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对25个玉米品种的茎腐病抗性分析和产量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4年河南省玉米茎腐病大爆发,调查25个品种的发病情况。依据国家玉米品种抗病鉴定标准,浚单509为抗病品种;豫单606、金赛38和浚单3136为中抗病品种;其他21个品种均为高感品种。确定以5%的产量损失率为划分耐病性标准的临界值,耐茎腐病品种有浚单509、豫单606、金赛38、浚单3136、怀玉5288、桥玉8号、XY046、正玉10、黎乐66、伟科702和浚单29。品种的抗病性主要以病株率的高低作为划分依据,耐病性主要以产量损失率作为划分依据,以Venn图的形式展示品种的抗病性和耐病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健康与罹病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宁海  吴利民 《玉米科学》2007,15(5):136-138
对玉米茎基腐病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与罹病玉米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罹病玉米植株根际真菌、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健康玉米植株,而健康与罹病玉米植株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差异。健康玉米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8种,常见真菌3~4种,优势种的菌落数占总菌落数的28.9%~53.7%。罹病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2~4种,仅有稀少真菌和优势种,且优势种的菌落数占其总菌落数的87.7%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经证明引起玉米茎基腐病的是禾谷镰刀菌。  相似文献   

3.
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法鉴评大豆资源对菌核病的部分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准确地筛选大豆耐菌核病候选资源,采用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评价了150份部分核心种质和国外种质及100份近15年东北育成品种的菌核病耐病性,并通过草酸浸根产生的植株萎蔫反应,验证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花色(茎色)、叶形、生育期与耐病性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资源耐病性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高耐(3.20%)、耐(7.60%)、中感(21.60%)、感病(46.00%)和高感(21.60%),并筛选出27份高耐病和耐病的候选资源,其中种质材料中具有相对较多的耐病性资源。草酸浸根植株萎蔫反应与茎中可溶性色素评价结果相符。耐病强度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叶形和生育期与耐病性不相关,但花色(茎色)与耐病性显著相关。可见,在反映草酸致病机制方面,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能够进行大豆资源菌核病耐病性鉴定和评价;在遗传多态性丰富的大豆资源中可能会筛选到更多的耐菌核病的资源,可能多以紫花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缺钾条件下钾素、氯素以及氯化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钾素和氯素在氯化钾防治玉米茎腐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强抗、感病品种抗茎腐病的能力,且对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施氯对抗、感病品种茎腐病防治效果均不明显。施钾明显增加了吉单180(抗病品种)、吉单327(感病品种)根、茎、叶部的钾素含量,在缺钾条件下,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具有更强的吸钾能力。分析发现,蜡熟期的根部钾素含量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相关最密切,相关系数r=-0.9218。土壤养分是决定氯化钾中钾素还是氯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从江苏小麦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菌中筛选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都有强致病力的F.graminearum菌株GF1117。为了对F.graminearum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不同生境中分离筛选到35株对GF1117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分别在田间和温室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株拮抗细菌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在小麦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上对茎基腐病的防效不同;菌株1-8对两种病害的防效都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挖掘更多的茎基腐病抗性QTL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中抗茎基腐病品种CI12633和感茎基腐病品种扬麦15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SSR和SNP等分子标记对群体中的94个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绘制遗传连锁图,并结合3次室内群体的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结果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与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概括玉米茎腐病的分布与危害、致病菌的类别与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的分布与鉴定,介绍玉米抗茎腐病的遗传、抗病基因和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数量抗性位点研究与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Li  S.  Hartman  G.L.  Boykin  D. L.  李雪光 《大豆科技》2014,(5):50-50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主要影响大豆种子的品质。该病是由病原真菌Phomopsis longicolla引起。该研究利用大豆品种Williams82对分离自大豆的拟茎点种腐病原菌Phomopsis longicolla和分离自其他寄主植物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其他病原菌48个菌株对大豆进行致病性比较,病原菌被接种到生长2周的大豆植株上,以大豆植株的茎长和病斑长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被测的病原菌株间对大豆致病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  相似文献   

9.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近些年来,该病害频繁发生,对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及评价体系比较混乱,严重制约其抗性遗传育种与抗病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苗期与成株期抗性鉴定两个方面,对该病害抗性鉴定常用的接种方法、培养条件及抗性评价体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苗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孢子液浸泡法和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茎基腐病症状分级为指标进行抗性评价;成株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病蘖率结合茎秆症状严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合适。最后,为建立高效统一的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方法,提出了增强苗期抗性鉴定标准化、注重成株期抗性鉴定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的准确鉴定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河南省抗茎基腐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以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孢菌菌株PY20-20为接种物,对参加河南省主要区域试验的308个小麦新品系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系中,95.7%的品系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大于30.00),仅1.95%的品系表现为中抗(病情指数在10.01~20.00之间),3.25%的品系表现为中感(病情指数在20.01~30.00之间),无免疫和高抗品种,表明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新品系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水平较低。为获得茎基腐病抗性稳定的品系,对苗期表现为中抗和中感的品系进行了2次重复验证,发现6个中抗品系(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和4个中感品系(徐麦14017、周麦36、新麦9389和囤麦257)的抗性水平较为稳定。进一步对6个中抗品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这些品系的病情指数在12.67~15.50之间,成株期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也达到了中抗水平。综上,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这6个中抗茎基腐病的品系可以在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与茎腐病菌-肿囊腐霉菌互作中,外源补充钙离子显著提高了感病玉米品种茎部可溶性糖含量和防御酶系活性;减钙处理则显著降低抗病品种茎部可溶性糖含量和防御酶系的活性。同时,可溶性糖含量与玉米防御酶系活性也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钙离子和可溶性糖在玉米与病菌互作中,协同调节寄主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3.
小麦穗腐病原体的初次侵染T.B.等穗腐病危害性的急剧增长使研究病害流行的问题很有必要。笔者研究了小麦穗层上一年感病的植物残体浮游出来的真菌抱子感染的条件和可能性,详细研究了春天和夏天抱子在小麦植株中流行动态,然后把这些资料与病害发展程度做比较。198...  相似文献   

14.
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严重,其病原菌的组成和优势种群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20年从河南省6个市的花生种植区采集病株样品,共分离得到151个菌株,其中花生根腐病菌41株、茎腐病菌71株、果腐病菌39株。真菌形态鉴定和利用rDNA-ITS和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为镰孢菌,分别属于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孢菌(F.incarn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从花生根腐和茎腐病样品中都可以检出这5种镰孢菌,果腐病样品中未能检出层出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在供试的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9.02%、30.99%和56.41%。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这5种镰孢菌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的致病镰孢菌组成和优势种群,为病害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5年对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为主要病原,其次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腐霉菌Pythium spp等。玉米茎腐病是多病原引起的病害,注射接种混合菌液在同一品种上,调查剖茎和植株发病情况,结果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无相关性;同一品种,接种和不接种植株发病率基本一致。实践证明:连续种植玉米地块作病圃的自然发病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比较接近实际,较能客观反映品种自  相似文献   

16.
邹庆道  朱勇 《杂粮作物》2000,20(1):46-49
动用同工酶标记技术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攻的亲缘关系,以明确引起玉米穗、茎腐病的串珠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亿性系数在0.86 ̄0.98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是品种的根茎品质。而根茎品质中除了本身的形态特征外最重要的是对茎腐病的抗性。玉米茎腐病是一种致病菌种众多,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病组织表现在茎秆,主要侵染途径则经由根部,故亦有通称为根茎腐病或茎基腐病。国内黄河流域玉米产区乳熟期发病时往往伴随整株突发性失水枯死症状,故又称为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茎腐病均有发生,产量损失一般10%左右,最高可达30~50%。  相似文献   

18.
选用8个玉米种衣剂和硫酸锌、氯化钾等两种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选用适宜的玉米种衣剂品种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可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茎腐病发病率最高可降低52.83%;合理增施锌、钾等适宜微肥可有效改善玉米植株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高可降低56.06%;种衣剂与微肥协同处理对玉米茎腐病的抑制作用总体呈现出效果叠加作用,发病率可减轻63.57%。推荐应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50 g/L种菌唑悬浮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等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抑制效果较理想的种衣剂品种。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性玉米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有发展加重趋势。主推品种大部分都较感染茎腐病,发病率在5%~70%。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研究报导较多,存在一定的观点分歧。主要表现在病原菌的优势种,症状表现,分离技术,抗性鉴定接种技术等方面。本文作者通过参加玉米茎腐病“八五”攻关联合试验及结合以前所做的研究工作,本着遵重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同仁们进行商榷。求得比较一致的观点,以利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抗茎腐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俊  张瑞英 《玉米科学》1993,1(1):071-073
1989~1991年利用当地主要致病菌——禾生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新鲜菌剂,采用伤根法土壤接菌,对155份优良亲本自交系进行玉米茎腐病人工接菌鉴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亲缘的姊妹系对玉米茎腐病的抗性表现基本相同;利用含有一个高抗亲本的二环材料不一定能选出高抗新品系来,而应用含有两个抗病亲本的二环材料确易育成高抗系;玉米自交系对茎腐病的抗性与其它病害的抗性无“拮抗”作用;同一自交系在不同地区对茎腐病的抗感性能有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