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沙漠、沙尘暴和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如何根治沙漠、沙尘暴和沙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覆膜防沙治沙方法的研究和提出,成功地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防沙治沙难题。为人类征服自然,征服沙漠树立了信心。介绍了覆膜防沙治沙的技术方式、方法、原理和覆膜栽培技术,供防沙治沙工程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川西北沙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沙化土地治理前(2004年)和治理后(2014年)的Landsat影像,基于ENVI平台,从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方面分别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WET)、建筑物—裸土指数(NDBSI)和地表温度(LST),并对这4个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信息量较多的主成分贡献率为权重,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研究区的RSEI均值由-0.059 8下降为-0.068 6,降幅为14.7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较2004年,2014年优和良等级比例分别增加0.70%和1.77%,增加区域位于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区;10年间共有1.25%的区域生态得到改善,1.96%的区域生态发生了退化,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石渠县的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区。因此,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景梅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28-30,36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数据,结合现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化土地总体呈现出好转的态势,其中以流动沙地减少最为明显,流动沙地主要转化为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分析认为,国家与地方在防沙治沙和环境治理方面实施的法律法规为沙化土地好转提供了政策保障;各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对沙化土地的好转起到了推动作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沙化土地好转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 ,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 ,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 ,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京津沙源区草场沙退化综合整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快落实中央政府关于做好京津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继续沙化和沙漠蔓延扩展,加大草原沙化、退化治理力度,减轻风沙对京津周边地区危害的战略布署,开展浑善达克沙地草场沙化、退化综合整治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浑善达克沙地草场沙化、退化形成演化规律,探索解决畜草矛盾的途径和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水-草-畜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开发和引进一批草场沙化、退化综合整治和水草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并通过治理工程将各种技术组装集成示范推广,使新模式实体化,从而为我国草场防沙、治沙生态保护及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74 243.3 hm2,5年变化率为-0.61%,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沙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这主要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等自然因素,以及植被建设、人口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主要的供水源地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了沙化现象。了解潮白河流域沙化现状,研究其沙化成因对于科学地进行防沙治沙,从而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的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潮白河流域沙化现状,研究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沙化情况,并探讨该区域沙化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为30%~60%的沙化土地面积较大;绝大部分沙化土地为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沙化是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北京土地沙化现状分析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沙化是北京地区四大环境问题之一,给首都的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北京沙化面积为54 621 hm2,和1999年相比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但部分地区沙化面积仍在扩大,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并辅之以限制人为过度经济活动的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北京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10.
风沙危害是目前北京地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延庆县为例,系统分析了本区风沙化土地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以及生态修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生态修复的模式和4条对策:一是加强农田耕作制度的指导与管理;二是坚持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三是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提高防沙治沙的技术含量;四是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沙。  相似文献   

11.
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成因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4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在搜集资料、进行野外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造成本区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浅谈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浑 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四大沙地之一,是京津地区的风源和沙源,所以治理该沙地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当地情况,在总结前人治沙经 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实用的3个治理模式,分别对一般沙地、沙化草场和重沙地的治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王跃辉        张林波      郭杨      何萍      刘伟玲      杜加强      王丽霞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32-137,143
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六省区为研究区,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4个时期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格局分布和时间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变化成因并采用CA-Markov耦合模型对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六省四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相似,各级敏感区按分布面积大小排序为:轻度敏感区域 > 中度敏感区域 > 高度敏感区域 > 不敏感区域 > 极敏感区域。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壤质地为流动沙地的沙漠区域,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湖泊附近;人口增多、人为活动强度增加的区域敏感性程度增高;建立治沙工程的区域敏感性降低。对2020年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预测结果显示,相比2010年,极敏感区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围扩张了7 120.04 km2,增幅为4.63%。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六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与趋势,为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分区策略制定和划分沙漠化扩展屏障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蒙陕宁甘长城沿线干旱风沙区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蒙陕宁甘长城沿线干旱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的地理基础与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和水源工程为中心的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Deser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types of land degradatio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2 and 2003 in Horqin Sand Land, China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soil C and N contents in relation to land desertification. Four primary results were derived from this work. First, land desertification characterized by wind eros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oil fine particles (clay + silt) with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sand content. In comparison to non-desertified land, soil fine particle content decreased by up to 89.2%, and sand content increased by up to 47.2%, in the severely desertified land. Second, the organic C and total N in soil we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soil fine particles,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Organic C decreased by 29.2% and total N by 31.5% in the severely desertified land compared to the non-desertified land. Third, the decrease in organic C and N content was greater in desertified grassland than in desertified farmland. Fourth, the changes in organic C and total N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oil fine particle content (P < 0.01)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arse sand content (P < 0.01), indicating that land desertification by wind erosion is mediated through a loss of soil fine particles, with a resultant decrease in soil organic C and total N.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沙化过程和机制的了解还不够透彻。2002-2003年,我们在科尔沁沙地选择具有明显沙漠化梯度的一个区域,调查和研究了土壤沙漠化演变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科尔沁沙地,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理化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土壤粘粉粒和粗沙相比,具有较低的土壤容重和较高的土壤结持力、起沙风速、毛管持水力和养分含量。从土壤粘粉粒到粗沙,容重增加了10.32%,结持力、毛管持水量、有机碳、全氮分别下降了99.15%,51.23%,83.73%和80.24%。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增强而明显恶化。和非沙漠化土地相比,严重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粗沙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和容重分别增加了35.04%,117.50%和21.7%,细沙含量、粘粉粒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分别下降了77.78%,70.00%,15.38%,27.49%,54.34%,37.54%,64.15%,70.77%,65.90%,66.32%和50.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持力的变化与土壤粘粉粒的减少呈明显正相关,与土壤粗沙含量的增加呈明显负相关。这说明,沙漠化过程中,由于风蚀而导致的富含养分和具有较高持水能力的土壤细颗粒的损失,是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渭洛河夹槽地带沙荒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该区沙荒地整治及其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决策支撑。[方法]以渭洛河夹槽地带为研究区,基于当地沙荒地整治的必要性,沙地整治现状及预期目标,从研究区沙地治理的优势出发,对以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沙荒地整治模式的开发和应用进行研究,建立基于熵权物元法的沙荒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据此获得了符合研究区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研究区沙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为优良等级,整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结论]提出了新形势下沙地整治及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和保障措施,从而促进研究区沙地资源的良性利用。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新垦地土壤风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理解近期沙地农业开发的土壤风蚀风险及其对区域沙漠化的影响。该文对毛乌素沙地灌丛沙堆地、沙质草地以及耕地不同位置进行了多组风沙同步观测,并对所收集的沙物质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草地与灌丛地被开垦为耕地后,土壤风蚀强度成倍数增长。在可蚀性颗粒充足的耕地,输沙率顺风向趋于增加的同时,随高度的增加,输沙率在0~10 cm高度内以指数函数规律递减,在10~20 cm高度内以幂函数规律递减;总输沙率与风速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侵蚀模数约为9 657 t/(km^2·a)。该文认为,新垦地的出现对区域沙漠化具有重要影响,其面积应作为评价区域沙漠化的重要指标;减小裸露耕地面积,建立防风固沙林,保留一定高度的留茬,可有效控制新垦地的土壤风蚀问题。  相似文献   

19.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although its concept and causes are still debated in scientific communities. The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located on northern margin of eastern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ideal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desertification because of its very sensitive ecosystem. Using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 of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 former dormant dunes and wetlands environment, we monitored the variation of the desertified land and the wetland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climatic and human impacts on the processes of desertific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of LANDSAT data and ground checks.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last three decades show that the wetlands were larger in 1975 and 1992 than in 1989 and 2001. The variation of the extension of mobile dunes is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at of wetlands. The mai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is the reactivation of dormant sand dunes. The changes of wetlands and desertified lands correlate considerably well with the variations of local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suggesting that climate might be the key factor triggering desertification in the Hunshandake. In other sandy lands of China, however, human activities might be the key factor causing desertification and land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20.
柳本立  张巍 《水土保持通报》2017,(1):270-273,280
[目的]研究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沙丘活化指数变化,为该区的沙漠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翁牛特旗1957-201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近60 a来该旗影响沙丘活化和沙漠化发展的主要因子特征,计算多年沙丘活化指数的变化.[结果]该旗气候呈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风速降低的趋势,且1998年以来变化更为剧烈;多年沙丘活化指数M值持续减小,1998年以来相对1997年以前减小了34%,其中春、秋、冬季分别下降了28%,32%和38%,夏季M值上升了7%以上,但绝对值仅为13,影响不显著.[结论]沙丘活化指数的变化表明该区气候有利于沙丘在自然条件下的固定和沙漠化的逆转,但仍然远高于沙丘固定的阈值,满足沙丘完全活化的条件,气候暖干化也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需要人为的沙漠化防治工程的合理干预,才能实现沙区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