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的贮藏     
一、耐贮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番茄耐藏性差别较大,选用耐藏性好的品种,能够延长贮藏期限。实践证明,早熟品种以及皮薄的品种耐藏性较差;而子室少、种子腔小、皮厚、肉质致密、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耐藏,如桔黄佳辰、满丝、苹果青等。二、果实的成熟度及其贮藏的环境条件果实成熟度不同,贮藏条件也有所不同。按其贮藏特性,可将番茄分成五个成熟阶段:绿熟期、微熟期(顶红期)、半熟期(半红期)、坚熟期(红而硬)、软熟期(红而软)。半熟期至坚熟期,果实正处于呼吸跃变时期,即  相似文献   

2.
一、贮藏特性 番茄又称西红柿,是冷敏作物,果实为呼吸跃变型。番茄的成熟阶段分为:绿熟期、微熟期(顶红)、半熟期(半红)、坚熟期(红而硬)和软熟期(红而软)。番茄的呼吸高峰始于微熟期,半熟期达到高峰,此时品质最佳,以后呼吸下降,逐渐衰老。若采取措施,抑制过程,可延迟衰老,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3.
冯双庆 《农家致富》2007,(15):36-37
一、贮藏特性 番茄原产于热带地区,是冷敏感作物,长时间低于8℃会发生冷害,果实局部或全部呈现水浸状凹陷,蒂部开裂,表面出现褐色小圆斑,不能正常完熟,易感病腐烂。番茄的成熟阶段分为:绿熟期、微熟期(转色期至顶红期)、半熟期(半红期)、坚熟期(红而硬)和软熟期(红而软)。长期贮藏的番茄应在绿熟期采收。  相似文献   

4.
<正>一、贮藏特性番茄果实的成熟期可分为绿熟期、微熟期(转色期至顶红期)、半熟期(半红期)、坚熟期和软熟期等。鲜食番茄应达到半熟期至坚熟期,但这种果实已进入呼吸跃变后期的生理衰老阶段,即使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也难以长期贮存。绿熟期至顶红期的番茄果实耐贮性、抗病性较强,能在贮藏中完熟,可以获得接近在植株上充分成熟的品质。所以,长期贮藏的番茄应在此时采收,并在贮藏中使其尽可能地滞留在这个阶段,实践中称之为"压青";到贮藏结束时,再使果实达到坚熟期程度。因此,如何拉长压青期,又要保持其具有  相似文献   

5.
一、绿熟期番茄耐储藏番茄成熟的过程可分为绿熟期、初熟期、半熟期、硬熟期、完熟期五个阶段。绿熟期番茄果实已充分长大,果硬,果皮变成浅绿色,果肉变成浅黄色;初熟期番茄表面开始转色,果面约有1/4已着色,大多在果顶部分先呈红色;半熟期番茄果身已经半红;硬熟期番茄果面基本变红,但仍有一定的硬度;完熟期番茄果身全部变红、变软。番茄可以采收红熟果,也可以采收绿熟果后人工催熟。  相似文献   

6.
番茄品系红熟果实耐贮性的优选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因子的交叉试验设计对12个番茄品系的红熟果实在2个环境因子(温度和冷害)4个处理条件下贮藏21d的耐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每2个因子的效应之间无互作,贮藏温度11~13℃为红熟期番茄果实近距离储运、短暂市场仓储的最适温;在2~4℃下,番茄坚熟果会受到冷害;采用结合分析变质率、变质指数和好果率的方法优选出以下耐贮性好的品系:YH02-6、YH02-2、YH02-9、YH02-8和YH02-12。  相似文献   

7.
以筋腐病易感高代自交系C285和抗病高代自交系P31的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木质素含量的差异、果实中CAD基因的预测及2个CAD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C285果实中木质素含量在转色期时达到峰值,红熟期略有降低,而P31果实中的木质素含量在绿熟期、转色期及红熟期变化较小,绿熟期含量最低、红熟期最高;利用拟南芥CAD基因作为参考基因,在番茄中共查询到5个CAD旁系同源基因,且在核酸水平与拟南芥中同源基因间的一致性为66.7%;5个CAD基因在2份材料中存在13个突变位点,其中Solyc01g107590(CAD590)和Solyc03g078440(CAD440)突变位点较多;CAD590和CAD440在P31的绿熟期和转色期相对表达量较为稳定,在红熟期则大幅升高,而2个基因在C285中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CAD440降幅更大;绿熟期CAD590和CAD440在C285中相对表达量与P31相比分别高出2倍和5倍,转色期P31中CAD590和CAD440则分别高于C285同期的表达量,其增幅分别为44.4%、130%、170%;而红熟期2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P31材料中差异较小。因此推断CAD基因的表达与木质素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番茄不同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普通番茄和樱桃番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材番茄红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半熟期和成熟期间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半熟期到成熟期是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黄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含量在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完熟期差异极显著(P<0.01),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樱桃红色番茄Q0523;黄果番茄品种整个发育期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采样部位及采样时期对不同品种西红柿内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考察西红柿内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红柿品种、采样时期和部位均对西红柿内番茄红素的含量有影响。番茄红素含量大小顺序为红色樱桃型小果品种红色大果型品种粉色大果型品种;西红柿果皮内番茄红素含量大于果肉的含量;果皮内番茄红素的合成速度大于果肉;番茄红素合成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变色期至红熟后期,其次在坚熟期至完熟期,红熟后期与坚熟期的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裂果类型番茄成熟过程果皮组织衰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裂(17922)、环裂(16750)、射裂(16620)3个番茄品种在成熟过程中(绿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不同部位(果肩、果腹和果顶)果皮,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含量及膜质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16750和16620在红熟期果肩活性氧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果腹和果顶,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果肩膜质过氧化程度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果腹和果顶,且均显著高于17922。16750和16620,GR和AsA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低于17922,而POD活性在成熟过程中显著高于17922,APX在转色期果肩处显著高于17922。说明16750和16620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果肩处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较低,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质过氧化程度较高,衰老加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果实裂果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转反义 ACS( ACC合成酶基因 )番茄与普通番茄果实激素平衡方式不同。普通丽春番茄果实采前 IAA、Z+ ZR(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 )逐渐下降 ,GA在花后 40 d出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ABA呈递增趋势 ;IAA/ ABA花后 2 0 d最高 ,花后 40 d至果实变色期变化不显著 ,但果实粉红期至红色期 IAA/ ABA显著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表现了与丽春番茄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IAA/ ABA从花后 2 0 d至绿熟期呈上升趋势 ,而绿熟期至腐败期缓慢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生长类激素的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 (绿熟期之前 )与普通番茄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成熟衰老时期显著地高于普通番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鲜食番茄生长期果实品质动态变化规律,指导栽培并确立适宜的采收期,以5个不同品种的鲜食番茄为材料,分析其成熟过程中果实色泽、硬度以及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番茄红素、矿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由3 000~4 000 g降至1 000~2 000 g,果皮红色逐渐加深,番茄红素增加至0.016 mg/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含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在坚熟期达到最大值;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苹果酸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一品种的番茄在不同的生长期某些矿物质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坚熟期为鲜食番茄最适宜的采收时期,坚熟期NT31番茄的糖酸比在7.5左右,果糖含量为15.0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7.0 mg/g,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耐裂果与易裂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组织的衰老状况,揭示番茄果实组织衰老与裂果的关系,为裂果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耐裂果番茄材料LA1698与易裂果番茄材料LA2683,测定其果实不同时期(绿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和不同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活性氧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As 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与果实中部和下部相比,番茄上部具有更高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在果实成熟后期,相同部位相比,易裂果番茄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高于耐裂果番茄。易裂果番茄红熟期果实相同部位抗氧化酶SOD、GR和APX活性及抗氧化物质As A含量显著低于耐裂果番茄。[结论]随着果实的成熟,无论易裂果番茄还是耐裂果番茄均逐渐衰老,果实不同部位的组织衰老程度不同,果实上部衰老最快,同时也是裂果最易发生的部位。易裂果番茄上部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质过氧化程度高,进而引起果实的衰老加速,这可能是导致裂果从上部开始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硬粉果型番茄新品种,研究硬粉果番茄硬度遗传规律问题,选取硬粉果骨干亲本材料母本P27、父本P31 及配置的F1组合15#为试材,利用质构仪研究果实硬度变化及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果实横向硬度最低,纵向硬度次之,果肩硬度最高。中青果期果实的平均硬度较高,转色期和红熟期硬度下降明显加快;P27、P31、F1组合15#红熟果平均硬度分别为13.27、10.88、12.28 N;红果期与青果期果实硬度极显著正相关;F1组合15#红熟果的果形指数为0.87,果实圆形,果皮厚度0.7~0.8 cm,5~6 个心室,单果重258 g,是硬粉果番茄选育的理想品种。番茄果实硬度与果实大小、果皮厚度、心室数、单果重没有必然的联系,果形指数可作为番茄硬度的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硬粉果型番茄新品种,研究硬粉果番茄硬度遗传规律问题,选取硬粉果骨干亲本材料母本P27、父本P31及配置的F_1组合15#为试材,利用质构仪研究果实硬度变化及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果实横向硬度最低,纵向硬度次之,果肩硬度最高。中青果期果实的平均硬度较高,转色期和红熟期硬度下降明显加快;P27、P31、F_1组合15#红熟果平均硬度分别为13.27、10.88、12.28 N;红果期与青果期果实硬度极显著正相关;F_1组合15#红熟果的果形指数为0.87,果实圆形,果皮厚度0.7~0.8 cm,5~6个心室,单果重258 g,是硬粉果番茄选育的理想品种。番茄果实硬度与果实大小、果皮厚度、心室数、单果重没有必然的联系,果形指数可作为番茄硬度的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颜色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等3个时期, 对果实内不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果实内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等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下降,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番茄红素的含量在红色、粉色、紫色番茄果实内也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上升,绿色和黄色番茄果实内几乎不含有番茄红素。成熟果实内的色素种类和含量是不同颜色果实呈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筋腐病易感高代自交系C285和抗病高代自交系P31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对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不同时期的叶片、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明番茄筋腐病与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病材料C285功能叶片中氮、钾含量在发育的每个阶段均普遍低于抗病材料P31;C285果实中氮的含量在果实绿熟期到转色期时均极显著低于P31,而红熟期时极显著高于P31(P0.01)。抗病材料P31果实中钾的含量与感病材料C285果实中钾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感病材料C285果实中镁含量在果实发育的每个阶段均高于抗病材料P31,且在绿熟期与转色期时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剥取方法.对2个番茄品种3个不同成熟期的种子进行采收,采收的种子经6个月的一般贮藏,然后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红熟期的种子结构发育最为完全,可以抵抗较强酸碱的腐蚀;黄熟期的种子对酸处理非常敏感;过熟期的种子虽有衰退现象,但并不明显.自然发酵法剥取番茄种子具有许多优点.有广泛的适应性.若欲加速种子胶状物的分解而使用盐酸,须针对不同的品种找出适宜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9.
红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孙亮  周宝利  马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8-6728,6750
[目的]为了考察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情况,丰富果实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的基础理论。[方法]以红果番茄为试验材料,用HPLC内标法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番茄红素在绿熟期检测不到,发白期开始出现,随后随着成熟进程,开始大量形成并积累,至红熟Ⅱ期,果实中含量达到最大值。β-胡萝卜素在绿熟期果实内有少量生成,其含量在发白期略有下降,在转色期回复上升,它们的含量都在红熟Ⅱ期达到最高。叶黄素变化规律与β-胡萝卜素相同。β-胡萝卜素含量不到番茄红素含量的1/5,叶黄素含量约为番茄红素含量的1/50。[结论]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其番茄红素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三种类胡萝卜素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Micro-Tom’番茄为试材,对其绿熟期(GR)、转色期(BR)及红熟期(RR)果实进行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分析。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GR至RR过程中果实内与可溶性糖相关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基因(PGM)、糖原磷酸化酶基因(GPH)等下调,1,4-α-葡聚糖分支酶基因(SBE)、蔗糖合酶基因(SuSy1)等上调;参与抗坏血酸合成途径的GDP-L-半乳糖磷酸化酶基因(GGP)、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MDHAR)一直呈现上调趋势;而参与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多数基因以及与细胞壁代谢相关的众多基因则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番茄碱生物合成途径GAME家族基因呈先下调后上调的表达模式。代谢组学数据表明,与品质形成有关的D-果糖、古洛糖酸、异柠檬酸、L-谷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等在番茄成熟过程中含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L-苹果酸呈下降趋势,L-精氨酸、L-色氨酸、L-蛋氨酸在BR至RR过程中增加明显;槲皮素-3-O-葡萄糖苷、柚皮素在转色期明显增加。综合可见,‘Micro-Tom’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代谢物积累及关键基因表达均发生了规律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