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刘志忠 《林业科技》1994,19(6):32-33
择伐伐区可燃物点烧对林木的影响刘志忠(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择伐(含间伐、营林抚育伐)伐区堆集的大量采伐剩余物,是形成高强度森林大火、致死致伤林木的物质条件。管理并减少这类可燃物,具有清理林内卫生、降低林内火险等级、促进林木生长、减少病虫鼠害寄栖地...  相似文献   

2.
计划烧除是指在既能将火限制在预定区域内,又可使该火产生资源管理所需要的火强度和蔓延速度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对自然或人工改变状态下的野生地可燃物进行控制性用火。烧除的目的在于科学地用火,以最小损失和合理费用实现最大收益。计划烧除可分为低强度计划烧除和高强度计划烧除。本文中低强度计划烧除,是指在不损害优势林木的树冠、树干或不造成其他重大火灾损失的情况下,烧除树冠下地面积累的可燃物、林缘的沟塘草甸、道路两侧的杂草以及一些荒地、茬地和牧场等,达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防止病虫害发生以及其他生产性等目的。内蒙古地区低强度计划烧除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火灾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深远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简称“五·六”大火。本文按照火特征(可燃物积累、气候气象条件、人类点火活动)的角度,复盘1987年春“五·六”大火的发生条件,分析大火迅速蔓延、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大的原因。同时梳理当时火灾应急响应与处置过程及其中暴露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未来防范此类灾害型森林大火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火灾的发生取决于3个因素:(1)林内外可燃物;(2)合适的气象条件;(3)野外火源,这3个因素同时具备就有林火发生,缺任何一个因素林火也烧不起来。森林防火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设法破坏这3个因素,使森林不具备燃烧的条件。就我国目前防治森林火灾的形势来看,依然存在着发生大火的潜在危险。1森林可燃物超载,提供了森林大火燃烧的物质基础自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森防指挥部的领导下,经林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火灾次数、火灾面积都降了下来,多年来很少着大火。但事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林火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7年大兴安岭两场大火的火烧迹地调查和2007年春季火险分析,发现这两场大火都发生在高火险时段.火烧类型以地表火为主,火后大部分林地地表可燃物载量减少,但落叶松纯林在中度和重度火烧后地表径级可燃物栽量增加.针对大兴安岭林区林火蔓延快、容易发展为大火的特点,建议改进森林火险预报技术,加强可燃物管理,提高初始扑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五.六”大火前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可燃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燃物积累过多是酿成“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的基本物质条件,因此,对大火前后可燃物调查分析,是研究火行为的首要条件。在今后的林火管理中,定期调查可燃物积累情况,通过营林用火等科学方法减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根据森林燃烧环网的原理,在同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燃烧环是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基本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可燃复合体。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变化与森林燃烧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森林防火基本任务之一旨在调节森林可燃物的数量,而营林用火则是减少可燃物积累主要技术措施;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通过物候相既可掌握什么类型可燃物可以点烧,又可选择最佳点烧条件,如草甸、林缘、林内等地段可燃物类型不同,点烧时段不同;点烧方法将直接影响用火效益,因此,只要掌握上述三种要素,就可将火行为指标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中低强度(300~2000千瓦/  相似文献   

8.
航空计划烧除森林可燃物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计划烧除、点烧迎面火的效率,而且可增强预防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目前,航空计划烧除森林可燃物是利用飞机及安装在飞机上的点烧设备来完成的,点烧设备由投掷器和点火球两部分组成,而点火球内化学药剂的配比是确定点烧设备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清理和计划烧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并维护改培型蒙古栎生物防火林带,对建设前后防火林带的林分结构、可燃物载量及土壤环境等因子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防火林带内优势树种基本都是耐火树种,建设和维护防火林带的过程中,胸径〉2cm的乔木树种未发生明显变化;林带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可燃物载量大幅减少,一般在2t/ha以下;卫生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可有效地阻隔低强度地表火和地下火的蔓延,并可以此为依托采取适当措施有效控制高强度森林大火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森林计划烧除试验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林计划烧除试验分析 (一)不同坡向及一天中最佳点烧时间对计划烧除的影响本研究从1988年6月开始,在西昌磨盘林区建立林火生态定位观测站,开展林内、林外气象对比观测;17种可燃物含水量动态测定;不同森林类型可燃物数量及热值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害可燃物积累动态的研究;并于同年12月26日至31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计划烧除小面积试验。试验研究区本底基础数据见表4和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德化县近年来林缘农事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案例,分析林缘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结合德化县实施的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试点,探索烧除技术措施,为福建省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市森防指和黑龙江省森保所紧密合作,大面积推广营林用火新技术,对减少和控制我市森林火灾起到明显的效果,也为森林经营闯出了一条新路。多年来,我们利用点烧地段和周围环境的湿度梯度指标,安全地进行了点烧控制线和大面积普烧。具体地说,在枯霜期,由于有“霜打洼地”现象,沟塘草地的草本植物先枯黄,可燃物含水量少,即湿度小,林内因受树冠遮挡,仍为绿色植物,可燃物含水量多,即湿度大,林内外出现明显可燃物的湿度梯度,林内成为点烧沟塘的依托。在春  相似文献   

13.
计划烧除的作用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烧除是管理森林可燃物、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防治病虫害、促进山林复壮更新的重要措施。文章回顾了计划烧除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计划烧除的应用及研究,总结出实施计划烧除的主要技术及操作程序,论述了国内目前计划烧除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08~2011年在西双版纳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的了望台和曼稿老一号桩、勐养子保护区的莲花塘和关坪等地实施有计划地林下可燃物烧除,调查监测计划烧除前后动植物的变化情况,对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有大型食草哺乳动物3科5种;在原生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及荒地(灌丛)3种生境中,烧除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都有所增加,增加值为0.04~0.2,其中,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以及优势度变化最大的是在次生林中(0.26),其次是在荒地、灌丛中(0.07)。认为林下可燃物烧除加速了可燃物的更替,改善了动物的食源供应,提高了生境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蔓延速度是反映林火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森林可燃物的混合比例、载量和地形坡度等对林火蔓延速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点烧试验,分析可燃物混合比例、载量及坡度对油松、辽东栎凋落可燃物火烧蔓延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燃物火烧蔓延速度的变化范围在0.17~2.85m min~(-1)之间。(2)载量对蔓延速度有极显著影响,载量越大,蔓延速度越快;(3)坡度对火蔓延速度有显著影响,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可燃物的针阔混合比例对火蔓延速度无显著影响,随着可燃物中针叶比例的增大,可燃点烧蔓延速度有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计划烧除中易引起失控跑火,造成森林资源破坏问题,在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范围内选取林缘、林农林牧接壤区、重点资源保护区,设置12块样地,进行了便携式森林消防阻隔带实用技术研究.研究通过标准地取样进行可燃物载量回归分析、人工和消防阻隔带开设隔离带对比、大气质量监测等,得出以下结论:(1)林缘地可燃物载量与灌木、草本相关性明显,活可燃物是影响林缘地可燃物载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回归模型可以科学确定森林消防阻隔带的可燃物载量使用上限.(2)采用森林消防阻隔带开设隔离带,比人工开设效率提高66.75%,且能够提高安全性.(3)森林消防带应用于计划烧除技术,对环境的负效应不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大火使森林片刻化为灰烬,森林火灾构成对森林的重大威胁。为了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保护人类文明,笔者结合森林防火工作实际,谈谈森林火灾扑救的几个问题和同仁共同探讨。一、以打为主,打烧结合一个大的火场,由于山形地势,风速风向、可燃物等不同,灭火就要以打为主,打烧结合。弯曲度不大的火线直接扑灭;一条条向前推进的小火线用点烧方法,把外线火扑灭;密林中燃烧的火,在火的前方有条件灭火处,点烧一条火线,将外线火扑灭。灭火指挥员和指战员一定要掌握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合理用兵,巧打善战,注意做到:  相似文献   

18.
迎面火点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迎面火是指对任何森林火,在火头前适当地方人工点烧一条火线,两火相撞后使林火熄灭。而如何选择点火地点则是非常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本文对适合北方林区点烧迎面火的距离问题做了探讨。1 点火原理 由于迎面火向野火烧来的过程中,已将火头前的可燃物烧净,因无可燃物可烧,两火相撞后自然同时熄灭。 野火的主火头燃烧时,形成空气热对流运动,火墙两侧的冷空气向燃烧中心汇聚,燃烧越猛烈,对流越强,火头向前烧的越快,火墙也变厚。此时正可恰当地利用火头前的空气对流,在适当的地点点烧迎面火。2 迎面火点烧距离的选择 火头前可划…  相似文献   

19.
过火林地木炭含量与重烧复燃现象的关系伊春航空护林站李长权带岭林业干部管理学院史永纯笔者通过多年飞行观察发现一些林地过火以后,烧除了林内多年积累的枯枝落叶等危险可燃物,清理了林内卫生环境,减少了林内可燃物载量,降低了火险隐患,而林木受害程度并不大。这种...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景谷县思茅松林为典型案例,从追求最大固碳效率为出发点,研究和评价计划烧除林和常规林2种森林管理模式林下各类可燃物含水率、载量、碳贮量和腐殖层厚度等。试验结果表明:经计划烧除后林下枯落物载量和细小可燃物载量跟常规林没有明显区别,且可燃物载量变化幅度相对稳定,但腐殖质层的高载量致使林下可燃物载量比常规林高2.92t.hm-2,平均碳贮量比常规林高1.943 t.hm-2,且腐殖层厚度比常规林厚0.526 cm,说明计划烧除可增加森林的固碳量,达到森林增汇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