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南省棉花生产持续下滑的局面,提出应加大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械创新和机制创新。改传统的麦棉两熟套种为多熟高效套种;改麦套春棉为春育夏栽麦棉连作;改人工移栽管理为机械化移栽管理。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以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为主体的种植模式,为河南省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移栽地膜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朱永歌,陈还堂,钱洪璋江苏盐城市经作站2240021选择优茬一般选择两熟套栽或一熟春茬。套栽选用前茬组合大(1.3~1.5m)、空幅大(空幅0.8m以上)、成熟早(5/20左右收获)、茎秆矮的田块。在麦油后移栽棉地区选用早熟油...  相似文献   

3.
春棉麦后大苗移栽增产技术韩海江,杨证明河南虞城县棉办476300棉花麦后大苗移栽,是利用中早熟春棉品种在麦收前育苗在麦后移栽的一种麦棉两熟种植方式。1989年4466.7公顷麦后大苗移栽棉,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032kg,产小麦4125kg,比夏棉麦后...  相似文献   

4.
两膜棉能促进麦套春棉增产张乃安,郭翠英河南通许县棉办452270麦套春棉常因小麦的影响,棉苗生长迟缓,伏前桃和伏桃减少,秋桃比例加大,致使产量不高,品质欠佳。通过多年生产调查,采用两膜棉是解决麦套春棉迟发减产的重要途径。1两膜育苗能促早发我县有麦套地...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种群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研究了北方棉区平作和麦套春棉治虫与不治虫共四种类型棉田的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平作春棉的始卵期较麦套春棉提早3~5d,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后者的终卵期较前者推迟10~15d;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和麦套春杯不治虫的百株累计总卵量分别增加了151.4%和160.7%,百株累计总幼虫量则分别增加了205.1%和280.8%。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不治虫二、三、四代棉铃虫卵及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增加了200.0%、110.0%和675.0%及148.0%、247.5%和8.5%,麦套春棉则增加了36,1%,38.9%和95.8%及64.4%、369.0%和31.6%;无论哪种类型的棉田,棉铃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的百株累计量均呈逐代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麦套棉的大面积推广,较好地解决了麦棉争地矛盾。但是,麦套棉普遍存在迟发晚熟问题,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近几年来,我县采用了以下几项促早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麦套棉早熟丰产。一、改棉花预留行不整地为施肥整地经多点试验证明,棉花播种前7~10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施氮3375~4875kg·hm-2,为江苏里下河棉区麦套移栽地膜棉花的适宜密肥组合,在使棉花群体质量得到优化的同时,能有效地获得优质与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8.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走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走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走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走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的主产棉区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麦套移栽棉模式逐步被目前的油后棉移栽棉模式取代。油后移栽棉较麦套移栽棉生育期推迟 ,棉苗缓苗期长、现蕾迟 ,有效开花结铃期缩短 ,后期易脱肥早衰。但我们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油后移栽棉全生育期的时间间隔较短 ,生育进程较快 ,结铃集中 ,无论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 ,最终多数与麦套移栽棉相近。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套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措施 ,仍能实现优质、高产、不晚熟的目标。1选择中熟偏早类型品种油菜应选用成熟较早的甘蓝型品种 ,5月 1 5日前后可收获 ,有利于油…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棉麦(油)两熟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棉产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棉麦(油)两熟乃至多熟制栽培。1986年以来,在全省棉产区实行了四改,即改春棉一熟制为粮棉两熟制;改不完全两熟制为完全两熟制;改前茬作物的低产、低值短季品种(如白菜型油菜、大麦等)为高产、高值中熟品种(如甘兰型油菜、小麦等);改直播套种的常规植棉技术为育苗移栽接茬连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黄淮地区育苗移栽促早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5月上旬温度偏低(17.7℃)情况下,采用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加两膜,每天提高5cm地温1.8~3.3℃,20cm地温1.5~2.3℃,有效地缩短缓苗期,促进棉苗早发。  相似文献   

13.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5的选育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35是针对黄淮棉区麦棉春套和新疆南疆一熟棉区需要选育的陆地棉中早熟品种。1990年以早熟、丰产品系中23021(组合:{[(陕4×唐古拉斯)西农中3]×中棉所10}×中棉所16)为母本,以抗病、优质杂交材料(中棉所12×川1704)为父本杂交,通过秋季南繁加代、春季3-2式麦棉春套生态条件的选育,1995年育成早熟、丰产、适应麦棉春套的棉花新品系中9409及姊妹系中9418。1999年4~5月先后通过河南、山东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中棉所35。1 产量表现从表1中可知,中…  相似文献   

14.
自七十年代后期,江苏省沿江棉区普遍推广了棉花塑膜棚架育苗。麦行套栽棉,一般较麦行直播棉增产二成以上。但这一地区人多地少,棉花育苗占地相当于棉田面积8~10%,加之麦行套栽棉花时对麦子有损伤,影响了夏粮产量。有鉴于此,不少棉农改棉花麦行套栽为麦后移栽,前茬麦子由宽幅条播改为满幅密播,一般麦子增产35%左  相似文献   

15.
荣青海  李保英 《中国棉花》2002,29(10):33-3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提高,麦套春棉已成为安阳地区棉花栽培的主体形式.本区常年植棉面积6.7万公顷左右,其中80%为麦套春棉.为有效解决麦套春棉晚发迟熟问题,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探讨了麦套春棉"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促早栽培技术,对实现棉田高产优质高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棉花大钵育苗移栽技术及其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大钵育苗移栽技术及其优势①卢元华湖北沙洋苗子湖农场生产科431711近几年常规的营养钵育苗移栽在我区的4~5月份常遇到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棉苗缓苗期长甚至死苗。针对此情况,通过几年的摸索,将常规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改成大钵育苗移栽。实践证明,棉花...  相似文献   

17.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育特点的调查研究,针对麦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提出在栽培管理上应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当增加密度,以密补迟;加强管理,以管促早;主攻伏桃,争早秋桃,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等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移栽地膜棉配套工序石高圣江苏省靖江市农业局214500通过1994~1995两年的实践,移栽地膜棉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分解移栽时的用工量,减轻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移栽质量。1留茬种麦。麦套棉比麦后棉早15~20d,有利棉苗早发。种单行棉花,以93...  相似文献   

19.
育苗移栽棉花早发早熟的生育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膜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是克服早春低温,实现早播早育苗,缩短套作棉共生期,延长麦后棉生育期,解决两熟矛盾,充分利用棉花有效生长季节和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育苗移栽棉一般比直播棉增产20~30%。塑膜育苗移栽棉之所以早发早熟,这与播种以后覆盖透光率大和不透气性的塑膜有关。塑膜具有增温保温保湿性能,利用日光能转化成热能,提高床内日均温,促使棉子  相似文献   

20.
我县小麦套种夏棉已有10年的历史。两熟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夏棉品种已由中棉所10号更换为中375。目前麦套夏棉仍处发展趋势。夏棉的生育特点既不同于一熟春棉,也不同于麦套春棉。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述如次。1、适期播种。据山东省气象局农气研究室分析,夏棉播种至初霜≥0℃积温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