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将实验室试制的3批小鹅瘟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16,分别稀释成琼扩效价为1:4、1:8,分别按每只0.5 m L接种3日龄易感雏鹅,24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攻击小鹅瘟病毒。结果显示:雏鹅注射相同剂量不同琼扩效价的卵黄抗体,随着卵黄抗体琼扩效价的升高,对雏鹅的保护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6.
7.
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病变为渗出性肠炎,其传染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鹅业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河南许多鹅场20日龄以下的雏鸡死亡相当严重,怀疑是由于本病的流行引起,为弄清病因,进行综合防治,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为更好地控制小鹅瘟的发生,探究疫苗免疫及抗体注射对雏鹅小鹅瘟的预防效果。将200只1日龄试验鹅随机分成4组,其中A组为疫苗组,B组为卵黄抗体+疫苗组,C组为卵黄抗体组,D组为对照组。对试验鹅分别于1日龄、7日龄进行注射,并在首免后第7、14、21及28天检测小鹅瘟抗体。结果显示:在第7天,B组和C组的免疫抗体平均效价均高于A组;在第14天,B组抗体平均效价出现明显下降,均低于A组和C组。在第21~28天,A组和B组均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而C组抗体效价下降较快。结果提示,在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情况下,对于雏鹅小鹅瘟多发高发的地区和场群,建议1日龄、7日龄均注射卵黄抗体加以预防;对于雏鹅发病日龄明显增加,超过20日龄仍有发病的地区和场群,建议1日龄、7日龄均免疫小鹅瘟疫苗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0.
11.
小鹅瘟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生强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5日龄健康雏鹅,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病变; 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小鹅瘟病毒粒子.该分离毒株核酸分子量为5 000 bp.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检测患病雏鹅血清中的抗体,监测治疗血清的滴度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标记的小鹅瘟荧光抗体能直接检测患病雏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12.
13.
小鹅瘟病毒GD-06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某地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于禽流感、猪病毒性水泻、鸭病毒性肝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1];且具有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和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VB3和CVB4病毒在细胞内复制[2-3]的作用;能杀灭疱疹病毒[4];其水煎液对猪细小病毒[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6-7]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主要与板蓝根的大极性部位相关,日本学者还分离出单一分子量的有抗病毒活性的板蓝根多糖[8].临床上,周明宇[9]用板蓝根等中药复方防治小鹅瘟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胡元亮等[10]报道IRPS对新城疫病毒亦有比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胶乳凝集技术诊断番鸭小鹅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番鸭源小鹅瘟病毒(GPV)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GPV单克隆抗体(MAb)标记聚苯乙烯胶乳,建立了检测GPV抗原的胶乳凝集试验(LPA)。结果显示:LP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以检出GPV最低毒价为1 000 TCI50/10μL;特异性强,仅与GPV产生特异性凝集反应,与其他相关鸭源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在4℃保存期达11个月;对人工感染病例的LPA检测结果与PCR符合率为93.3%;对临床18份疑似GPV病例进行检测,LPA和PCR符合率为94.5%。表明LPA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快速诊断番鸭小鹅瘟病。 相似文献
16.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做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20多年来,用雏鹅用活苗免疫10余亿只雏鹅和雏番鸭,保护率达95%左右。上述三种生物制剂能有效地控制和防制本病的流行发生。但近期,小鹅瘟在许多地方又流行发生,造成较高死亡率,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为此特作如下论述,供同行和生产者防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鸡卵黄抗体是利用免疫学理论研究生产的具有特异性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作用的生物制剂。根据抗原性,还可生产二联抗体,又称双抗,用于法氏囊、新城疫的治疗。特别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倍受关注的现在,选用卵黄抗体无药物残留,无三致,是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新药。1作用范围将新城疫Ⅰ系苗、法氏囊强毒苗连续注射产蛋鸡3次,逐次加大次免疫量,3周后收集母鸡所产的蛋,无菌采取蛋黄,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押20混悬液,测定效价,加入抑菌剂,分装,-18℃冷冻保存。当进入机体后,卵黄抗体在酶的催化下具有抗感染、抗病毒的作用,具有高度可变性,能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15-1118
从安徽省某雁鹅养殖场疑似小鹅瘟死亡的雁鹅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经过电镜观察、琼脂扩散和PCR试验证实分离病毒株为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命名为Yan-2株。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分析表明Yan-2株基因组为5 106bp;与省内番鸭源GPV Y株和大雁源GPV SHFX1201株的亲源关系最近,与国内疫苗株SYG61v以及国外B株的亲源关系较远。单抗免疫组化试验还发现,Yan-2株病毒主要分布于雁鹅的肝细胞、肠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胞浆内。这些结果不仅表明雁鹅可以作为GPV的自然宿主,而且证明雁鹅的肝、肠和神经组织对GPV有明显的亲嗜性,为进一步研究GPV的宿主范围、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