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筝  鲁剑巍  张文君  李小坤 《土壤》2012,44(6):898-904
在全球性人口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充分利用土壤有效钾素和科学地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最近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影响农田土壤钾素有效性及其正确评估的若干因素。在影响土壤钾素有效化的众多因素中,土壤黏土矿物类型、黏粒含量及气候水热条件是影响土壤钾素有效性评估的主要因素;耕作措施改变了自然条件下土壤钾库有效钾的数量和土壤钾素的有效转化;土壤有效钾的测定也是客观评价土壤供钾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而影响着农田钾素养分管理策略,这一因素在实践中常被忽视。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研究需要开展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国产离子交换树脂膜室内埋置法提取测定了我国北方24种土壤的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的土壤钾与用1mol/L中性NH4OAc及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方法提取的钾(ASI-K)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盆栽试验不施钾处理玉米幼苗吸钾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明显高于常用的1mol/L中性NH4OAc提取钾与盆栽试验玉米幼苗吸钾量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可以用国产离子交换树脂膜较好地评价北方土壤的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膜测定土壤钾素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国产离子交换树脂膜室内埋置法提取测定了我国北方24种土壤的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的土壤钾与用1mol/L中性NH4OAc及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方法提取的钾(ASI-K)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盆栽试验不施钾处理玉米幼苗吸钾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明显高于常用的1mol/L中性NH4OA提取钾与锱某试验玉米幼苗吸钾量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可以用国产离子交换树脂膜较好地评价北方土  相似文献   

4.
膨润土对山西石灰性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秀珍 《土壤通报》2001,32(6):278-280
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山西石灰性土壤在田间持水量条件下 ,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钾后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 ,土壤释钾量随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施加膨润土后土壤释钾量明显高于未施加膨润土的土壤 .在干湿交替过程中 ,土壤固钾能力增强 ,其固钾量随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施加膨润土后土壤固钾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缺钾已成为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深入开展如何提高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研究者比较感兴趣的生物炭对土壤肥力,特别是对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相关资料,从生物炭影响土壤温度、水分、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作物根系生长与活动等方面论述了生物炭影响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的可能机理,并提出了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为主,约占50%~80%。不同供K源中麦秸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高于K化肥,3种厩肥低于K化肥,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环境因素对有机肥供K能力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壤钾素空间变异性和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插值方法 ,获取田间土壤养分的连续分布图是当前精确施肥技术的工作基础。本研究以英国Hillsborough农业研究所附近的一块 7.9hm2 的牧草田为研究区 ,区内以 25m25m网格点采样 ,共 125个采样点。以土样的钾素含量为研究对象 ,采用移动平均、趋势面拟合、样条插值、点状克立格、逆距离加权等各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一部分离散的采样点进行连续插值而获取土壤钾素空间分布图。同时以另一部分的采样点数据来对各种插值方法的结果进行均差和均方差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克立格、逆距离加权两种方法总体效果最好 ,其中克立格方法中又以指数模型为佳 ,逆距离加权插值法以二次方为佳  相似文献   

8.
土壤钾素空间变异性和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插值方法 ,获取田间土壤养分的连续分布图是当前精确施肥技术的工作基础。本研究以英国Hillsborough农业研究所附近的一块 7.9hm2 的牧草田为研究区 ,区内以 25m×25m网格点采样 ,共 125个采样点。以土样的钾素含量为研究对象 ,采用移动平均、趋势面拟合、样条插值、点状克立格、逆距离加权等各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一部分离散的采样点进行连续插值而获取土壤钾素空间分布图。同时以另一部分的采样点数据来对各种插值方法的结果进行均差和均方差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克立格、逆距离加权两种方法总体效果最好 ,其中克立格方法中又以指数模型为佳 ,逆距离加权插值法以二次方为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释放速率变幅为0.009~1.25毫克千克-1分-1;总释放量变幅为40~430毫克千克-1。供试土壤钾的释放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表明钾的释放速率主要受交换位上钾离子饱和度的影响。应用一级方程计算出钾的释放速率常数变幅为5.4810-3~65.6210-3分-1。多数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符合单一的一级反应;而以云母类为主,且含有部分绿泥石的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由两个速率不同的一级反应构成,表明不同吸附位上的钾离子可能有不同的释放机制。用供试土壤连续种植玉米幼苗57茬进行土壤钾素耗竭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得出的土壤钾素释放的动力学参数可以较可靠地评价土壤的供钾特征。释钾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总释放量大的土壤(如青海栗钙土),在耗竭试验中显出很强的供钾能力;而释钾速率慢,持续时间短,总释放量小的土壤(如广东砖红壤)在盆栽试验中供植物吸收的钾量很低。有的土壤(如四川紫色土)钾的总释放量不低,但释放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在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土壤钾素解吸模型及其特征值的作物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钾素可解吸数量和强度及其缓冲系数是评价土壤供钾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室内解吸试验研究土壤钾素解吸特性及其解吸特征值,应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土壤钾素解吸特征值与供试蔬菜鲜重产量和吸钾量的相关性。应用土壤镉解吸模型对7种土壤32个钾素解吸试验表明,土壤镉解吸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土壤钾素解吸动态特征,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菜心和空心菜的盆栽和田间试验均表明,土壤钾可解吸量Q、土壤溶液初始钾浓度Cli和C1/比值等解吸特征值与供试蔬菜吸钾量或鲜重产量有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空心菜盆栽试验还表明,这种抛物线型关系与土壤类型无关,说明Q、Cli和C1/比值确实反映了土壤供钾能力。以最高产量的90%为基础,根据抛物线型关系可求得Q和Cli的临界值。解吸模型研究为评价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和钾素肥力临界指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紫色水稻土钾有效性和钾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紫色水稻土全钾含量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中等偏下水平,土壤对钾素的供应总体不足。作物吸收的钾,矿物钾占76.95%,速效钾和缓效钾仅占10.81%和12.24%。土壤矿物钾释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随土壤颗粒粒径的下降显著增大,在80分钟时,释放量仍高达08~8.8mgkg-1.min-1,80分钟内的累积释放量为土壤缓效钾的1.5~2.0倍;土壤速效钾的形成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向稳定。不同土壤矿物钾的释放顺序和土壤速效钾形成顺序的不一致性,是由它们的机理和土壤性状综合造成的,但是,Elovich方程都能较好地拟合土壤矿物钾的释放过程和土壤速效钾的形态过程,方程参数b值能反映过程进行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13.
太湖地区主要土壤中的固定态铵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测定了太湖地区主要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储量和表土的固铵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它们的有效性。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表土的固铵能力因母质而异,长江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最高,次为黄土状物质的,第四纪红色粘土的最低。各土壤0—20厘米土层中的固定态铵总量平均占全氮总量的18.5%,0—100厘米土体中占34%。各土壤“固有的”固定态铵的有效性差异较大,视土层等的不同,在0—13%间。“新固定”的来自肥料或土壤有机质矿化释出的铵则很高,一般均能被当季作物完全吸收利用。渍水条件并不能提高固定态铵的有效性。讨论了铵的固定作用在土壤氮素肥力中的意义;指出,由于铵的固定作用和不同土壤的固铵能力各异,常用的淹水培育法所得到的土壤氮素矿化量值不但一般偏低,而且难于进行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14.
北方主要土壤钾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0,他引:40  
从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25个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将土壤中的钾按其存在形态计为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前三种形态钾的总和不超过全钾的2.0%.非交换性钾也仅占全钾的2.7%~9.4%,而全钾的89.8%~96.8%是以矿物态存在的。根据土壤中各形态钾含量,特别是非交换性钾含量分析,可以看出供试25个土壤的供钾能力按取土地点自西向东(西北-华北-东北)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在连续耗竭情况下,不同土壤的植物净吸钾总量的差异十分悬殊,范围为96.3~793.5mg/pot。根据植物净吸钾总量的大小,将供试土壤的供钾能力分为极高、高、中、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结果也表明供试土壤供钾能力控取土地点自西向东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耗竭条件下植物吸取来自土壤不同形态钾的比例相差很大。以来自水溶性钾的比例为最小.平均为3.1%;其次是非特殊吸附钾,平均为7.7%;再次是特殊吸附钾,平均为10.2%;来自非交换性钾的比例较大,平均为33.3%;来自矿物钾的比例最大,平均为45.7%。本研究区分了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对植物吸收钾素的贡献,发现在耗竭条件下矿物钾是植物的重要钾源。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不同地区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本文研究了上海不同地区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土壤中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存在,占总硒含量在43~60%,其次是残渣态,占23~43%,而其余三种形态仅占12~21%,统计分析表明,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对作物最有效,土壤有效硒的NaHCO3和KH2PO4浸提法都可以用作判断土壤对作物供硒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泥炭和堆肥对几种污染土壤中铜化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世俭 《土壤学报》2000,37(2):280-283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难移动性和污染危害的长期性,有关重金属在土壤中化学行为的研究受到重视[1]。重金属铜在土壤环境中既有植物营养问题,又有土壤污染问题[1,2]。研究土壤铜的形态区分与转化、作物吸收积累与反应规律,有利于确定土壤铜的环境容量和铜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1,3]。由于铜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和力,研究添加外源有机物质对土壤铜形态与活性的影响作用[1,4],有利于揭示有机物质对污染土壤铜作用的规律,为指导铜污染土壤的改良提供依据。本文主要介绍在盆栽条件下泥炭和堆肥两种有机物质对几个不同污染水平土壤铜化学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酸性水稻土有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是合理施用磷肥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壤中磷素含量的局部变异较大,不同的田块常不相同;加之各种作物对土壤磷素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选择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效磷水平的化学方法,在当前生产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Scottish soils were cropped with two sowings of perennial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cv, Dutch Barenza) in the glasshouse, without addition of potassium, until growth virtually ceased. Potassium uptak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soil K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Uptake of K correlated well over the entire cropping period with the initially labile K predicted from the Q/I isotherms of the soils, although K uptake was at least a factor of 1.9 greater than the initially labile K. The Q/I isotherms were similar for soils from the same series, and the form of the lower part remained virtually unchanged during intensive cropping. The equilibrium activity ratio, AR0, of soil K measured in 0.01 M calcium chloride was reduced in all soils to a narrow range close to a mean value of 3 × 10 ?4 M1/2. Drying-and-wetting fresh soil samples severely depleted of ryegrass-available K raised their K status. The increas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K saturation of the fresh depleted soils, and a K saturation of 1.4 per cent must apparently be left in the fresh cropped soils for no K to be released. Freezing-and-thawing did not affect the K status of these soils.  相似文献   

19.
水分和温度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彭千涛  范钦桢 《土壤学报》1984,21(4):387-394
钾是植物的重要养分之一。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的矿物,因而产生钾的释放和固定,但这一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水分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水分状况对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土壤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一致的结论,例如Omuetiand[1]等认为。用风干土测定的交换性钾能很好反映土壤供钾状况,而Luebs等[2]则认为,以用新鲜潮湿土测定为好。为了更好的反映土壤当季的供钾水平,合理使用钾肥,以及发挥土壤钾素的潜力,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有实践意义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田传统的有机肥料,近年来更逐渐北移。随着化学氮肥增加,有些地区紫云英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在红壤地区以及某些水稻区,紫云英仍是水稻的一项重要肥源。研究紫云英在土壤中的腐解、养分转化及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育的影响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我们于1980年利用15N标记与非标记的紫云英进行了水稻田间小区、微区及温室盆栽等试验,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