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解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生物学指标上的差异,对两种鼠进行解剖,并对体长、耳长、足长、尾长、胴体重、体重、内脏重等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在体长、耳长、足长、尾长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心脏重、脾脏重、肺脏重差异极显著(P0.01),肾脏重差异显著(P0.05),肝脏重差异不显著。♂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体重差异不显著,胴体重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胃重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胃重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放牧与圈养对南江黄羊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4月龄南江黄羊48只,分别设放牧组、圈养1组、圈养2组,相应采用传统放牧加补饲混合精料、圈养饲喂粗料加补饲混合精料、圈养饲喂全价颗粒料等3种养殖模式,试验期180d,10月龄屠宰。结果表明,圈养2组6~10月龄体重、胸围、4~10月龄总增重和平均月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和圈养1组(P0.01),而放牧组与圈养1组两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胴体重、GR值、净肉重和屠宰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圈养2组净肉率、肉骨比值均显著高于圈养1组(P0.05)。圈养2组肌肉pH值小于放牧组,色差值a大于放牧组,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肌肉含水率、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色差值L与b,差异均不显著(P0.05)。圈养2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其中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圈养2组每只羊月均毛利比放牧组、圈养1组分别高9.6元、6.3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巴黄羊的资源特性.[方法]选择12月龄丹巴黄羊公、母羊各3只,屠宰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1)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5.83±1.04)kg和(18.50±2.29)kg,屠宰率分别为(45.18±0.78)%和(38.89±2.08)%,净肉率分别为(33.76±1.4)%和(28.59±1.99)%,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4.30±0.85)%和(74.08±0.65)%;(2)公羊的胴体长、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腰部肌肉厚、后腿肉重、肩胛肉重和胸下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他胴体体尺和胴体分割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3)肌纤维特性、肌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母羊间的差异较小,公羊的a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4)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56±0.26)%和(39.48±0.66)%,EAA/NEAA分别为(65.45±0.71)%和(65.43±1.80)%.[结论]该研究为丹巴黄羊资源特性的了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波槐F1羊、槐山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槐F1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同龄槐山羊;波槐F1羊的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槐山羊;波槐F1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槐山羊,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槐山羊;槐山羊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显著高于波槐F1羊,丙二醛的含量低于波槐F1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藏鸡选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取300日龄藏鸡公、母各15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肌肉品质测定。【结果】公鸡体尺指标高于母鸡(P0.05),公、母鸡平均宰前活重分别为1.43 kg和0.97 kg,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28 kg和0.88 kg,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26%和90.24%,全净膛率为60.16%和59.84%,半净膛率为79.20%和79.07%,腹脂率为1.69%和4.57%,胸肌率为13.03%和14.15%,腿肌率为31.19%和23.60%,公鸡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体斜长与全、半净膛重之间,胸深与胸、腿肌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7.73%和77.34%。其中,母鸡胸肌中氨基酸Val、Met、Leu、His、Asp、Ala以及鲜味氨基酸Val、Met、Leu、Asp、Ala高于腿肌,公鸡胸肌中His优于腿肌(P0.05)。公母鸡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2.63 g/100 g和30.43 g/100 g;公、母鸡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4.25%和73.52%,母鸡腿肌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粗脂肪含量为6.29%和5.44%,公、母鸡均为腿肌优于胸肌(P0.05);肌苷酸含量分别为0.67 mg/g和0.80 mg/g。【结论】体斜长和胸深可作为间接选择藏鸡屠宰性状的选育指标,其腿肌率较高,鲜味氨基酸比例大,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公鸡屠宰性能总体上优于母鸡。藏鸡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巴黄羊的资源特性。[方法]选择12月龄丹巴黄羊公、母羊各3只,屠宰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1)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5.83±1.04)kg和(18.50±2.29)kg,屠宰率分别为(45.18±0.78)%和(38.89±2.08)%,净肉率分别为(33.76±1.4)%和(28.59±1.99)%,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4.30±0.85)%和(74.08±0.65)%;(2)公羊的胴体长、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腰部肌肉厚、后腿肉重、肩胛肉重和胸下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他胴体体尺和胴体分割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3)肌纤维特性、肌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母羊间的差异较小,公羊的a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4)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56±0.26)%和(39.48±0.66)%,EAA/NEAA分别为(65.45±0.71)%和(65.43±1.80)%。[结论]该研究为丹巴黄羊资源特性的了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40头南江黄羊(2—2.5岁)的产肉量(胴体重和净肉重)活体性状,胴体各部位重,各内脏器官重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配置了估测南江黄羊产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 胴体重=0.3195体重+0.0495胸围+0.6983管围-9.6486 (1) 净肉重=0.0985体重+0.2804胴体重+0.7778腰腿重-0.8910 (2) 用一个易测性状预测产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胴体重=0.4659体重-0.8694(Se=0.6339 R~2=0.9734 (3) 净肉重=0.3488体重-0.8566(Se=0.7076 R~2=0.9509) (4) 净肉重=0.7364胴体重-0.0909(Se=0.6317 R~2=0.9610) (5) 实验证明,上述方程具有准确(R~2值均大于0.95),可靠(P<0.001)),简便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肉用仔鹅肌肉脂肪酸和硫胺素(维生素B1)含量,以扬州鹅纯繁群体(A♂×A♀、B♂×B♀)为对照组,以其4个杂交配套组合(B♂×A♀、K♂×A♀、D♂×A♀和C♂×A♀)为试验组,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肌肉脂肪酸和硫胺素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B×A、K×A胸肌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胸肌中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腿肌中,试验组C×A部分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B,试验组K×A、D×A部分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A×A。对照组B×B肌肉硫胺素含量(母鹅胸肌除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试验组D×A胸肌硫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由此可见,相对于扬州鹅纯繁群体,杂交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肌肉脂肪酸含量,但硫胺素含量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舍饲对牦牛(Bos mutus)的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随机选择了4.5岁体况中等的金川公牦牛6头和公犏牛3头,分为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组,进行对比测定3个组的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其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等方面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但与舍饲犏牛在胴体重、肉骨比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二者增重效果差异不大;舍饲方式对牦牛肌肉系水力的影响有限,但是显著地改善了牦牛的肌肉嫩度,提高了其熟肉率,有利于牦牛肉下游加工制品的生产。同时牦牛肉各项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3个组间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含量相差不大,即短期舍饲对牦牛肉的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139头猪的胴体组织剥离和腿臀部5块肌肉的资料,应用通径分析计算程序计算并分析了股二头肌(x_1)、半膜肌(x_2)、半腱肌(x_3)、内收肌(x_4)和股薄肌(x_5)这5个自变量对半胴肌肉和脂肪的绝对重与相对重、以及对腿臀部肌肉的绝对重与相对重的通径系数(Pi)、决定系数(dy.x)、普通相关系数(r),并以相关指数(R~2)反映依变量与自变量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个别肌肉对所考察的脂肪性状的决定程度甚小,通过它们估测脂肪量和脂肪率的可靠性很小。以半膜肌对半胴和腿臀部肌肉量和肌肉率的Pi值最高,即直接影响最大,内收肌的Pi值次高,而股二头肌虽然是腿臀部最大的一块肌肉,但对所考察的肌肉性状的直接影响甚小,间接影响很大,这与Cole,D.J.A.等(1976)认为,股二头肌与半胴肌肉量相关最强(r=0.982),以及它与内收肌一起做为预测胴体肌肉量的指标最有价值的结论不一致。作者认为,只有进行通径分析才能揭示性状问的真实关系。本报告资料为进一步安配回归方程提供了依据(参见本研究第Ⅱ报)。  相似文献   

11.
波尔山羊与南江黄羊杂交一代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波尔山羊为父本,南江黄羊为杂交母本所产生的杂种一代(BN) ,在体型外貌上继承了波尔羊的遗传特性,改善了南江黄羊(NN) 的肉用体型。BN 的初生重极显著地高于同期出生的NN( P< 0-01) 。在较粗放的放牧饲养管理条件下,BN 公、母羊2 、4 、8 日龄的体尺均超过同龄的NN。BN 羊1 至8 月龄的体重和日增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同龄NN(0-01 < P< 0-05 或P< 0-01) 。如果改善和提高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和营养水平,波尔山羊的优良肉用遗传特性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桂枝  李新正  靳双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5-7175,7178
[目的]为了研究波槐F1羊(BH F1)的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方法]随机选择相同放牧条件下8 ̄10月龄10只BHF1和10只同龄河南槐山羊(HH)进行屠宰,对其体尺指标及肉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H F1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同龄HH(P<0.01);BH F1的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HH(P<0.05或P<0.01),胴体品质有明显地改善;BH F1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H(P<0.05),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HH(P<0.01);而在熟肉率、失水率、pH值、剪切力、肌纤维直径等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风味品尝,不能辨别二者区别。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南疆绒山羊与新疆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南疆绒山羊和新疆山羊在抓绒后体重、产绒量、绒层厚度、绒纤维直径四项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阐明两个品种所具有的品种优势,为绒山羊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随机选取264只新疆南疆绒山羊成年母羊和158只新疆山羊成年母羊,分别测定其抓绒后体重、产绒量、绒层厚度、绒纤维直径四项指标,并对其主要绒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疆南疆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产绒量、绒层厚度均极显著高于新疆山羊(P<0.01),绒纤维直径上,两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两品种绒纤维直径与绒层厚度、产绒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显著(P<0.05).[结论]南疆绒山羊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利用各品种其绒纤维直径与绒层厚度、产绒量的相关关系,一定水平可以用于绒山羊绒纤维直径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猪种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差异对肉品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为研究对象 ,选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生长发育性状和对肉品加工过程有较大影响的几个胴体以及肉质性状为研究重点 ,结合种猪性能测定进行了 3品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约克夏猪的生长速度最快且背膘最薄 ,长白猪其次 ,杜洛克猪生长最慢 ,背膘最厚 ;3个品种的试验猪中都没有PSE肉产生 ,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杜洛克猪的肉质性状最好 ,其大理石纹评分 (3 6 2 5分 )和肌内脂肪含量 (3 5 6 % )均极显著地高于了长白猪 (1 786分和 1 16 4 % )和约克夏 (2 14 3分和 1 2 39% )。 3品种中杜洛克具有最高的屠宰率 (71 5 % )和脂肪率 (2 5 92 % ) ,约克夏具有最小的 3点平均背膘厚 (1 4 0 7cm)和最高的腿臀比 (34 33% ) ;长白猪的胴体瘦肉率 (6 5 96 % )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羔羊短期最佳经济育肥饲养模式,以子午岭黑山羊羔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价颗粒饲料(试验组)和当地配合饲料(对照组)进行短期育肥试验,观测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生长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的生长性能、胴体重和屠宰性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育肥期增重分别是5.15 kg和4.51 kg,胴体重分别是10.54 kg和9.88 kg,屠宰率分别是49.63%和48.31%。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部分肉品质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失水率比对照组低5.4%(P0.01),熟肉率比对照组高8.15%(P0.01)。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只羔羊的纯收益较对照组高16元。由此说明,用全价颗粒饲料短期育肥子午岭黑山羊羔羊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18.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长白、约克、荣昌猪和约长猪等 4个代表性品种和组合的猪只 6 7头 ,收集其屠宰后的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分析肉质性状间、胴体性状间及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肉质性状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相关 ,尤其以失水率和贮藏损失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0 6 4 4 2 ;Pr =0 0 0 0 1)。胴体性状间也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 ,以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 =0 8810 ;Pr =0 0 0 0 1)。而且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在总体上存在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