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05,30(9):26-27
6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鱼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由于黄颡鱼人工养殖放养密度增加,在鱼种和成鱼养殖中,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流行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鱼病预防。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鮰实用养殖技术(六)──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显得突出,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落实好防病治病的措施。一、病毒性疾病病原:斑点叉尾病毒(CCVD)病状:病鱼皮肤及...  相似文献   

3.
草鱼是整个养殖品种最易感染疾病的一种,特别是出血病,流行范围极广,死亡率高达80%以上,并能诱发烂鳃、赤皮、肠炎等病。其病症表现为①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呈暗黑而微红,将皮肤剔除后,肌肉呈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病情严重的全身出血,呈鲜红色。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口腔、下腭、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的基部出血,有的鳞片也出血,肌肉局部点状出血或全身出血。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出血都不甚明显,但肠道局部出血或全部出血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受到了广大渔民的重视,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鱼回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等寄生虫。今年,笔者就诊了某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鱼回的一种出血病。病鱼症状为:口腔、下颌明显充血,部分鱼鳍条上有出血点,体色变浅、变白。鳃丝多数充血、少数失血变浅。胃鼓气、充血;肠道充血或出血,肠道有大量淡黄色粘液或脓液。肝脏大部分肿大,呈暗红色,肝瘀血、脂肪病变;少数肝脏不肿大、呈土黄色或完全失血呈浅白色。…  相似文献   

5.
鲑鳟鱼是优质的冷水鱼类 ,欧美国家养殖极为普遍。我国从上世纪 5 0年代开始养殖虹鳟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随着渔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鲑鳟鱼类的养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养殖品种也由单一的虹鳟扩大到金鳟、银鲑、大西洋鲑等。但在养殖过程中鲑鳟鱼常常因病害造成大批死亡 ,经济损失较大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无病先防 ,有病早治 ,防重于治的原则。现将近几年来在养殖过程中积累的防治经验简述如下 :1 工具消毒 :鲑鳟鱼养殖常用工具消毒非常重要 ,如果病鱼用过的工具不经过消毒而使用就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 ,引起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鲴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在鱼病防治施药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取系统的有侧重的预防措施,运用科学全面的施药治疗方法,才能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鱼病,降低疾病死亡风险,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1鱼药的选择选用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卫华  于勇 《淡水渔业》2003,33(2):16-17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Ah)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鱼共患病的病原菌 ,可以感染多种鱼类并造成大量死亡 ,是无脊椎动物 (如虾)和脊椎动物 (如鱼 )养殖的一大杀手。 2 0 0 2年 9月江苏省东台市某养殖场养殖的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杂交鲟 (bester)发生大量死亡 ,病鱼的主要症状为病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 ,肛门红肿。剖检有淡红色腹水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有坏死灶。肠系膜、脂肪组织和生殖腺等有出血班。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 ,并充满泡沫状粘液…  相似文献   

10.
6鱼病防治黄颡鱼的鱼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由于黄颡鱼人工养殖放养密度增加,在鱼种和成鱼养殖中,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流行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鱼病预防。6.1预防措施1)彻底清理鱼塘,严格清塘消毒。2)鱼种放养时,用20 ̄30g/L的食盐水消毒。3)投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种。4)不要投喂从污水中捞来的水蚤、水蚯蚓等,投喂人工培育的活饵料。5)不喂变质的饲料,贯彻“四看”、“四定”的投饲方法,肥料经充分腐熟后再下塘。6)调查本地区的鱼病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泼洒生石灰、敌百虫、强氯精、硫酸铜…  相似文献   

11.
鱼一旦生病往往很难及时发现.确切诊断也比陆生动物困难。病鱼无法如猪、牛一样逐一强行灌、喂药或打针,只能让其自主吃入。然而,病鱼大多已失去食欲,即使投喂药饵,也很难进入鱼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全池泼洒药物或药液浸洗,仅能对鱼体表和鳃部病患有效,但此法只适用小面积池塘和集约化鱼池,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水库很难使用。鱼若患病,难以进行隔离治疗,易传播蔓延或暴发流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防治鱼病要特别注重预防,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暗纹东方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刺激隐鞭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等症,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供广大养殖工作者参考。1小瓜虫病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孢,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效果显著。(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0.7克/米3全池泼洒,效果显著。2指环虫病病因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发此病。症状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治…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是团头鲂养殖生产中危害较大的疾病,发病后常造成鲂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生过程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一、致病菌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二、发病症状在慢性感染初期或急性感染时,病鱼上下颌、口腔、腮盖、鳍基部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眼眶下缘点状充血,肠内尚有少量食物。慢性感染后期,病鱼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鱼体表严重充血,甚至出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淡红色透明腹水,肠道积水,腮、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发病严重时病…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兴起,养殖的规模和产量较过去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病害的增加,影响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效果。现对黄颡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以介绍。1肠炎病1.1发病症状肠炎病是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在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在河北、辽宁部分大菱鲆养殖场相继发生了养殖大菱鲆"红嘴病",并造成较大伤亡.该病主要危害50~150 g鱼种,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吻端及腹面上颌出血,部分鱼鳃盖有出血的溃烂小凹洞,口腔内出血,部分病鱼眼睛肿大突出、挑破外膜内有大量脓液,肠道充血无食物,肠道末端有少量粘稠液体,肝脏充血、色暗淡呈糜散状,脾脏肿大发红.对该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药物防治实验.  相似文献   

17.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杨治国 《淡水渔业》2001,31(5):40-41
20 0 0年 9月 11日 ,河南信阳和厚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的俄罗斯鲟、杂交鲟突然发病 ,4天内死亡 82 0尾 ,重达 5 5 0kg。病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 ,肛门红肿。剖检有淡红色腹水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有坏死灶。肠系膜、脂肪组织和生殖腺等有出血斑。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 ,并充满泡沫状粘液物质。我们取濒死病鱼肝脏级织印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发现有许多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经分离培养、生理生化试验及动物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及发展展望(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病害防治 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水体一般在1000米3/箱以上,网具高达7-8米,网箱内鱼类养殖密度高、容量大,因此,鱼病防治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头等任务,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网箱养殖鱼类总是进行群体治疗的,为治疗而投放的药饵,大部分不能被病鱼有效摄食。对于外用药物在深水网箱中使用效果就更难保证。多年来实践证明,只有重视预防,把问题解决在发病之前,才能避免由疾病所带来的损失。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相似文献   

19.
在鱼苗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营养阶段和分塘后初期,鱼苗易发生鳃霉病,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呼吸,严重时可导致鱼苗暴发性的急剧死亡。笔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症特征]鳃霉病的出现往往表现为急性型。病鱼表现:食欲减退,行动迟缓,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在白色,严重时整片鳃呈黑色,有时有点状出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烂;显微镜检查可见鳃小片肿大粘连或鳃丝坏死崩解,鳃丝中有大量鳃霉菌丝贯穿缠绕,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常出现暴发性的急剧死亡。[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养殖品种。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成鱼个体适中,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斑点叉尾的鱼病防治将成为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