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水岸是古运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岸各要素对城市运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以镇江市古运河中段水岸设计为例,首先总结剖析了古运河中段水岸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设计对策;其次对古运河中段水岸特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解读,找出水岸景观塑造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设计建议;最后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运河中段水岸线设计、岸型设计、种植设计和雨水生态排放设计,在创作优美运河景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河水岸的生态效益,并引入文化理念实现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来彰显运河古韵,从而探索城市古运河景观水岸生态设计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内河水岸景观与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内河水岸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内河水岸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及具体的工程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镇江古运河上段高落差的河岸空间、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内涵,依据海绵城市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古运河河坡稳定的前提下,兼顾景观提升目标,通过下沉式雨水花园、多层级雨水滤蓄带、人行道雨水收集系统三种雨水收集过滤形式,创新性构建镇江古运河特色雨水收集系统。对同类项目的实践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对海绵城市技术在老城区雨水管理中的运用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台儿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区段,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是运河沿岸景观规划的灵魂。本文以台儿庄樱花洲运河湿地景观的设计研究为案例,提出以古运河为主体,以鲁南地区的运河文化为依托,建立运河湿地景观,形成春季烂漫樱花风景。通过对台儿庄现有的运河历史文化和湿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以湿地景观与运河文化交融为主要宗旨,确定了运河文化景观营造和湿地景观营造两大规划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为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湿地景观相融合,创造独具地域特色的运河沿岸景观提出了一套明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河绿地是一个城市最易形成景观特色的重要地段,商丘市运河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域绿色廊道、生态轴,通过综合治理,实现污水截流、雨污分流、河水变清、河岸变绿,做好运河绿化规划,打造特色园林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味,构建宜居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力使成为商运之河、财运之河、时运之河,真正成为商丘城市的地标。  相似文献   

6.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8.
毕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3-15455,15462
概述了场地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处阶段和作用。以宜昌市运河公园为例,探析了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归纳为:延续场地历史与文化脉络;形成稀有的城市湿地景观;尊重周边环境,融休闲游憩及理想山水格局于一体;通过核心景点展现地域风情;利用植物规划体现地域特色5方面。通过分析运河公园的项目特色,揭示了城市公园特色营建的4条路径,即以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用新思想引导;体现地域风情;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充分表达公园性质。认为城市公园特色营建应从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对该场地显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隐形的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分解、加工、整合之后使之成为具体的概念,借由具体的景观要素体现该场地乃至该城市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河带的景观设计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滨河景观也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城市也加大了滨河景观区的规划建设步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容易忽略最基本的问题,没有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而造景,使滨河带景观空间与城市的整体空间没有完美的融合,应该以人为本,合理利用自然景观的优势对当地的滨水岸进行规划设计,让滨河区景观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地带,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高质量的追求,城市道路景观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植物的搭配对于景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该文结合现代城市道路环境,着重阐述了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及植物材料的选择应用与搭配,为营造良好的道路景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滨水近自然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了现代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滨水绿地,不仅承担着景观的作用,还有防洪的功能,因此它对滨水城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实践案例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其生态廊道、梯度横断面、立体景观交通体系和滨水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滨水公园构建景观安全格局、完善区域绿地系统生态设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滨水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园林中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区,具有丰富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在充分认识现代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可应用的生态学原理,包括主导因子原理、群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竞争原理和生态演替原理。并提出了生态驳岸、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两种滨水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亮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62-162,169
笔者在分析城市滨水区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文性设计、生态性设计和景观序列3种设计方法,以及分析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3大类。  相似文献   

17.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通州区京杭运河河段以其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重要的交通运输和景观观赏作用,使得运河滨河绿地的功能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对通州区滨河段的4大块绿地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记录和统计。通过分析发现:该地区使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偏少;使用的园林植物绝大多数为乡土植物,对外来种的引种和使用也很少,植物景观较为单调;滨河绿地的不同地块常绿树种占总树种的比例在14.81%~20.00%之间,常绿植物种类偏少,不同地块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的比值在0.81~4.00之间;群落的层次不够丰富,这与地被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关系;滨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水泥驳岸使得景观生硬无趣。基于这些现状,提出了改造通州区滨河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惠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9-8201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宿迁市京杭大运河西岸景观现状存在诸如用地功能散乱、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设施不全、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道路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滨水建筑高度控制、景观节点设计5个方面提出规划建议,力求将京杭大运河西岸建设成为宿迁市最有活力、最具魅力和最富特色的滨水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恢复角度对淀山湖景观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结果表明,该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须根据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上海淀山湖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营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并针对该景观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