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浙西南山区百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40-3341
分析了浙西南山区百合的生态适应性,介绍了浙西南山区百合的促成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浙南山区具有百合生长的生态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浙西南山区气候生态资源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70个气象台站常规历史资料和浙西南山区丽水16个气象哨资料,通过分布式模拟方法,实现了浙西南山区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的定量空间扩展。[结果]完成了浙西南山区100m×100m分辨率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制图,并初步分析了月平均气温的局地分布规律。[结论]浙西南山区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模型具有良好的空间扩展性能和时间外推性能,是浙西南山区生态气候多变要素外推的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法。模拟台站月平均气温误差均在0.5℃以内,野外考察资料的绝对误差在1.0℃以内,较客观地反映了浙西南山区月气温的宏观分布趋势和局地分布特征,能够满足实际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寻找符合区域特点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加快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浙西南山区山多地少,生态资源丰富,适合走精致农业发展道路。分析了浙西南山区发展精致农业的可行性,从主体、客体和发展路径3个方面探讨浙西南山区精致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业学报》2008,20(1):F0003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浙西南山区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哺育着丽水山区农业禾苗的茁壮成长。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资源亟待开发的浙西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从经济、 科创、 环保、 民生及社会5个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子系统出发,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丽水市2008—2017年发展协调性进行评析.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业学报》2007,19(2):F0003-F0003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高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浙西南山区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哺育着丽水山区农业禾苗的茁壮成长,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更要保护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成长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三位一体"地同步进行,发展生态农业就是一个必要的农业模式选择.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宁南山区坚持生态优先、种养循环、打造特色、培育产业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如果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宁南山区的生态农业还有比较宽裕的发展空间,能够成为这一地区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地处浙西南山区云和县发展休闲农业所禀赋的自然、生态、政策环境条件和市场前景,指出了云和县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提出了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田少地多,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34.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约122万亩,全市人口约250万,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54亩。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生产用地大大减少,粮食产量逐年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不  相似文献   

10.
《丽水农业科技》2006,(4):F0002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浙西南山区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在40多年历史长河的流淌过程中,她浇灌着丽水山区农业的田和地,滋润着丽水山区农业禾苗的茁壮成长,为丽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浅析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推进生态经济沟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以生态经济相互协调为前提,以山区环境和资源、人口为依据,提出了建设农村高效农业,促进农村支柱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建...  相似文献   

12.
徐培  熊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95-16596
通过对九江庐山周边风景区乡村游客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游客在庐山周边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对不同特征的游客的乡村旅游动机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环敕木山地区传统畲族聚落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出发,介绍景宁县相关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剖析景宁县畲族的分布格局、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选取大张坑村、东弄村作为两类典型传统畲族聚落代表,着重从景观格局、聚落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三方面入手梳理、解读与归纳其乡土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核心要素。以期为当地乡土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陈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13-9816
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改革风险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农业先天风险、滞后的制度和法规建设、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缺陷、乡镇企业效率低下、监管缺失、政策性风险等.进而从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建设的完善和外部监管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丽水市莲都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并从转变观念、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丽水市莲都区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以浙江省武义县牛头山作为实证案例,主要采用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获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牛头山旅游就业人员女性比例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层次偏大,就业形式多样化.同时,归纳总结了牛头山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区资源整合与战略性产业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俊  王亚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03-9305
从武陵山区地域特性入手,在综合分析该区域资源禀赋和地域特性基础上,提出了武陵山区产业发展战略及其保障体系,并提出了淡化行政区域、构建武陵山区战略产业布局的政府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乐昌含笑不同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和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乐昌含笑种源在浙江省余杭区长乐林场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3年生试验林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乐昌含笑在浙江省造林幼林保存率相差较大,树高、地径性状在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均具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且幼林表现呈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趋势,西部、南岭西南部种源保存率不高,生长相对缓慢,但其中亦有生长较好家系,而南岭以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丽水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建设调研,分析了丽水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具有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浙江地区几种农村常见墙体的热工性能,并对不能满足当前要求的墙体进行改进,从而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墙体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