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然需要依靠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如何培育和留住新农人,关键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的动态培育管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几点建议:培训内容“动起来”,培训前需做好两份调查报告,培训时间和学习内容选择“最大公约数”;农民学员“动起来”,实地、实景、分享式的田间课堂教学和“六统一”、封闭式的军事化课题相结合,让农民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在互助中分享心得;“进出”动起来,动态管理新型职业农民,探索继续教育机制。以上建议供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进行继续教育,可以使新型职业农民加深对农业的了解,使青浦区保有一批扎根农村的新农人,从而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开展青浦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总结了继续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必要性,介绍了青浦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的规划,并提出了青浦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的推进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继续教育,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的必要措施,更是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适合人才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的六大需求,提出了继续教育的路径策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深化和发展构架了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在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总结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团队优势、平台基地优势、项目课题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继续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定制培训项目,开展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实践了农民职业技能提升效果等“12345”培育举措,取得了一定培训成效;由此,提出了拓展“三农”培训项目、联合涉农培育机构、开设智慧农业专业等“十四五”发展思路,为工科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快产业富民战略实施步伐,从2004年起,民乐县全面启动实施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并成立了农科教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成立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抢抓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解决“三农”这一核心问题.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本着。抓提高农民素质就是抓发展,抓提高农民素质就是抓经济,抓提高农民素质就是抓根本”和“立足农村、面向市场、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的培训要求,狠抓了各类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的具体经验和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中央农村:亡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体面劳动,是每个农民的“中国梦”,也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思路,通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将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7.
《四川农业科技》2011,(4):58-58
按照四川省农业厅提出的“要大力推进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四川省农广校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中积极开展农业技能鉴定工作,将农民素质教育与技术考核、技能鉴定相结合,以鉴定促培训、以鉴定促应用、以鉴定促职业农民的培育,培养“双证”或“多证”专业技术农民和农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富锦市针对职业农民培训采用应用“定培育对象”、“定培训目标”、“定培训要求”、“定培训方式”的“四定”培训模式,分类别、分区域、分产业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因人、因职、因才”的培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义重大。在阐释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发挥各类教育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新格局、实施差异化培训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全民终身学习,成年人离开学校之后接受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同样具有职业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继续教育却鲜见于关注。本文立足于首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际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与实践,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成果互认为切入点,将农民的生产实践性成果纳入中等学历课程学习的考核,探索农民非正式学习成果与中等学历教育相关课程学习学分互换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巍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14-4218
新型职业农民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世袭身份”的“农民”概念,其在主体身份、观念意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分类等方面具有“新型性”和“职业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是“三农”发展新阶段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作者参与组织开展了湖北职业农民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基于对调研情况的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及比较研究方法,归纳提炼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5项建议: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聚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育的社会资源、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设专项,以期推动农民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临邑县在“两新”发展上,不搞“一刀切”、“一阵风”,而是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努力实现“两新” 的稳健发展,并逐步推进“两新”融合向“多新”延伸。即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融合发展 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社会化服务站、新型(淘宝)专业村等“多 新”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20 年6 月下发通知,决定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面向广大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和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笔者的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仍然有 很多新型农民不愿意参与到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来,有的抱有很消极的态度、有的对培训内容不是太满 意、有的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教育有自己的观点。针对此类情况,笔者专门对淮安市新型农民的培训意愿影响因素进行 了研究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阻碍淮安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国家在开展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后,又开始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文章针对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混乱,培训形式老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的践行者,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造就一批具备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6~2021年CNKI数据库中464篇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文量呈现“初级发展期(2006~2011年)—快速发展期(2012~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5~2020年)”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作者较多,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作者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研究机构分散,类别差异明显。(2)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功能定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外经验4个方面。(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历程为“探索启蒙期—发展壮大期—创新突破期”。今后的研究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现代化培育。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农民对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同是有效解决当下“三农”问题的关键。以鄂西N地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对该地区职业农民身份自我认同现状加以调研,发现N地农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程度高,对农民职业的认同度低,表现为弱性职业坚守现象。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调研结果加以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占据多数,但是尚未达到农民现代化的要求。文章研究当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分析阻碍农民现代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老龄化问题,技术知识欠缺。对此建议改善农民收支状况,减少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重点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融入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月,农业部正式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精准对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要求,正阳县积极筹建农民田间学校,并发挥了自身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农民田间学校体现了“四早三精四提”的特色。文章还分析了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解决“三农”人才培养而专门探讨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首先比较分析了宝鸡 职业技术学院三种“三农”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是经营管理理念学习和 其能力训练为主。进而提出校社合作下的农业创业培育模式是当前比较理想的培育模式。最后对宝 鸡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回顾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阚云  卢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5,(20):379-382
以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为例,介绍了南京市在由“培训”到“培育”的发展历程中的政策扶持、教育培训、认定管理等手段,以及由“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之路,最后梳理了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