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4种土壤速效磷测定方法 [Olsen法(常规方法)、Bary1法、ASI法、Mehlich3法]用于无土栽培基质速效磷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显著水平α=0.05,ASI法与Olsen法测定的速效磷没有显著性差异,而Bary1法和Meh-lich3法与Olsen法测定的速效磷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故ASI法可用于无土栽培基质速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Brayl、Al-Abbas、Olsen 和 Mehlich Ⅲ法均能用于广西赤红土速效磷的测定。如只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以选用 Al-Abbas 或 Bray Ⅰ为好。如需要同时测定 P,K,Ca,Mg,N8,Mn,Cu,Fe 和 Zn 的速效含量,选用大规模联合提取剂 Mehlich 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也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高含量有机土壤速效磷脱色测定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含量有机质土壤速效磷肥色困难问题,进行大量实验,通过几种方法比较,选择了较为适合高含量有机质土壤速效磷的脱色方法,代分析测试使用。  相似文献   

4.
用盆栽试验方法得到玉米幼苗干物质相对积累量与赤红壤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曲线可以用一元二次响应方程来拟合,土壤Olsen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4831x2+13.88x+2.664,决定系数为0.9555**;土壤Mehlich 3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2621x2+9.4821x+18.891,决定系数为0.9400**。赤红壤区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为:Olsen P,小于4.0 mg kg-1为"极低",4.0~6.8 mg kg-1为"低",6.8~10.5 mg kg-1为"中",大于10.5 mg kg-1为"高";Mehlich 3 P,小于3.6mg kg-1为"极低",3.6~7.5 mg kg-1为"低",7.5~12.0 mg kg-1为"中",大于12.0 mg kg-1为"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红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油菜和水稻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红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差异较大,其中以Olsen法测定的有效磷值最小,各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各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值与作物吸磷量和生物量的相关性在旱地土壤上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水田土壤上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Bray I法测定的值与作物吸磷量及生长相关性最好,建议将Bray I法作为南方酸性土壤的有效磷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山西石灰性土壤速效磷、钾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骏  郭丽娜  刘秀珍 《土壤通报》2006,37(3):620-621
用M ehlich3通用浸提剂法对山西石灰性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 ehlich3法与常规土壤速效磷、钾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性。磷的替代性较差,钾的替代性较好,且两元素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相似文献   

7.
红壤旱坡地免耕覆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祥  张桃林  张斌 《土壤》1998,30(2):84-88
红壤旱地免耕覆盖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长期免耕覆盖会增加土壤亚表层容重,减少土壤毛管孔隙,降低10-50cm土层贮水量;免耕覆盖土壤养分略高于常规耕作,免耕覆盖初期微生物量高于常规耕作,但后期微生物量低于常规耕作,免耕覆盖对作物产量影响因作物而异,对作物的增产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甚至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8.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肥料》1992,(4):45-48
  相似文献   

9.
土壤速效氮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鸣铮  于文涛  方樟法 《土壤》1976,8(Z1):316-323
土壤速效氮测定的实验室方法可分为培养法与提取法两大类。培养法或称为矿化率法,早在四十年代已有研究[1]。至五十年代,有很多人对好气培养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3,4,5]。  相似文献   

10.
用置信带法对南京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速效磷含量进行数值分布类型检验,结果表明:当样本容量达到50个以上时,有95%以上样本属偏态分布型。因此要反映一个土壤类型的速效磷的含量特征,应采集分析50个以上的土壤样品,并采用适于偏态分样品的统计方法,才可以获得符合规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旱地土壤有效钾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自强  李明德 《土壤学报》1997,34(3):336-343
本文用盆栽耗竭试验为参比,研究了7种化学浸提测钾方法对旱地土壤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1.作物吸收的有效钾中非交换性钾占有很大比重,表明它是作物钾素的主要给源。2.供试7种化学浸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中的四项参比标准的统计结果表明,2mol/L冷HNO3法和阳离子树脂袋法与参比标准的相关性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酸性水稻土有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是合理施用磷肥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壤中磷素含量的局部变异较大,不同的田块常不相同;加之各种作物对土壤磷素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选择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效磷水平的化学方法,在当前生产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红壤的不同物理条件对磷素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质在土壤中的移动涉及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就物理学而论主要与孔隙几何特征及容积含水量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问题是土壤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3].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密度、土壤含水量与旱地晚花生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早播能缩短生育期,减轻秋旱对花生生育的影响,提高花生从花针期起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结荚数和果重,比晚播增产率达73.8%~176.7%,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从目前广西大面积生产上每m2下种30粒扩大到38粒,对花生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扩大了绿叶面积指数,提高了群体的净同化总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总结果数和总饱果数。选择低地种植,可容纳较多的雨水,保水抗旱,增产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对东南红壤丘陵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区域PRESD系统构型方法对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子系统逐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1988~1996年间的农业发展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此前利用遥感等手段取得的评价结果对比,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以及红壤地区农业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障碍--水土流失问题,并因此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良好发育的红壤,常有一种特殊的稳固结构,它与氧化铁、铝的胶结有关.这种结构经泡水后基本稳定;还原处理或络合处理能致使较多的破坏;还原与络合联合处理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破坏.从试验中还说明红壤结构的破坏率都与铁、铝溶出量成正相关.铁、铝积聚是红壤化作用的基本特征,与铁、铝直接有关的结构状况,从理论上说,应可作为分类上的参考指标.又因结构状况还受到矿物类型、粘粒含量、酸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还具综合性的意义.同时按田间观察,它在生产上的意义也较大.工作中看到红壤的结构状况,至少可对红壤的发育度、熟化度以及母质因素的影响等做出有规律的反映,这也表明了它在分类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江低丘红壤供钾强度和容量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多点玉米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20个低丘红壤钾素供应的强度和容量关系,并求得相应的参数。供钾强度指标(AR0)变幅为0.0004499~0.006579,平均为0.002001(molL-1)0.5;供钾容量指标(-△K0)变幅为0.3153~4.057,平均为1.578cmolkg-1;钾素供应的缓冲容量(PBC)变幅为442.2~941.2,平均为680.3cmolkg-1(molL-1)0.5。以20个玉米田间试验子粒相对产量、总干物质相对产量、无钾处理玉米吸钾量以及土壤速效钾、酸溶性钾和缓效钾作为参比标准,与AR0、-△K0和PBC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R0、-△K0与土壤速效钾、酸溶性钾、玉米子粒相对产量,总干物质相对产量和无钾处理玉米吸钾量之间达极显著相关(P=0.01),与缓效钾呈显著相关(P=0.05)。PBC与玉米子粒和总干物质相对产量之间达极显著相关、与土壤速效钾之间达显著相关。因此,AR0和-△K0能很好地反映土壤供钾能力,PBC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征土壤钾肥力。6个参比标准与AR0、-△K0和PBC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比简单地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要好,把AR0、-△K0和PBC结合起来综合说明土壤供钾能力和钾素的生物有效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Similar relative effects were obtained for plastic limits, percentage stable aggregates,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when a tropical red earth, consisting predominantly of kaolin and iron oxide, and a tropical black earth consisting predominantly of montmorillonite, were saturated with Ca, Mg, K, or Na ions or combinations of these. Plastic limits were independent of the nature of the saturation cations, but were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upon clay type. Percentage stable aggregates of artificially prepared aggregates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ere affected by the four cations in the order Ca = Mg > K Na and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lay type. Combinations of the four cations generally gave intermediate effects with Ca-saturated soils more susceptible to deterioration by K or Na than Mg-saturated soil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generally deleterious effect of Na ions and show that K ions have effects similar to Na on the properties investigated. They suggest that heavy potash fertilization without liming may lead to structural deterioration of these soils.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磷素是红壤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红壤磷素形态与转化问题的研究,对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用Hedley方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土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能明显增加红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和大多数形态有机磷含量;红壤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树脂磷和碳酸氢钠磷含量很少,铁铝结合态磷和残留磷含量很多;对有效磷(Bray磷)贡献最大的磷素形态是碳酸氢钠无机磷、铁铝结合态无机磷和存在于土壤团聚体内表面的有机磷。这对于了解不同施肥条件对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探索磷素消长规律、指导红壤旱地磷素管理等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