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  B.  佐恩 《土壤学报》1958,6(1):44-53
众所周知,格鲁吉亚亚热带和中国热带的地理位置显然不同。前者位于北纬43°—42°以南;而后者从北回归线以南开始,即北纬25°以南。二地相隔的距离计达9,000公里以上。尽管地理位置的差别这样大,但是在这些地区成土过程的发育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我觉得对此作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格鲁吉亚亚热带土壤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黄山位于长江下游皖南歙县境内,约居北纬30°和东经118°,处在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因此黄山土壤的研究,对了解长江下游的土壤类型以及论证我国华中地区的土壤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香根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香根草在我国南方(N18°10'~20°10')北方(N35°38'~36°33')及中间过渡地带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在我国北方泰安能正常生长和分蘖,从而使香根草引种试验向北推移了9个纬度带。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北部的灰化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北部,即伊勒呼里山以北的大兴安岭主体部分,大致位于北纬51°20'—53°28',东经121°31'—126°30'之间,是我国的最北端。其地带性土壤类型,过去说法不一,曾有人命名为生草灰化土1)、棕色灰化土、棕色泰加林土2)、灰白色森林土(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等,1978)、棕色针叶林土3)、漂灰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1978)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緣地区的森林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張万儒 《土壤学报》1962,10(2):107-144
研究地区位于北緯25°30'至28°30'和东經99°30'至102°30'之間。它包括了瀾滄江与金沙江之間的云岭山东坡和西坡及金沙江与雅礱江之間的沙魯里山南部地区。行政位置包括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永胜、华坪、永仁、維西、中甸、兰坪等县和四川省的木里藏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6.
广西芒果“花而不实”及越冬问题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芒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气味香甜的名果,在国际上享有“热带果王”之誉。是很有发展价值的果树。芒果树(Mangifers indice Linn)原产印度、东南亚一带。我国南部也有不少野生芒果(广西德保就有不少“冬芒”分布),因而也有人认为我国华南也是原产地之一,但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良种均来自热带国家。芒果虽然是热带果树,但对低温适应性强。世界上南北纬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均有栽培。在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广大地域均有种植,目前最北植区为四川省米易县(26°41,N,海拔1080米)。我国芒果栽培  相似文献   

7.
南京位于东翘118°36'-119°04',北樟31°54'-32°13,之间。附近地区的海拔高度除钟山高峰为466米外,其他石质丘陵和下蜀黄土山地大都在200米以下。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其中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7月份最高,月均温为27.6℃;1月份最低,月均温为2.3℃。自然植被大都破坏,通常是小灌木丛和草本植物。格拉西莫夫和马溶之曾称南京地区的土壤为黄褐土[1]。1957年柯夫达等在福中国土壤图时把南京地区的土壤划归为黄棕壤和棕色森林土[2]。我国土壤工作者认为南京地区内在砂页岩及酸性和中性火成岩上发育的土壤可属于黄棕壤,系由棕壤向富绍化土过渡的土壤类型[3]。过去对南京土壤的性质虽曾有不少研究,但大都着重于下蜀层母质所发育的土壤,对南京附近大面积石质丘陵上的土壤研究很少,至于土壤中粘土矿物方面的材料更少。熊毅曾对下蜀黄土进行了矿物分析,发现伊利石为其主要粘土矿物成分[4],并认为黄土母质的粘土矿物成分,不能代表当地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本文的目的,拟就发育在不同母质上的几个土壤剖面进行分析,了解南京地区土壤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性质,并试探衬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形成和演变特点,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南京地区土壤的发生、分类和肥力特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被类型小区的径流泥沙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试验区自然条件试验布设在陕北安塞县水土保持试验区的县南河流域,侵蚀地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2副区。流域面积50.6平方公里,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4.4公里。地面坡度从上向下分为4类:1、梁峁顶部平缓,一般3-10°;2、梁峁坡较陡,一般15-25°,有的达30°;3、沟坡最陡,多为25-35°;4、塌地与沟台地也较缓,为5-15°。其中0-15°的占1.6%,15-25°的占22.4%,25-35°的占50%以上,35°以上的占21.4%。地面组成物质大都是黄土,沟床和沟岸有岩石和红土露头。海拔高1,010-1,400米。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低气温-23.6℃。平均无霜期159天,≥10°的年平均积温3,160.2℃。年平均降水量553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沉积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性质在侵蚀区和沉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模拟修建5°,10°和20° 3个坡度的侵蚀区,并于每个侵蚀区底端连接水平的沉积区。试验期间(2015—2019年)连续原位监测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泥沙量、土壤温度和水分,并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坡度增大,土壤侵蚀强度增强。相比5°坡,10°和20°坡的年径流量分别提高30%~115%和48%~207%,且年产沙量分别提高146%~505%和241%~742%;(2)沉积区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矿质氮、微生物量碳、氮的浓度和黏粒含量均显著高于侵蚀区,土壤δ13C相对丰度在侵蚀区显著高于沉积区,提高幅度为2.0%~3.3%;(3)试验土壤性状在侵蚀区和沉积区之间的差异随坡度增大而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壤侵蚀和沉积具有相反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邹木五 《土壤》1959,(3):23-25
常德专区位于北纬28.2°-30°、东经110.4°-112.7°之间,东北部居于洞庭湖畔;愈往西南,渐由丘陵而高山。澧水、沅水、资水的中下游横贯其间,自西向东流入洞庭湖,所以全区地势是西南高而东北部低。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洪波 《土壤》2004,36(4):371-375
在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目的基础上,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分为农用地分等、农用地现实级定级和农用地潜在级定级 3 个过程。确定了农用地等、农用地现实级、农用地潜在级的内涵及评价因素选取原则,认为农用地等是我国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农用地质量指标;农用地现实级是体现农用地在农业用途条件下收益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农用地潜在级是体现农用地作为建设用地潜在收益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农用地现实级、潜在级同农用地的使用权价格、所有权价格关系紧密,是进行农用地估价的理论基础。同时阐明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以及确定农用地等、农用地现实级、农用地潜在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杏鲍菇单核菌丝显微观察、拮抗、ISSR分子标记分析,研究单核体菌株的合理选配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2个亲本的8个不同交配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亲本ZAASPe003的单核体菌株T1、T2、T3、T4,另一类为亲本ZAASPe007的单核体菌株T5、T6、T7、T8。通过对8个交配类型单核体单×单杂交,经镜检后获得12个杂交组合。通过亲本菌株及其杂交后代菌丝体生长速度与生长势比较,发现杂交后代菌丝体他T6菌株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443cm/d;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其中7个引物能扩增出条带清晰且具多态性的带谱,共扩增单核体DNA片段61条,杂种双核体DNA片段71条。根据ISSR分子标记分析比较亲本和杂交新组合图谱,发现杂交新组合图谱出现“互补型条带”。  相似文献   

13.
灌水时期和施用硫锌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以及施用硫肥和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了旗叶叶片含氮量,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以开花期灌水最显著;施硫肥和锌肥也能减缓旗叶的衰老。籽粒产量、容重、千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增加,以开花期灌水产量最高,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总穗数以春生5叶期灌水处理最高;硫肥和锌肥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蛋白组分,除醇溶蛋白外,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降低,以春生2叶期灌水含量最高;施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锌肥作用差异不显著。在干旱条件下,春生5叶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Plant analysis can be a useful tool in determining the general nutritional status of crop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or this reaso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Fars province of Iran during 2008 season to evalua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potassium (K) in maize leaf as affected by zinc sulfate and boric acid. Treatments were arrang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wo factors and three replications. Factor one included four levels of B (0, 3 and 6 kg ha?1 B added to the soil and B foliar spray with a 0.3% concentration); factor two consisted of five levels of zinc (Zn) (0, 8, 16 and 24 kg ha?1 Zn added to the soil and Zn foliar spray with a 0.5%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showe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Zn and B levels and interaction of Zn–B on the leaf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as insignificant. A synergism was seen between Zn and K and also between B and K. The presence of a high amount of Zn or B in the soil prevented from increase of leaf K content, by B or Zn applica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食品辐照技术、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及其辐照食品标识等研究现状,着重就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推进我国辐照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监控管理及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继敏  文启忠 《土壤学报》1994,31(3):305-311
本文采用了七步连续萃取方法,研究了洛川黄土剖面黄土与古土壤中Fe,Cu,Zn,Co和Ni五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黄土与古土壤中上述元素主要存在于残余态和晶形,无定形氧化铁的结合态中,而且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u,Zn,Ni与晶形氧化铁之间存在关;cU,cO,Ni与无定形氧化铁之间存在相关;黄土风化为古土壤后,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含量增加是古土壤相对于黄土重金属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氯和钾营养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四川中性紫色土上研究烤烟的氯钾营养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氯量80-240mgCl/kg土,可提高烟叶的光合强度,增强POD、PPO、SOD、NR等抗逆酶的活性,增大叶面积。烟叶含氯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烤烟烟叶产量比对照提高5.5-21.5%。以烟叶含氯1%,K2O/Cl比4为标准确定的该地区烤烟耐氯临界值为139-165mgCl/kg土(土壤水溶性氯),可使烟叶中糖和烟碱含量和比例协调。从烤烟营养和品质看,植烟土壤含氯(水溶性氯)以不超过160mg/kg土为宜。试验还表明施氯促进了烤烟对氯、钾的吸收,提高烟叶水溶性总糖含量,但不利于烟株对磷的吸收。因此合理配置烤烟氮、磷、钾、氯的比例对烤烟品质至关重要。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中性紫色土植烟区,以部分氯化钾代替硫酸钾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改良剂对玉米和大豆间作植株锌铬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改良剂石灰和过磷酸钙对玉米、大豆间作植株各器官锌铬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良剂处理后,能显著降低土壤中锌、铬有效态含量,植株各器官锌含量为:对照>低浓度石灰>高浓度石灰;铬含量为:对照>高浓度过磷酸钙>低浓度过磷酸钙,单作>间作。在间作下施用低浓度过磷酸钙改良效果最优,其中玉米根、茎、叶的锌、铬含量分别比只施用低浓度过磷酸钙单作降低30.72%、35.96%和29.51%,69.98%、64.21%和51.56%;比不施加改良剂的对照间作玉米降低55.57%、59.68%和66.57%,64.10%、76.79%和80.75%;大豆根、茎、叶的锌、铬含量分别比其只施用低浓度过磷酸钙单作降低0.26%、4.91%和16.42%,14.25%、8.16%和23.33%,比不施加改良剂的对照间作降低63.95%、69.54%和65.49%,54.15%、57.14%和57.14%。间作条件下,低浓度过磷酸钙处理在不增加大豆对锌铬吸收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显著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和土壤氮的吸收。结果表明,稻草单施导致土壤速效氮的生物固定,氮素供应不足是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的限制因子,稻草配合尿素施用,明显改善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供应,既有利于当季水稻增产,也有利于培养土壤肥力,还有利于后茬物作产量的提高 。  相似文献   

20.
The ability of clay to move ahead of an ice-liquid interface depends on the rate of freezing, the particle size, the release of dissolved air from the water through its probable effect on local freezing rates, and on the electrolyte and its concentration through their effects on interparticle forces and particle mobility. A freezing-rate of 1 cm per hour did not move flocculated clay in most cases, but moved dispersed clay up to 0.7 cm before being trapped in the ice with released air. Aggregates of clay (0.1 to 1 mm) were produced by freezing. After thawing they swelled and dispersed depending on the electrolyte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 a similar manner to aggregates formed by dr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