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监测按速生丰产林标准营造杉木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情况,依国家造林项目环境监测方案,在项目区中部,师宗县高良乡设里村罗尼沟,分别在台地整地、全垦整地、对照三个小区,设立了面积为20m×5m的一组径流观测样地,经1993~1995年三年观测,结果是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台地整地大于全垦整地,对照最小,但均属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2.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保山砂页岩发育的山地红壤进行不同整地方式营造蓝桉林,经过三年的监测研究表明:未整地自然土壤侵蚀量达1.657~1.402t/hm2·a,有机质流失量达80.483~68.113kg/hm2·a,土壤肥力退化显著;撩壕整地及挖塘整地造林当年土壤侵蚀量分别达3.366t/hm2·a及2.464t/hm2·a,均属轻度侵蚀级,第二年土壤侵蚀量为0.592t/hm2·a及0.367t/hm2·a为微度侵蚀。有机质流失量为75.811kg/hm2·a及47.122kg/hm2·a。随着桉树幼林生长,林地覆盖度和地表稳定程度增加,土壤侵蚀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4.
加勒比松林地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阳江设点监测加勒比松林地水土流失状况。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采伐后迹地采用除杂、炼山、挖大穴营造的加勒比松林,当年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其固体径流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均显著大于无造林(对照)地;它们的年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随年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地土壤水土流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毛竹林地土壤流失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林地坡度是影响林地土壤流失的主要因子,坡度在30耙陨鲜?极易造成林地土壤冲刷;地表覆盖能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中的泥沙含量;大雨、陡坡、全垦造成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杉木造林水土流失监测与环保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在湿地松示范林内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结果显示:造林区全年地表迳流为179.9t/ha,对照区为285.5t/ha,对照区比造林区高58.7%;固体迳流量造林区为0.0731t/ha,对照区为0.1343t/ha,对照区高于造林区83.3%;养分流失量对照区为19.9853kg/ha,造林区平均为11.8085kg/ha,对照区高于造林区69.2%。造林区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水土流失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试验区不同造林类型、不同造林年限、不同坡度的泥沙流失量的观测,进行水土流失分析,得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结论:①坡度为18°的新造林地比坡度为22°新造林地水土流失少35.42%。②2年生林分与1年生林分比较,水土流失大为减少,水土流失减少了95.00%~96.77%,与天然林相比已无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刘群华 《热带林业》2003,31(3):43-44
杉木造林从采伐迹地的林地整理到幼林营造抚育全过程应用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本文通过6年的试验表明,与传统营造林方法比较,不影响造林的成活率,6年生的幼龄杉生长良好,能保持原林木伐后的林地枯落物,较好地保护了山地土壤,能节约造林抚育成本费用30.4%,效益比较显著,是一种可值得推广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选择2种水土流失严重的立地崩岗地和河边滩地进行绿竹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立地条件下,绿竹均能生长良好,母竹成活率、出笋率均在95%以上;绿竹在河边滩地的生长状况好于崩岗地。因此,绿竹可以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杨一帆  黄伟 《绿色科技》2013,(6):232-234
指出了当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由于水土流失每年造成的土地退化相当严重,这严峻的局势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介绍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相结合,通过RS快速获取水土流失区的空间信息,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分析,对我国南方水土流失高发区进行监测、预报的目的。通过GIS与RS获取空间信息,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监测预报,发现降雨量、坡度和土壤要素等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显著,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定量监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定位监测与跟踪调查、临时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监测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退耕区内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沿海砂质地风大、高温,土壤贫瘠,乡土阔叶造林树种选择困难.通过4年10个树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表现为杂交相思(Acaciamangium×A.auriculaeform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铁刀木(Cassia siame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灰木莲(Mangleitia glauca)>越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austro-cochinchinensis)>稠木(Lithocarpus thalassic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墨西哥洋椿>(Cedreia mexicana)>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杂交相思生长量虽然大,但干形差、耐寒性差,成活率偏低.枫香生长量大,保存率高、干形好、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小,林相整齐,可作为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在广西南部沿海地区推广造林.灰木莲、米老排和铁刀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中等,保存率中等,干形一般,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大,但林相整齐,可选择立地条件稍好地段造林.红锥、稠木、墨西哥洋椿、顶果木、越南青冈生长差,保存率低,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大,林相差,不宜在广西沿海砂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14.
1998~2007年,调查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蚂螂河经营所试验小区中采用不同整地栽植方法营造的红松、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当年成活率、3年保存率、现存株数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干旱、瘠薄的阳向陡坡造林地上采用深坑逆坡整地、靠壁深栽的方法营造的樟子松,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2个树种。这说明阳向陡坡瘠薄地上造林,樟子松是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乌江峡谷瘠薄地立地条件相似的两个试验点上进行的造林整地试验,对供试树种造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乌江峡谷瘠薄地造林整地以鱼鳞坑整地方式为首选。刺桐、柏木、黄花槐在乌江峡谷瘠薄地造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东辽县于199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消灭宜林荒山荒地的奋斗目标。但零星小块贫瘠荒山还有4.5万亩,有低质低产林6.5万亩。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山区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从1991年开始,我们对贫瘠荒山进行了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紫色丘岗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衡南县紫色丘岗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对象,采取先种草、栽灌木然后造林人工促进自然演替的方法,进行了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经过6年试验表明,植被盖度由原来的10%提高到91%,植物种类由30种增加到71种.从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看,在各种树木、草木配置模式中,以草、灌、乔配置模式最佳,草、灌配置模式次之,草本模式较差.  相似文献   

18.
分层抽样法在退耕还林工程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分层抽样技术,计算出了既定可靠性下,退耕还林工程(陕西富县2002年)造林地监测样点的样本容量。在90%可靠性和92%的估计精度下,退耕还林造林地植被盖度估计值和误差限分别为15.81%和1.2%;在90%可靠性和90.52%的估计精度下,土壤侵蚀强度估计值和误差限分别为1715.14 t/km2和162.595 t/km2。  相似文献   

19.
就秃杉的引种栽培、生长习性、无性繁殖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秃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容易。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2年对岩桂人工林主要生长区降雨、地表径流、泥沙含量的观测和3种栽培模式水土流失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2个重要结论:①3年生林分与2年生林分比较,水土流失大为减少,岩桂纯林模式水土流失减少了91.81%,岩桂 白犀草模式减少水土流失为88.97%;②林草栽培模式较农耕地模式水土流失减少,岩桂纯林和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模式水土流失均比未停耕农耕地有较大程度减少,2年生岩桂纯林水土流失减少35.3%,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水土流失减少34%,3年生岩桂纯林水土流失减少88.11%,岩桂 白犀草混交林水土流失减少83.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