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HPLC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猪肉样品中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9以上,最低检测限泰乐菌素为2.5μg/kg,泰妙菌素为0.5μg/kg,加样回收率均在85.37%至87.91%之间,均可用于同时检测猪肉中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的残留。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猪饲料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HPCE检测方法.确定了该过程中缓冲溶液的pH、缓冲溶液类型及离子强度等电泳条件,同时对毛细管长度、内径及分离电压等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分离的最优条件:在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内径75 μm,分离电压25 kV,40 mmol/L磷酸氢二钠-20mmol/L柠檬酸(pH2.5)缓冲液条件下,3种药物在15 min内得到完全分离.3种药物在10~100 μg/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3;饲料中螺旋霉素检测限为3.0 μg/g,替米考星检测限为5.0μg/g,泰乐菌素检测限为8.0 μg/g,添加回收率在74.5%~87.4%,方法的日内变异系数<8.1%,日间变异系数<7.0%.本方法简单快速,分离环境为水相,经济又环保,适用于大量样本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泰乐菌素药渣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建立了泰乐菌素药渣残留量测定的分析方法。泰乐菌素在6min内完全检出。线性范围为0.5~20.0mg/L,相关系数为0.999 8,最小检出浓度为0.1mg/L。将该方法应用于泰乐菌素测定上,回收率介于98.3%~100.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对制备出的复方泰乐菌素颗粒剂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泰乐菌素颗粒剂中的泰乐菌素和黄芩苷含量。建立复方泰乐菌素颗粒剂的紫外检测方法,泰乐菌素的平均回收率96.90%,日内平均RSD为0.0903%,日间平均RSD为0.1563%,泰乐菌素平均含量为97.0 mg/g;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1.35%,日内平均RSD为0.5553%,日间平均RSD为0.4808%,黄芩苷的平均含量为57.1 mg/g。粒度、干燥后质量损失和溶化性符合要求。经筛选后处方制备的复方泰乐菌素颗粒剂符合品质要求和含量要求,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针对鸡粪中泰乐菌素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向鸡粪中添加1%(A1)和5%(A5)的腐植酸避光培养30 d,分析鸡粪中泰乐菌素、pH值和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探究腐植酸对泰乐菌素降解以及对鸡粪pH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对鸡粪pH无显著影响;添加1%腐植酸对鸡粪电导率下降和泰乐菌素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质谱检测泰乐菌素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兽医学领域的泰乐菌素具有中谱抗菌功能和动物生长促进作用,在各种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和环境行为备受关注,质谱检测技术由于具有高效、稳定、高灵敏度等特点,成为泰乐菌素检测的主要手段。重点介绍2011年以来不同基质中泰乐菌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LC-ESI-MS/MS、LDTD-APCI-MS/MS、LC-SALDI-MS、LC-Q-Orbitrap等各种质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泰乐菌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发酵法生产泰乐菌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药渣,因残留抗生素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采用微生物法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结果表明:从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土壤中分离筛选到l株高效降解药渣泰乐菌素的菌株,经16SrDNA 鉴定为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该菌株适宜生长pH值为6.0~7.0、温度为30~35℃.在30℃、pH6.5条件下,将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按质量比为10%的量接种于含50 mg·L-1泰乐菌素培养基中,经48 h发酵处理后,95.2%的泰乐菌素被降解.提示利用微生物法可有效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泰乐菌素发酵液油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泰乐菌素发酵液中的油含量。[结果]该法在油含量为0.6~6.6 g/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1.02%。[结论]该法精密度好、准确性高,可用于泰乐菌素发酵液油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用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双苯甲亚胺(Hoechst33258)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双苯甲亚胺与DNA之间既有嵌入作用也有静电作用;三维光谱证实体系的荧光对光散射的测定不产生干扰. 优化条件下, 测定DNA的线性范围为0.1~2.0 μg/mL, 检出限(3σ)为0.03 μg/mL, 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回收率在95.2%~109.3%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  相似文献   

10.
运用HPLC测定四川境内乌头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 实验以C8色谱柱为固定相, 为乙腈-甲醇-缓冲液(8∶39∶53), 缓冲液为0.2%冰醋酸, 用二乙胺调pH值至5.41; 流速为1.0 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31 nm. 所得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11.968~299.2 μg/mL、 5.552~138.8 μg/mL和 7.168~179.2 μg/mL(r=0.999 52, 0.999 57, 0.999 56, n=7); 检测限分别是0.4787 μg/mL、 0.2776 μg/mL和0.7168 μg/mL; 加样回收率为 95.36%~101.77%, RSD均小于5%. 结论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 便于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