喜热树种,漾鼻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发叶开花时间比浙江早10天左右,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反而迟10-15天。  相似文献   

4.
美国山核桃在云南的引种适应性报告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1974~2000年美国山核桃在云南省漾濞、永平、昌宁等地进行引种试验和扩大引种试验表明,该树种生长量以第7年最大,金华和绍兴品种结果多,产量高;山站2号和兴林13号各项丰产指标均低,株产量少;结实大小年明显,金华品种为2年一周期,绍兴为3年;与原产地浙江相比,品质较好;在中亚热带生长和开花结实表现很好。美国山核桃与国内外在良好管理条件下的产量和质量基本相同,适宜于云南省栽培。从而为云南省增添了一个新的经济林木树种,填补了核桃分布下限没有好的油料干果树种可供发展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美国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 nsis(Wangenh.)K.Koch]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55m,胸径2.5m。该品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北纬25°~40°的区域,但以北纬30°~35°地区生长最好。现分布于世界5个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以色列、日本、中国等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自19世纪末引种薄壳山核桃以来,通过对其原产地及其分布、生态要求、生物学特性、品种类型、繁殖培育、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展现这些技术研究的成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和趋势,为我国的林农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江淮丘陵地区首次较大规模引进薄壳山核桃的育苗过程中,为提高引种成功率和苗木生长量,在种子处理、土壤改良和苗期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措施,并分析不同处理因素对苗高、地径、树冠生长及成苗率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粘盘黄棕壤为主的江淮丘陵地区,可以进行薄壳山核桃引种育苗;土壤改良有利于提高苗木生长量;间隔不长的不同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同批次的大粒种子生长量比小粒种子大。  相似文献   

8.
美国薄壳山核桃保花保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薄壳山核桃在多雨季节的南方种植,幼树枝叶生长过旺,或由于授粉品种配置不当,授粉受精不良,均易造成落花落果。通过控制肥水,使用生长调节剂,采取环割、环剥,喷施硼肥,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薄壳山核桃果实营养丰富,是世界著名的干果之一。其木质质地坚固强韧,是优良的用材树种;由于其树姿优美,还可作为绿化树种。该树种于20世纪初引入我国,在本地生长、结果良好,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值得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
薄壳山核桃,别名长山核桃,因原产于美国,故又名美国山核桃、美国薄壳山核桃,其分布范围为北纬25°~40°、西经87°~102°之间。于1900年左右引入我国,目前我省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是一种优良的果材兼用树种。  相似文献   

11.
实生起源的仁用薄壳山核桃优株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5~60年树龄的249株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的果实性状调查,包括单果质量、果径、果形指数、果壳厚度、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果实含油率等指标,根据果实质量、出仁率、综合性状指数和突出单项指标等4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筛选出了20株大果型优株、21株高出仁率优株、20株综合性状好的优株和10株单项指标突出优株,除去重复共计选出49株实生优株。通过对筛选出的49株果实性状的进一步比较,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确定株号为Ⅱ-E-26、Ⅱ-E-32、Ⅳ-E-17、V—W-5、Ⅶ-22和Ⅶ-1等6株作为薄壳山核桃首批优良品种的选育对象,进行扩繁,开展相应的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给建立完整有效的长山核桃组培快繁体系提供基础,以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和基本培养基对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和消毒时间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较大。先用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05%HgCl_2消毒7 min,外植体污染率降低到30%,且腋芽萌发率最高,可达100%。极差分析结果表明:HgCl_2浓度对污染率和萌发率影响最大,是影响茎段成活率和腋芽萌发的主要因素。不同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对外植体有显著影响。在9个处理中,WPM+6-BA 2.0 mg/L+IBA 0.01 mg/L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这种处理培养的茎段污染率较低,腋芽萌发率高,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安地区种植园的1年生和泰州地区种植园的2年生‘波尼’薄壳山核桃苗为试材,研究裸根苗、土球苗、无纺布容器苗等3种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栽植后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新梢和根系生长差异较为显著。两处均以无纺布容器苗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新梢生长量最大,1年生和2年生苗木的生长量分别为110.77 cm和53.44 cm;根系也最为发达。土球苗次之,裸根苗的新梢、根系生长量最小。分析表明,在江苏淮安和泰州这两个地区,无纺布容器苗的成活率、平均新梢生长量、分枝数、总的新梢生长量、主根长度、粗度、侧根数量等均优于土球苗和裸根苗的。此外,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2年生苗木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1年生苗木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造林成本,加快造林进度,探索一种新的造林方法,2007年在绿春县进行了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与营养袋苗嫁接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移入营养袋定植成活率受苗木质量的影响大,营养袋中定植时间及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大,实生苗造林成活率达75.29%,嫁接苗造林成活率达52.55%.  相似文献   

15.
以同批次播种的薄壳山核桃品种‘绍兴’实生苗为砧木,‘金华’、‘马罕’、‘波尼’当年生枝为接穗,于砧木苗生长的当年夏秋季节和次年春夏季节分别进行芽接和枝接试验,调查并研究其成苗率、苗高和穗条粗度。结果表明:当年夏秋芽接和次年春夏枝接最高成苗率分别为97.35%和84.97%,最低成苗率为82.11%;平均苗高最大164.94cm,最小为80.33cm;平均穗条粗度9.46~16.43mm。经分析,在同批次砧木中,当年夏秋芽接的成苗率显著高于次年春夏枝接;品种间成苗率差异不显著。嫁接方法和品种均对苗高和穗条粗度有显著影响,夏秋芽接苗高和穗条粗度均极显著高于春夏枝接;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和‘马罕’的苗高、穗条粗度均显著高于‘金华’。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的时间内分别进行春夏枝接和夏秋芽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鉴于山核桃的重要经济价值及其特殊的生态分布范围,对安徽省山核桃主要分布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载培管理措施的林分进行典型抽样调查,并测定其标准木的生长及生理因子指标,以探讨山核档理想的生态条件及载培技术,为山核桃造林立地选择及载培模式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结果 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结论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山核桃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地域分异原则和自然条件,并按照山核桃的生态适应性,将广德全县区划为3种类型,即:适宜种植区(Ⅰ区)、较适宜种植区(Ⅱ区)、不宜种植区(Ⅲ区)。讨论了各类型亚区内的自然因子、适宜程度及原因,并对广德县今后推广发展山核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