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春玉  徐明  聂坤  杨雪  唐雪娅  魏珊  张健 《土壤》2023,55(6):1244-1250
为了掌握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选取黔中地区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对照)为研究对象,相邻网格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结合描述统计和地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相较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更为明显;(3)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合理采样面积分别为600 m2和425 m2。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饼肥对土壤性状、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油菜籽饼肥后,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尿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增加了烤烟的经济产值;水稻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多于山地土壤,酶活性也高于山地土壤,烟株长势较强,经济产值也高于山地烟;田烟氮化合物含量高,化学成分协调性稍差;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施用油菜籽饼肥的山地烟最高,未施用油菜籽饼肥的山地烟最低。  相似文献   

3.
我国热带、亚热带土壤地球化学类型的主组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志东  龚子同 《土壤学报》1983,20(4):432-439
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土壤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关于运用数学手段进行土壤物质分类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已发表过多篇文章.本文拟从土壤地球化学观点出发,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热带、亚热带土壤的地球化学类型进行物质分类.  相似文献   

4.
流溪河水库流域是亚热带典型的山地河源区,研究此流域的碳氮营养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亚热带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保障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形、气象、土地利用、土壤和实地采样获得的水质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及Elastic Net回归分析法,探讨了流溪河水库流域溪流碳氮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园地和耕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桔园在大团聚体中表现随着粒径增大颗粒有机碳贮量增加的趋势。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贮量平均下降了74.35%,土壤颗粒有机碳损失发生在各个粒级团聚体中。亚热带山地红壤内林地转变为农地会导致土壤及其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下降,颗粒有机碳可作为表达土地利用变化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亚热带花岗岩红壤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认为亚热带花岗岩红壤生态系统的潜在脆弱性是退化的内因,植被的破坏是诱因,而频繁的人为干扰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可逆退化。把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生态退化过程简化成轻度、中度和严重退化3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最后总结和提出了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阳海清 《土壤学报》1996,33(2):166-174
根据鄂西山地的自然成土条件,分析了酸性棕壤、灰棕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同属于亚热带中山上部或亚高山中上部冷湿条件下形成的森林土壤。其理化性质与我国北方同类土壤又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建瓯市丘陵山地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外定位试验3a连续观测资料和实验室分析为基础,从地上部和地下部2个角度研究了建瓯市丘陵山地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分室的总贮量排序为:Al>Fe>K>Mg>Ca>Zn>N>Mn>P,体现了亚热带酸性土壤的化学组成特征;N,P,K及Ca等营养元素循环系数较大,是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中的活跃元素,Al,Fe等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循环系数较小;揭示了在丘陵山地发展草地生态系统应增加土壤分室N,P,K及Ca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其有效性,提高土壤分室与植被分室之间营养元素循环通量,选育适合当地特点的草种,从而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和园地等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层(0-10cm,10-20 cm)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茶园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均表现出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单位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的趋势.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和单位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分别平均下降了18.66%~51.82%和21.20%~50.05%,但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的下降幅度小于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商在本区域未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因此亚热带山地红壤内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次生林和园地会导致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下降,但其能否作为表达土地利用变化敏感性指标,还需进一步斟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亚热带地区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化和成土特点,从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和贵州等省采集了20个代表性山地草甸土剖面,详细观察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酸度、氧化铁形态和黏土矿物类型等指标,并从诊断分类的角度探讨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山地草甸土表层有机质积累均非常明显,颜色普遍呈黑色和深褐色,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氧化铁游离度多在40%以下,土壤CEC较高。但研究也发现,不同样点之间土壤的土体厚度、剖面构型、黏化状况、有机质垂直分布、氧化铁含量、矿物类型及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体构型大致有Ah-C、Ah-Bw-C、Ah-Bt-C和Ah-G-C等4类。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标准,可把研究的20个剖面归并为均腐土、潜育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5个土纲,下续分为6个亚纲、10个土类和15个亚类。研究认为,在地理发生分类中笼统地把这些土壤归为一个土类存在边界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罗汝英 《土壤学报》1990,27(1):63-72
在江苏省宁镇、宜溧和江西省东北部三个低山区,以20个代表性土壤剖面作典范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典范变量1、2构成的直角坐标平面上,按这三个低山区划分的4类土壤(基性岩发育的黄棕壤、普通黄棕壤、红黄壤、红壤),置信区间交叠,土壤个体之间的性质为连续变化、逐渐过渡。从中可见,各区内土壤个体都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产物。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1987),可把这三个低山区的土壤划归4纲7类中的8个亚类,土壤类型在总体上仍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由硅铝土过渡到铁铝土,以及每一地区由初育土逐渐过渡到成熟土的总趋势,但各亚类界线与三个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并不完全重合。根据南京附近低山丘陵地区70个土壤剖面的数据,以及相应标准地上的林木生长状况,将上述各亚类再划分为共计10个土壤生态型。  相似文献   

12.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成达 《土壤学报》1992,29(4):427-436
梅花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基带土壤为红壤,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黄红壤和黄壤.此外,在一些千米以上的山间谷地,尚有零星的山地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各类土壤的性质均表现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随着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其性质也表现较明显的地理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庐山区土壤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庐山是长江流域中部的名山,位于鄱阳湖西北面,其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9度/35分及东经116度。庐山最高峯的海拔略高于1,500米,它虽不是一座高山,但为避暑胜地,并且是不同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所爱好的科学研究场所。朱显谟曾对庐山土壤作过研究,他着重报导了庐山主要土类的分布和形态。本文报告庐山主要土类的理化性状及其他特征的研究结果。所采取的土样皆分布于自庐山次高峯大月山(海拔约1,450米)经含鄱口,下至山之东南麓白鹿洞一線,其中仅自大月山不远所选的一个剖面在此線之外。本文特别着重于山上土壤与山麓低丘土壤差异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东南部山地丘陵土壤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是我国多山的省份之一.东南部靠山面海,以戴云山为主体的闽中大山带分布于本区西北部,平均高度为海拔800-1000米以上,成东北西南走向,其支脉密布本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由中山过渡到低山、丘陵、台地直至海滨狭小的海积-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15.
刘博学 《土壤学报》1987,24(3):257-268
都庞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最高峰韮菜岭海拔2009.3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良好。土壤形成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脱硅富铝化作用,B层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硅铝率较低,通常在2.5以下,少数土壤剖面可小于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垂直谱上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由于都庞岭山体高峻,土壤垂直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分布有山地红壤(海拔700米以下)、山地黄壤(700—1550米)、山地黄棕壤(1550—1950米)、山地灌丛草甸土(1950米以上)等。山地黄壤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性态特征表明,黄壤并不是红壤发育的前期阶段,而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形成特点,在湿度大,风化物通透性好的条件下,对黄壤的形成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衡山土壤的粘粒矿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维琪  殷细宽 《土壤学报》1986,23(3):243-250
衡山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这个规律在粘粒矿物的组成上得到较好的反映.从山脚到山顶高岭石渐减,而三水铝石渐增.埃洛石则普遍存在,但以B,C层为多.风化程度较低的次要矿物如水云母、水黑云母、14(Å)过渡矿物和绿泥石等也是衡山的上部较多.从粘粒矿物组成的特点判断,衡山上部不存在山地黄棕壤,而只有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衡山上部土壤的三水铝石含量很高,以致粘粒的硅铝率甚小.三水铝石可能是斜长石的直接风化产物.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富铝化现象,在发生学上有别于热带土壤的富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黄壤发生分类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仲节 《土壤学报》1984,21(4):447-454
长期以来我们对黄壤的发生、特性和分布总觉得模糊不清。在土壤调查制图时;因红壤黄壤在形态性质上不易区分,所以在确定南方山地红壤带和黄壤带的垂直分布界线时,只有按海拔高度来划分。1982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上有两篇都是有关广东鼎湖山的土壤论文,其中一篇把红壤黄壤界线划在300米,而另一篇划在700米,说明划分标准还不统一。云贵高原是我国黄壤集中分布区,根据已有的资料看来,那里的黄壤是否典型、黄壤是否为湿润气候的产物,都值得讨论。本文就多年来的考察,结合有关论著,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贵州省三种典型的植烟土壤———中性紫色土、黄壤和黄色石灰土为对象,研究了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根际细菌的数量在团棵期最低,然后逐渐增加,现蕾期达到峰值,进而又逐渐减少;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从团棵期到成熟期呈增长趋势。土壤类型不同,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不一样,黄壤>黄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真菌数量,中性紫色土>黄壤>黄色石灰土。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及其变化在不同土壤中表现也不一样,相对于黄壤和黄色石灰土,在中性紫色土中,根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数目较多,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种群更具多样性,而且较稳定,表明其群落结构更为合理,这可能与中性紫色土上的烟草青枯病发生率较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土壤中硼的含量和分布的规律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铮  朱其清  唐丽华 《土壤学报》1989,26(4):353-3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