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动态     
1985年底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产量降至12.7万吨据日本远洋底拖网渔业协会最近发行的“远洋底拖网渔业情报”第95号公布了以西底拖网渔业1985年度的产量为127,061吨,与1984年的147.665吨相比减少14%;产值为480.1亿日元,与1984年的556.6亿相比也减少14%;产量和产值都下降。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有关带鱼的分布和移动的研究,过去主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东、黄海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一个渔业强国,1989年以前渔业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后,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专属经济区以及远东拟沙丁鱼等资源的急剧衰退,年渔获量逐年下降。(表一)一、日本在东、黄海的渔获量变化 1.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 20世纪50年代渔获量开始上升,年均渔获量25万t。60年代是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渔业资源比较好,所以,产量不仅高而且比较稳定,年均渔获量33.5万t,1961年高达37.5万t,1969年仍维持在30万t的水平。进入70年代,由于东黄海底层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3,(5):13-17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  相似文献   

5.
<正> 据日本远洋底拖网渔业协会发表,1990年渔获统计总产量79451吨(比1989年减少9%),价值36亿日元(比1989年增16%).渔业经营体为31家比1989年减少7家,船只双拖223只(减少28%)单拖20只(减少13%),渔船船员总共2420人(减少17%).长崎60746吨(减少5%)占总产量76%,福冈15751吨(减少0.4吨),下关2935吨(减少59%).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远洋底拖网渔业协会公布了1990年(1~12月)以西底拖网渔业产量的统计。其总产量因减船而相继下降,为79451吨,较上年减产9%,但渔业金额由于每kg的平均鱼价上涨至465日元(较上年上升16%)而比去年有所增加。从各鱼种产量分析,占总产量四分之一的乌贼类减产至18194吨,较上年下降15%。白姑鱼为5984吨,也下降了3%。  相似文献   

7.
<正> 日本的远洋渔业主要有大型底拖网、金枪鱼、鲣鱼渔业等,其中金枪鱼、鲣鱼渔业的产量虽少,但产值较大(金枪鱼平均批发价每公斤842日元,鲭鱼则为60日元).日本远洋渔业基地之一——静冈县烧津市渔港,虽然规模不大,但比较发达,有日本金枪鱼、鲣鱼远洋渔业中心之称.烧津市的远洋金枪鱼延绳钓、鲣竿钓和大型围网的作业渔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诸海域.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统计年报,静冈县的总生产量为26吨,加上从外地捕得的产量为47万吨,其中远洋渔业和近海渔业分別占总产量的37%和43%;以1978年烧津市鱼市场的产量统计为例,全年产量为195,473吨,产值为671亿日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业,是以长崎以西东经128&#176;30′以西的东、黄海为渔场从事底拖网(对拖)作业捕捞底层鱼的渔业,该渔业需要农林水产大臣批准才能作业的大臣许可渔业,表明其在日本渔业中的重要位置。在上世纪60年代时,是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许可作业船数为780艘,经营企业近70家,最高年产量为37万t。但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东、黄底鱼资源的衰退,日、中、韩底拖网渔船在渔场上竞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1990年渔业白皮书透露,1989年渔业生产总产量比1988年下降,达1191万吨,但产值仅下降1%,达270万亿日元。沿岸渔业生产基本保持不变,下降1%,达340万吨,但近海渔业下降8%,达634万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业(是指在长崎以西东、黄海渔场作业的对拖网渔业)是长崎市的基干渔业,在上世纪60年代时,是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曾拥有底拖网作业船780艘,经营企业近70家,最高年产量为37万t,然而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东、黄海底鱼资源的衰减和日、中、韩三国底拖船在渔场上的竞争激烈,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新的日中渔业协定和新的日韩渔业协定的正式生效以及在东海设置了中间水域和暂定措施水域等,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以西东、黄海作业的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是长崎市的基于渔业。近年由于日韩、日中新渔业协定的生效,致使作业水域缩小,加上东、黄海底鱼资源的衰退,而面临末落的边缘。长崎市为了重振以西底拖网(双拖)渔业的生产,决定于2008年7月21-8月18日,派出一对底拖网船(单船总吨160t),  相似文献   

12.
<正> 日本农林水产省不久前公布了渔业生产速报产量,据此,1990年渔业总产量为1088.7万吨,比1989年减少约9%。这是因为远洋渔业的狭鳕、乌贼类和近海、沿岸渔业的远东拟沙丁鱼、鲐类等减产的缘故。海水养殖业产量为124万吨,也比1989年减少了3%,这里虽然鱼类养殖产量增加了,但海藻类和贝类减少了。  相似文献   

13.
小黄鱼(Pseudosciaina pclyactis Bleeker)分布于朝鲜半岛两岸和渤、黄、东海等海域,是以东、黄海为作业渔场的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所捕捞的重要鱼种之一。小黄鱼获量在1960年达到9.3万吨历史最高记录,占该年总渔获量的30%,但此后资源趋向恶化,加上从60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狭鳕鱼糜制品制品进入市场,以及以西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由石首鱼类、蛇鲻类、带鱼和海鳗等鱼种转向鱼价高的鲷类和比目鱼类,致使小黄鱼渔获量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6-28
一、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现状 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20年前后,岛根县的渔船开始在长崎县五岛列岛近海进行对拖作业,这就是以西底拖渔业的开端。之后,渔场逐步向外海扩展,发展到东海和黄海。现在日本所称的以西底拖网渔业,系指东经128度30分以西、以东黄海为渔场的机轮底拖网渔业。最大的基地是九州西部的长崎。  相似文献   

15.
农业部副部长刘江说:1989年我国水产捕获量继续增长,年产量达到1120万吨,比1988年增加60万吨,从而使我国水产品产量仅次于日本和苏联而跃居世界第三位。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四位,而1989  相似文献   

16.
水产文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1989年全世界总渔获量接近一亿吨。近几年渔获量一直上升,根据FAO报道,1988年渔获量达9650万吨,比1987年多出350吨;1989年总数高达9650万吨;比1985年~1987年之平均数多10%。其中渔获量成就量大者发生在中国,达1400万吨,中国继日本和苏联之后,将有可能在未来变成世界产量最大之国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技水产省统计情报部干1989年5月底公布了1988年日本渔业、养殖业的总生产量.据报道,1988年的总产量达1,284.7万吨,较1984年的1,281.6万吨增加3.1万吨,创造了历史最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东经128度30分(北纬33度9分15秒以北为东经128度)以西的东海、黄海及北纬10度以北的南海海区作业、渔船总吨位在15吨以上的底拖网称为以西底拖网渔业。经日本农林省大臣许可的作业船数,1984年1月1日至目前为l单拖2艘,双拖434艘。从吨位级分:110~120吨型171艘,14O~150吨型98艘,两者占总船数的62%(表1)。  相似文献   

19.
国外信息     
<正> 日本一九八○年水产总产量一一○九万吨日本农林水产省今年5月29日公布日本1980年渔业、养殖业总产量为1,109.2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1979年增加5%。海洋渔业产量为989万吨,增加40万吨,比上年增加4%.高于历年最高水平的1973年。其中外海渔业有所进展,增加3%.沿岸渔业为779万吨,比1979年增加35  相似文献   

20.
外刊信息     
<正> 日本渔业界对我国渔业的评价日本港新闻在1990年10月上旬陆续对在东、黄海的中日渔业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评述。对于我国渔业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台阶持欢迎的态度,但为我国渔获量日益增加,使东、黄海资源桔竭而感到遗憾,要求强化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