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用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在对旱地和水田蔗的5个品种进行试验,喷药后40~90d测定13个点的甘蔗蔗糖分,平均比对照提高1.30%(绝对值),甘蔗产量增加5850kg/hm2;8月份和9月份追施氮肥的甘蔗增糖增产较显著,甘蔗蔗糖分提高1.69%(绝对值),增产10351.5kg/hm2;8月份和9月份不追肥的甘蔗.喷施增糖增产剂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均来说,糖厂增利2582.25元/hm2,农民增收819元/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复合性营养型的化学催熟剂──甘蔗增糖增产剂在广西柳城县蔗区应用的可行性,于1994/1995年榨季实施了"甘蔗增糖增产剂示范推广(400hm2)"项目。每公顷用4500mL增糖增产剂兑水750kg进行叶面喷施,28d后调查表明:可增加甘蔗蔗糖分1.41%,田间锤度增加1.83%,每公顷增产10%左右。大机压榨甘蔗蔗糖分增加0.59%,重力纯度增加0.79%,还原糖分下降0.04%,每公顷新增经济收入2145元,项目新增经济效益为86.1万元。  相似文献   

3.
采用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牵引由犁架、犁刀、犁锋和穿洞空心弹头组成的鼠道犁,在低这地和缓坡耕地上作业试验,结果表明,鼠道耕法可使深0.6m、顶宽0.9~1.0m的土体膨松,土壤容重较对照减少0.29~0.39g/cm3,并在底部形成直径11cm的鼠道,从而提高了土壤渗蓄水能力,减免了水土流失;在坡度小于1.5°的坡耕地顺坡耕作的鼠道,其排水量可达0.5~1.6L/s,使融雪季及雨季地表凹处积水现象基本消除;旱时蓄存在鼠道中的水分可供作物生育需要。试验区甜菜增产15.5%,大豆增产13.3%。按作业间距5m计,一套机具每台班可耕6.7~8.0hm2,费省效宏。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RM孔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值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君龙  吉磊 《山地研究》1996,14(4):244-246
分析了RM孔岩心样595个,孔内总有机碳含量TOC变动范围较大,低者1-2%,高才10-20%;总氮含量TN多0.1-0.2%,少数0.4-0.8%;碳氮比值C/N较低段属浅湖沉积,C/N较高段属湖滨沼泽沉积,TOC,TN和C/N明显有四个波动段。  相似文献   

5.
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7个点次田间试验表明,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素增产效果关系密切。土壤钙素水平越低。增产效果越明显。在土壤水溶钙39-162mg/kg范围内,每施1kgCaO可增产花生果-0.75-28.2kg,其增产幅度-3.5%-82.7%,施钙可明显增加饱果,减少秕果,提高出仁率。  相似文献   

6.
将经过20~24h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牛卵母细胞在含5%CO2,95%空气,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和温度分别为37℃(G1),38℃(G2)和39℃(G3)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受精,以观察受精温度对牛体外受精及其随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受精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精子入卵率(93.6%~100%)及受精卵裂率(78.5%~80.3%)无明显影响;而早期胚胎卵裂发育速度、体外囊胚发育速度及体外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均随着受精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IVF42~46h,G3发育到5细胞以上卵裂周期阶段的早期胚胎比率(40.3%)非常显著地高于G2(24.3%)和G1(18.8%,P<0.001);而相应处于2细胞阶段的胚胎比率(G3为14.6%)则十分显著地低于G2(25.2%)和G1(30.1%,P<0.01)。G3的囊胚体外孵化率(75.8%)也非常明显地高于G2(51.9%)和G1(47.9%,P<0.00)。结果表明,受精温度(37~39℃)主要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其随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其孵化率,而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取西宁地区某三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236头进行3项试验。1.检测奶牛产后血酮血糖含量变化;2.产后奶牛降酮升糖试验;3.正常泌乳牛降酮升糖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48~52h血酮含量较产后4h内极显著升高(P<0.001),而血糖含量在产后52h内,每隔24h呈极显著降低(P<0.001);采取降酮升糖措施后,产后奶牛及正常泌乳牛血酮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血糖含量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胡椒大,中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树龄中有所不同,幼龄期以氮最高,其N:P2O3:K2O:Ca:mGO 1:0.15:053-0.9:0.22-0.38:0.15-0.30;成年龄则为K2O最高,N:P2O3:K2O:Ca:Mg为1:0.13:1.32:0.44:0.16。  相似文献   

9.
花生施用硅钙肥增产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施用硅钙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钙肥各处理比未施硅钙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能增果增重,提高饱果率、出米率,每公顷施硅钙肥450-600kg,增产效果达20.03%-24.71%,增纯收益2066.4-2532.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1.48-1:10.55。花生增施钾肥效果也十分显著,但不如适宜硅钙肥量效果好,在该试验土壤条件下,可用硅钙肥暂时替代钾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对蔬菜塑料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黄瓜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0.4%~1.2%玉米秸秆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耕层的通透性。秸秆处理还可降低土壤的电导度(EC),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施用玉米秸秆促进了黄瓜生产,春茬黄瓜比对照增产5.0%~10.1%,秋茬黄瓜比对照增产11.7%~26.9%。  相似文献   

11.
几蔬菜的养分需求与钾素增产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9种蔬菜研究表明,蔬菜各器官养分含量高而转移率低,属营养非完全转移型作物;蔬菜需肥量大,比谷类作物约高出1/3;蔬菜的钾氮吸收比高(大于1 ̄1.5),而磷氮吸收比低(小于0.3);每公顷产45 ̄75t蔬菜,约需N300 ̄450kg,P2O5 105 ̄225kg,K2O105 ̄210kg,1kgK2O可增产番茄26.1 ̄141.3kg,甘蓝11.2 ̄53.1kg,黄瓜5.8 ̄86.9kg,甜菜  相似文献   

12.
氮锌配施及锌肥不同用量对夏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大豆产区进行了氮与锌配合施用及锌肥不同有得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促进大豆结瘤固氮并提高固氮酶活性,氮肥肥效较高,增产7.2%-11.1%,同时使籽粒氨基酸含量得到相应提高;单施氮增产4.3%-13.6%,施氮配合施锌后增产达7.1%-16.2%;最佳施氮量为4.8kg/亩,取得的利润比不施锌时增加2.3元/亩;锌肥底施并不是越多越好,以每亩底施1kg硫酸锌,产量较高,利润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存活率的影响。试验1测定第7,8d的囊胚分别在4℃,20℃和39℃下保存(或培养)4~6h,24h和48h后在体外培养的孵化率。在4℃下保存的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71.2%,57.1%及27.0%,显著低于对照组(87.8%,P<0.01)。在20℃和39℃下保存(或培养)4~6h不影响胚胎孵化率(分别为84.9%,85.9%),但保存24h和48h后,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2用PRID阴道栓处理青年母牛,使其发情同期化,在发情开始后的第7d,用非手术法给每头母牛移植2枚在20℃下保存3~7h或18~24h的囊胚。移植保存3~7h的胚胎获得的妊娠率、双胎率分别为71.0%和50.0%;移植保存18~24h的胚胎的妊娠率显著降低(41.5%),但双胎率(41.2%)与保存3~7h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硝酸钙对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葆  朱海舟 《土壤肥料》2000,(2):20-22,26
本文总结了1992 ̄1994年在蔬菜上进行的37个土施硝酸钙和14个喷施硝酸钙的田间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无论土施还是喷施硝酸钙,均可显著增加蔬菜产量。其中,土施平均增产9.1% ̄24.1%,喷施平均增产4.2% ̄27.7%,土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喷施;蔬菜季硝酸钙的适宜浓度一般为0.25% ̄0.5%;土施硝酸钙可增加大白菜Vc含量,但也增加各试验蔬菜的NO3N含量;土施或喷施硝酸钙均可增加大白菜、生菜  相似文献   

15.
耐氨固氮菌是通过基因工程选育出来的新型菌株,水稻接种后,因根系活性提高、吸收功能增强、体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而增产。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接种耐氨固氮菌后增产3.1%-7.1%,氮肥利用率提高1.4%-11.2%;与对照区比较,土壤肥力并无下降的趋势,是一种投资小、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生长因子(EGF,PD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中,将卵母细胞平均随机的放入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为0,2.5,25,50μg/L的成熟培养液和对照组中。实验2:在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过程中,将受精卵平均随机分配入5个不同培养液的处理组:(1)TCM-199+10%阉公牛血清(SS);(2)TCM-199+EGF+PDGF;(3)TCM-199+EGF;(4)TCM-199+PDGF;(5)TCM-199+无生长因子、其中EGF:50μg/L,PDGF:0.1μg/L。2,3,4,5组有0.1%PVA和0.3%BSA,并与颗粒细胞单层协同培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的方法与Lu等(1987)报道的相同。结果表明:浓度为50μg/L的处理组分裂率与对照组无差异(89.0%,92.4%,P>0.05),而浓度为0,2.5,25μg/L的处理组分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6%,82.3%,84.3%,P<0.05),在囊胚率和第7d一级胚胎率上各组均无差异。EGF在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苄嘧黄隆和甲黄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1)5%OV-101/Chro-mosorbGAWDMCS(0.25~0.18mm);(2)5%新戊二醇己二酸聚酯/ChromosorbGAWDM-CS(0.25~0.18mm)的两条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标准偏差(SD)≤0.064%,变异系数(CV)≤2.1%,平均回收率为96.7%~98.8%。  相似文献   

18.
旱地大豆带作少耕栽培的田间小气候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大豆采用带作少耕栽培,垅体增大,减少耕翻次数和地面积减轻土壤水分散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4.8%~20.3%。带作穴播垅间距离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良好,株间相对风速增加38.24%~41.6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0.1%,光合强度增加28.03%~59.26%,生育期光能利用率提高9.8%~11.6%,土壤耕层温度提高0.3~0.5℃。光温水条件的改善使大豆落花率减少2.  相似文献   

19.
风化花岗片麻岩地区坡改梯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前山区农村经济现状和旱作农业耕作技术条件下,采取一次性修筑窄面土坎水平梯田治理坡耕地,在5°、10°坡面上减流减沙效益平均分别为57.9%、89.8%,减少肥分流失分别为89.3%、95.9%,土壤容重平均降低4.0%,汛期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20.7%,土壤肥分平均提高42.4%,大大改善了以土肥水为重要特征的生产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土地不断“升级”和生产率的提高,增产22.4%~37.3%;同时,隙地开发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40%~50%,堰埂利用还可增加经济收入。工程简易和费省效宏的治理措施,对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仅4年间,在北师试区就推广面积500hm2,泰安市推广面积达5000hm2。  相似文献   

20.
几种化学物质用量对叶类蔬菜硝酸盐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5种化学物质不同浓度处理以G1,G2对小白菜和莴笋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3,R3,M抑制两种蔬菜生长,G,R,M,S对小白鼠根重的促进作用为低浓度大于中,高浓度,而D对莴笋根重具有类似作用。M各浓度,G1,G2,R3处理提高小白菜产量7.0%-39.1%,G提高莴笋产量67.9%-83.2%,D,S,G,M均促进叶产量增加,M和D大幅度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D却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