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疫病~([1])。我国通过广泛推广应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以及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曾一度有效控制了PRV的流行,但自2011年以来,PRV变异毒株开始在全国猪场陆续暴发流行,其抗原性发生了改变,毒力和致病性均显著增强,传统疫苗对其不能提供完全保护~([2]),业界甚至普遍认为PRV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产业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集了猪伪狂犬病阳性样品,通过PK-15细胞对PRV流行毒株进行了分离培养、纯净性检验、中和试验鉴定、遗传进化分析和仔猪毒力试验,对我国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毒的遗传变异与毒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共获得6株猪伪狂犬病毒,其中SCY1株、HBA1株、JXN1株存在支原体或PCV2污染,SCHS株、SCM1株、JXHS株无外源污染,并能被猪伪狂犬病毒特异性血清中和。6个分离毒株的gB基因片段与JS-2012株的同源性为99.7%~100%,与Bartha K61株的同源性约为95%;g C基因片段与JS-2012株的同源性为99.5%~100%,与Bartha K61株的同源性为90.7%~91.2%;gD基因与JS-2012株的同源性为99.8%~100%,与Bartha K61株的同源性在98.7%~98.9%之间;gE基因与JS-2012株的同源性在99.1%~99.8%之间。用3株纯净毒株感染8~9周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后全部出现体温升高,部分试验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并死亡。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猪伪狂犬病毒与我国当前流行毒株的遗传关系接近,但不同毒株的毒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们国家新发的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与欧美国家猪伪狂犬病病毒经典毒株(Bartha-K61代表株)从基因型上来说,处于不同的分支,流行毒株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基因型,即基因Ⅱ型,而经典毒株属于基因Ⅰ型;但血清型并没有变化,Bartha株疫苗仍然有一定的保护力。现在,从爆发伪狂犬病的猪身上分离出的毒株来看,毒力普遍很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死亡为特征,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我国处于多年稳定控制的状态之后,2011年开始各地陆续有报道伪狂犬的发病流行。新的流行毒株不断被发现,对新流行毒株是否出现变异、毒力是否增强、现有疫苗能否提供保护、新毒株疫苗研制、猪场防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7):17-20
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病料接种PK-15细胞,通过PCR法、动物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PRV),命名为FZ-2012,经测定该病毒株TCID50为10-9.40/0.1mL。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将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与国内外已发表的2012年以来15个新分离毒株、11个经典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FZ-2012株gE基因序列全长1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与新分离毒株gE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6%~99.3%,与经典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8.6%;遗传进化关系表明,FZ-2012毒株与新分离毒株同属一分支,而与经典毒株分属2个不同分支。本研究首次报道福建省存在PRV新流行毒株,为丰富福建省猪伪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开发猪伪狂犬病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6):902-907
为了解山东省使用Bartha-K61疫苗免疫猪场猪伪狂犬病(PR)流行的原因,本研究对2013和2014年采自山东省免疫猪场的PR疑似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毒力基因gE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2株PRV,TCID50介于10~(-7.1)/0.1mL与10~(-9.5)/0.1mL之间。12株PR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100.0%和99.7%~100.0%;与亚洲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欧美毒株。gE基因的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包括本研究分离的12株PRV在内的所有42株亚洲毒株属于GⅠ型,所有欧美毒株属于GⅡ型。这2个基因型之间分别在第58,105,148,178,180,214,215,470,500,505,518,522,569位氨基酸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PRV欧美毒株与亚洲毒株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吉林省某地区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JL1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对PRV JL1株TK、gI、gD、gE和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内外毒株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JL1株TK、gI、gD、gE和gB基因与国内外其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96.4%~99.9%,98.8%~99.9%,98.1%~99.9%,98.4%~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4%~100%,94.3%~99.7%,97.3%~99.8%,95.7%~99.5%,97%~99.7%。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PRV JL1株gE基因第48位和496位各插入一个天冬氨酸(D),与流行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一致;同时gD基因、gI基因和gB基因分别有不同数量的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L1株与国内近年来分离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尤其与JS-2012流行毒株亲缘关系相对最近,而与国外分离的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远。通过对PRV JL1流行毒株的重要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进一步了解PRV变异情况,可为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防控以及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24-1329
通过查明辽宁省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传染来源及其病原变异情况,为建立有针对性的诊断与防制方法提供基础依据。采集辽宁某猪场疑似伪狂犬病病死仔猪的脑组织病料,应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分离培养,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病毒TCID50测定和动物试验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确认从辽宁省成功分离到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暂命名为PRVLN/1301株。应用猪伪狂犬病毒(PRV)标准株设计引物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gE和TK基因PCR扩增、T-A克隆、测序,成功扩增克隆出猪伪狂犬病病毒辽宁株PRVLN1301的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PRVgE基因存在第995位点由C-A的突变、第999位点由T-G的突变,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存在1个氨基酸L-Q位点的变化,即由亮氨酸变为谷氨酰胺,TK基因没有变异和缺失。说明该毒株与其他地区毒株为同一来源,但存在部分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10):11-14
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伪狂犬病免疫猪群相继暴发伪狂犬病疫情。为了探明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是否存在抗原变异,本研究从3个规模猪场3种PRV商品疫苗免疫的健康猪群中采集30份血清,经检测PRV gB ELISA抗体均为阳性,gE ELISA抗体均为阴性。采用PRV新流行毒株ZJ-01株和传统的LA毒株分别进行血清中和抗体测定,结果显示,3个毒株活疫苗免疫血清与ZJ-01株中和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其与LA株中和抗体效价。同时,ZJ-01株抗血清与ZJ-01株和LA株的中和抗体效价相似,其变异系数R值为0.2790.413,证明PRV分离毒株ZJ-01抗原性发生明显变异。本研究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探讨目前广西猪群中流行的PRVgE基因的变异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猪伪狂犬病(PR)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了广西陆川某猪场保育猪群发生呼吸道症状的肺脏组织,并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应用PCR方法对分离株的gE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证实分离到1个PRV毒株,命名为GXLC1。分离株在Vero细胞上增殖,细胞出现典型的病变;GXLC1株gE基因与GenBank上20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4.3%~99.6%;g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GXLC1株与2012年的国内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欧美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GXLC1株gE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较之国内经典强毒株有3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可能导致gE抗原性发生改变。本研究将分离到的1个PRV毒株进行了gE基因的分析,发现GXLC1株为近年来流行的变异株,gE蛋白在抗原表位区上有3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这是否会影响GXLC1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gE基因变异特征的分析和病毒的分离为进一步丰富广西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和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