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土壤对砷酸盐的吸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永清 《土壤学报》1983,20(4):394-405
砷化合物一般都具有毒性,它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人们的重视.砷污染土壤后,被土壤吸附、贮存.同时,通过植物的摄取,可进入动物和人体中.植物吸收的砷量和受害的程度,不仅与土壤砷的水平有关,而且还受土壤吸附砷的状况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试验研究指出,按土壤对砷的吸附量的差异而规定各种土壤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液流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与镉的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力学特性,用LJ吸附动力学议程结合竞争系数对铜与镉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描述。竞争性弱的镉离子吸附曲线出现“过饱和点”,镉在开始时占据的吸附位量的一部分,随着吸附过程的延续被铜逐渐交换占据,镉的吸附量由“过饱和点”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竞争平衡;在试验温度区间内,单一离子及竞争离子在褐土中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阿仑尼乌期经验方程不能符合本试验结果,显示出铜及镉在供试褐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有其特殊性。温度和pH值的升高对镉的竞争有利,但镉在褐土中的吸附竞争能力远小于铜。  相似文献   

3.
4.
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劲强  董元华 《土壤学报》2008,45(5):978-986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诺氟沙星在河南封丘潮土、江西鹰潭红壤、苏南常熟水稻土和南京黄棕壤等4种土壤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4种供试土壤的Fruendlich吸附参数值Kf随温度升高(15℃、25℃和35℃)而减小;在低土壤溶液pH下诺氟沙星的吸附焓变值△H°较大,而高pH下则较小。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分别调节红壤pH从5.20到8.00,水稻土pH从6.14至8.20,黄棕壤pH从7.78至5.80和潮土pH从8.08至5.90,其△H°与pH之间的关系同样呈现如上关系。这证实4种土壤对诺氟沙星的吸附作用力差异较大。低pH(5.20~6.14)下,诺氟沙星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离子交换和氢键等为主;而高pH(7.78~8.20)下,则以相对较弱的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等为主。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过程迅速达到平衡,其反应动力学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几种土壤氟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平衡法对我国几种土壤氟吸附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氟吸附的动力学参数差异很大,黄壤的最大吸附量最高,棕壤最低,棕壤的平衡时间最短,石灰土的平衡时间最长。不同土壤的氟吸附动力学参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相关性。供试土壤的氟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双常数方程和E lovich方程描述获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而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都不适合土壤氟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描述。不同土壤的k值和β值证明黄壤较其他土壤吸附速率大,对加入土壤中氟的缓冲性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液流法研究重金属离子铜与镉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特性为例,初步分析了竞争吸附动力学中竞争吸附量的变化规律,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吸附组份间吸附位的交换反应;为定量表述竞争吸附动力学进程中离子竞争的规律,文中定义了竞争吸附动力学的离子吸附竞争系数与分配系数,并对这两个参数的性质作了分析,认为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各竞争离子的竞争系数或分配系数之和为1,液流法吸附动力学竞争性强离子的竞争系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液流法研究重金属离子铜与镉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特性为例,初步分析了竞争吸附动力学中竞争吸附量的变化规律,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吸附组份间吸附位的交换反应;为定量表述竞争吸附动力学进程中离子竞争的规律,文中定义了竞争吸附动力学的离子吸附竞争系数与分配系数,并对这两个参数的性质作了分析,认为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各竞争离子的竞争系数或分配系数之和为1,液流法吸附动力学竞争性强离子的竞争系数与吸附反应时间呈现良好的LOGISTIC曲线关系,文中以铜、镉竞争吸附动力学为例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用液流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与镉的在褐土中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特性,用LJ吸附动力学方程结合竞争系数对铜与镉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描述.竞争性弱的镉离子吸附曲线出现"过饱和点",镉在开始时占据的吸附位量的一部分,随着吸附过程的延续被铜逐渐交换占据,镉的吸附量由"过饱和点"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竞争平衡;在试验温度区间内,单一离子及竞争离子在褐土中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阿仑尼乌斯经验方程不能符合本试验结果,显示出铜及镉在供试褐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有其特殊性.温度和pH值的升高对镉的竞争有利,但镉在褐土中的吸附竞争能力远小于铜.  相似文献   

9.
华南不同人工林土壤铵吸附特征及其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铵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决定了维持该有效形态氮的能力。不少学者研究过铵的吸附问题[1~4],研究重点一是探讨各种物理、化学处理条件下铵的吸附特征,如去除有机质、渍水处理、钙对铵的影响等[2]。二是探讨不同土壤铵吸附的差别[1,3]。这里,不同土壤多是取自全国不同地区,因而,铵吸附特征主要反映土性本身的差别。在这一方面,前人的研究未曾注意植被主导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即在相同土壤类型上,长期生长的植被对土壤铵吸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换树脂膜吸附土壤养分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从英国进口的离子交换树脂膜和室内埋置法研究了取自河北玉田县的4个土壤吸附土壤磷、钾、钙、镁和锰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0.5-26h的吸附时间内,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树脂膜吸附的土壤磷、钙量和锰量显著增加,而吸附的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土壤对磷酸离子(H2PO4-)吸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胶体,包括层状粘土矿物边缘裸露的铝醇(Aluminol,Al-OH)和铁醇(Ferrol,Fe-OH)对阴离子的吸附,不仅制约某些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某些阴离子对土壤的污染.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根据植物在缺磷胁迫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的数量,用流动法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酒石酸对石灰性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均能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不同有机酸降低磷吸附的能力大小的次序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13.
苏南水稻土对铜离子专性吸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武玫玲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81,18(3):234-243
六十年代以来,土壤对多价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已日益成为土壤化学领域中一个受人注意的问题。土壤胶体中铁、锰、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和土壤有机质是专性吸附的主要载体[12,16,17,19,20,21],它们对许多重金属元素的专性吸附所引起的富集过程,起着控制这些金属元素在土壤溶液和海水中浓度的作用[9,15,18];一些微盒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也深受土壤中氧化物胶体的专性吸附的影响[11,14,21]。因此,铁、锰等水合氧化物对重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的研究,不仅是土壤化学领域,而且也是土壤环境保护和地球化学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褐土和潮土K+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土壤中钾离子的去向取决于不同形态钾之间的动态平衡,由于植物吸收的钾主要直接来源于土壤溶液钾,因此研究土壤对钾的吸附、解吸附动力学尤其重要。自八十年代以来, 国外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1~5], 国内一些学者也做了一定的工作[6,7]。然而前人的研究中, 土壤往往经过一定的预处理, 被制成某种离子(一般是钙离子或镁离子)的饱和土壤,显然其研究结果不能代表土壤的自然过程。只经过水淋洗的土壤其性状较接近土壤的自然性状, 为此本文将研究只经过去离子水淋洗的土壤的钾吸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For a model at high water fluxes, the inclusion of first-order adsorption-desorption rate constants leads to slower leaching of pesticide and increased spread than predicted using instantaneous equilibrium. The initial condition of the substance near the soil surface is also found to be important. A model with simultaneous fast and slow adsorption-desorption equilibria describes and explains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comparatively well. Under a pattern of intermittent rainfall,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kinetics on pesticide movement is comparatively small.  相似文献   

16.
几种土壤对氟的吸附和解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南地区6种土壤8个层次的氟吸附和解吸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氟吸附与Langmuir、Freundilich和Temkin方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性;花岗岩发育土壤的氟吸附量明显大于红砂岩和紫红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赤红壤、砖红壤、紫色土和黄棕壤性土吸附的氟可为0.1mol/LKOH完全解吸,而红壤和黄棕壤的氟解吸部分滞后,滞后的原因与14nm过渡性矿物较多有关。上还土壤吸附氟均不能被水完全解吸,解吸率因土壤不同而不同。花岗岩发育土壤的氟解吸率(26.9%~40.0%)比其他母质土壤(4.8%~94.2%)低。供试土壤对氟吸附和解吸的差异与土壤矿物特性,尤其是氧化物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土壤对铜离子的专性吸附及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武玫玲 《土壤学报》1989,26(1):31-41
供试土壤专性吸附铜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红壤吸附量最低,砖红腹与黄泥土最大吸附量相近,但在铜浓度低时砖红壤吸铜量远低于黄泥土,而在高浓度则反之。土壤专性吸附铜是在溶液中Na+浓度比Cu2+高8.3—100倍条件下,Na+离子仍不足以与之竞争的那些专性吸附点所吸持的铜。按其解吸条件区分为松结合铜(可为N NH4Cl解吸)和紧结合铜(仅能为0.1 N HCl解吸)两种。紧结合铜受平衡溶液铜浓度影响很小,所占据的吸附点对Cu2+有较强亲和力。松结合铜则随平衡铜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符合Langmuir方程。对于砖红壤和黄泥土,在铜浓度低时紧结合铜>松结合铜;浓度高时则反之。红壤专性吸附铜始终以松结合铜为主。三种土壤比较,紧结合铜是砖红壤>黄泥土>红壤;松结合铜则是黄泥土>砖红壤>红壤。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土壤性质、氧化物、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组成等不同有关。用平衡法研究三种土壤专性吸附铜在不同浓度NH4Cl和HCl溶液中的解吸表明,可进一步区分为三或四种不同的结合状况。红壤对铜吸附容量最小,且最易解吸。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对钾的选择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 Ca交换平衡法对砖红壤、红壤、土、黑土和水稻土K的选择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KG 和KV 系数随着K Ca平衡体系中吸附相中钾与钙比率的变化而改变 ,其曲线特征说明土壤胶体存在着对K亲和力不同的吸附点位。在低钾饱和度时 ,土壤对K的高选择吸附主要归于粘粒矿物楔形区域电荷点位吸附 ,五种土壤楔形区域相对吸附点位顺序为 :黑土 >土 >水稻土 >红壤 >砖红壤 ,该相对吸附点位顺序与土壤含有风化云母和蛭石有关。在高钾饱和度时 ,五种土壤对K的吸附主要发生于粘粒矿物的晶层表面电荷点位 ,粘粒矿物的晶层表面电荷起源也许起决定作用 ,此时KG 选择系数的大小顺序为 :砖红壤 >红壤 >黑土 >土 >水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