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垫跗螋是为害造纸原料荻和芦的害虫(蚜虫、蓟马、螨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洞庭湖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残杆、渣叶和土缝中越冬。成虫寿命第1代约4个月,第2代连越冬达10个月。雌雄性比约54。雌雄均可多次交尾,有的雌虫产卵后又可交尾。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平均39.3粒。卵期平均6.5天。若虫期第1代近4个月,第2代连越冬约9个月。大田消长主要受地势高低、洪水、农药、食物等因素影响。并对保护利用跗螋控制害虫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垫跗螋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的控制能力,在室内观察垫跗螋成虫对红脉穗螟幼虫的捕食行为,研究了其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垫跗螋成虫对红脉穗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2-3龄和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分别是Na2~3=1.2377N/(1+0.1150N),Na4~5=1.1601N/(1+0.1599N)。垫跗螋1 d内最大的捕食量理论值分别是10.76头和7.26头。  相似文献   

3.
甘蔗害虫优势天敌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 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 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 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 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拟垫跗螋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垫跗螋是为害造纸原料获和芦的害虫(蚜虫、蓟马、螨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洞庭湖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残杆、渣叶和土缝中越冬。成虫寿命第1低约4个月,第2代连越冬达10个,雌雄性比约5:4。雌雄均可多次交尾,有的雌虫产卵后又可交尾。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平均39.3粒。卵期平均6.5天。若虫期第1低近4个月,第2代连越冬的9个月。大田消长主要受地势高低、洪水、农药、食物等因素影响。并对保护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804N/(1 0.0108N),其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可达46.3头和19.9头。在15~30℃下,黄足肥螋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每头成虫在10、15℃、18℃、20℃、25℃和30℃下的取食量分别为3.3头、20.3头、23.8头、25.8头和27.0头。研究表明了黄足肥螋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虫生真菌是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害虫综合治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自1989年以来,从7种鳞翅目荻芦蛀茎害虫上分离到12种虫生真菌。 重点剥检3~5月上旬田间荻芦残茎及蔸茬、地下茎中罹病虫体。其它季节通过抽查剥检荻芦茎杆中幼虫和蛹,了解感染情况,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7.
素毒蛾 Laelia coenosa 是为害荻和芦苇的食叶性大害虫,间歇性暴发成灾。但在大发生年份,常伴随粉质拟青霉 Paecilomyces farinosus 的流行。此菌对压低虫口数量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对素毒蛾粉质拟青霉作了菌原的分离和形态观察、培养基比较试验和生物测验,其后又进行了田间寄生率调查和杀虫测验,现将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特定空间内,测定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两种蚜虫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管蚜不同密度值下的捕食量。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是从1到∞,EI值是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喜好捕食荻草谷网蚜明显高于禾谷缢管蚜;荻草谷网蚜数量不变,禾谷缢管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是从+1到0,EI值从-1到0范围内依次减少,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数量不变,荻草谷网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从+1到∞,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荻草谷网蚜。捕食量结果同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9.
芦毒蛾Laelia coenosa(Hubner) 又名素毒蛾,是危害荻和芦苇叶片的暴食性害虫。1985年湖南洞庭湖区各芦苇场,约有30万亩受到猖獗危害。荻和芦苇茎秆高达4—5米,每平方米有20株以上,在害虫大面积  相似文献   

10.
王宗典 《植物保护》1986,12(4):37-38
肾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是为害荻叶的害虫之一,严重时能将全部叶片食光,只剩主脉,汉寿县芦苇总场7个分场的0.4万公顷苇田,洞庭湖区的安乡、沅江,岳阳等县苇田里近几年来都不同程度受到此虫的为害;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山东、辽  相似文献   

11.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是一种原产于北美地区以悬铃木为食的林业害虫.该虫为世界性入侵害虫,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2006年该虫入侵我国后,已在多个城市发生为害.Tavella & Arzone[1]研究表明,许多天敌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捕食潜能,但有关蜘蛛对该虫的捕食作用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豆蚜Aphis craccivora、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是为害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是重要捕食性食蚜天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为明确南方小花蝽对豆科作物上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不同龄期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5龄若虫,雌成虫,低龄若虫。对豆蚜的捕食量均大于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量,对豌豆蚜的捕食量最小,雌成虫对以上3种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豆蚜63.69头/d、豌豆蚜36.23头/d和豌豆修尾蚜49.26头/d。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小花蝽龄期的增加而升高,相同龄期的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寻找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豌豆修尾蚜,豆蚜,豌豆蚜。南方小花蝽对猎物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干扰,当猎物密度不变时,随着小花蝽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小花蝽平均捕食量下降,其干扰反应符合H...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潜在控制能力,在温度19~31℃、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应用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的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64、1.50、0.77和1.09。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型,对猎物幼螨和雌成螨的控制能力最强;28℃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对侧多食跗线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攻击系数分别为0.45、0.97、0.79和0.82;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7.10粒、71.94、32.79和35.21头。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增加,捕食作用率下降,28℃时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345P~(-0.6278)。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有很好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不同龄期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2、179、204头。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 &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5074P-0.6627,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5.
葱蚜Neotoxoptera formosana (Takahashi)是少数几种为害葱属作物的世界性害虫, 为研究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葱蚜的生防潜力,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不同龄期若蚜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不同龄期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类型, 对1~2、3、4龄若蚜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471、0.295、0.619; 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41、0.094、0.051 d; 搜寻效应均随着葱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的日均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单头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 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169 6P-0.464; 在同一空间相同密度条件下, 食蚜瘿蚊3龄幼虫偏好捕食葱蚜4龄若蚜(选择系数Q=1.7), 对其他龄期若蚜无选择偏好性。综上所述,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潜力, 且对高龄若蚜的防控效果较佳, 在田间应用时需结合蚜虫发生情况确定食蚜瘿蚊的最佳释放量。  相似文献   

16.
华鹿瓢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鹿瓢虫Sospita chinensis Mulsant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松蚜等林业害虫,是一种颇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为了加以利用,我们自1979年至1980年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人工饲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迭球螋成虫对落叶松球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表明,迭球螋对落叶松球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a=a·exp(-b/N)计算出最佳寻找密度22.47头/皿;利用Holling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关系式S=a/(1+aThN)计算了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密度的关系为E=0.189 4P-0.3202;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为I=0.579 7lgP+0.000 8。  相似文献   

18.
摸清稻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类群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开展害虫综合防治所必须做的基本工作。1979年,我们对三里桥公社农科所的早插和迟插早稻、早插和迟插二季晚稻四种不同类型稻田共八块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共得捕食性天敌41种,其中蜘蛛类23种,食虫蝽类3种,瓢虫6种,隐翅虫1种,其它甲虫8种。对它们的消长情况及其与稻飞虱、稻叶蝉等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柑桔锈壁虱(Phyllocoptruta oleivorus Ashmead)是柑桔的重要害虫,目前生产上对此虫均采用化学防治。由于常年多次用药,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削弱了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因而不能得到满意的防治效果。1981年以来,作者在浙江黄岩桔产区开展生物农药杀蚜素防治柑桔锈壁虱的试验,在试验树上发现一种捕食性螨——镰螯螨(Tydeus sp.),对控制柑桔锈壁虱有较好的作用,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