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推广多年,2006年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应用面积占本区水稻总面积的91%。推广此技术后,全区水稻单产增加441kg/hm2。但多年来,旱育秧苗床出现黄僵苗、黄(白)化苗、死苗,影响着水稻肥床旱育秧秧苗素质的提高和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其中在城南、黄码等乡(镇)的水稻肥床旱育秧每年出现黄(白)化苗,其发生时间在5月25日左右,秧苗叶龄在4.5叶左右,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失绿呈现白色,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秧苗逐渐死亡。如果提前移栽到大田,秧苗可逐渐恢复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在狠抓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培肥的基础上,在城南、黄码乡(镇)进行了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效果的探讨,培肥苗床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1.7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3叶、4.2根、1.4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随着沼肥用量增加,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1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02.5kg/667m^2,其次是15kg/m^2平均单产501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7.67%和7.4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新 《耕作与栽培》1998,(1):21-21,40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是集水稻塑盘湿润育秧和肥床旱育稀植这两项技术之长,充分发挥肥床旱育壮秧和塑盘抛栽的优势,克服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短等弱点,寻求两项技术最佳结合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通过我市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塑盘旱育抛秧表现出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抛秧用工省、活秧快、发苗早、颖花总量多、穗粒重、产量高等优点。但在技术上应注意几个主要环节。1注意床土培肥和秧床制作型式塑盘旱育秧床的选择培肥标准与肥床旱育秧相同。首先应按1:60的床田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管理方便、保水保肥、排透性…  相似文献   

4.
1992~1995年,连续4年对盐粳187肥床旱育,分蘖成穗情况进行了系统追踪考察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有以下特性;(1)分蘖发生量多,成穗率高;(2)穗型较大,分蘖穗与主茎穗相比,穗型差异小;(3)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总粒数,培育壮秧,扩行稀植,及早控苗,增施穗肥量是中粳稻旱育秧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1992~1995年连续4年对盐粳187肥床旱育,分蘖成穗情况进行了系统追踪考察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有以下特性:①分蘖发生量多,成穗率高;②穗型较大,分蘖穗与主茎穗相比,穗型差异小;③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总粒数。培育壮秧、扩行稀植、及早控苗、增施穗肥是中粳稻旱育秧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示范表明,烟后稻塑盘旱育秧,具有出苗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抛栽后表现发根力强,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的优势特点。在育秧技术上应掌握培肥、精播、细管、化控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旱育秧苗床培肥时期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旱育秧苗床培肥的最佳方式,结合"低产田水稻栽培增蘖控蘖增产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组织遵义、道真、正安、习水4县进行旱育秧苗床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年前稻草培肥的处理A产量最高,为652.31kg/667 m2,其次是播种前7d施腐熟牛厩肥的处理C,为637.6kg/667m2,最低是播种前一月施未腐熟牛厩肥的处理B,为578.6kg/667 m2,处理A比B、C处理分别增产12.7%、2.3%,处理C比处理B增产10.2%,A、C处理均与B处理差异显著性呈极显著,而A、C处理差异不明显,可作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 肥床不肥及对策 实践中真正按照肥床标准培育苗床的不多,有些苗床都是在播种前施些化肥,普遍存在肥床不肥的现象。因此很难培育出理想的壮秧。第1,在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中,肥床是基础。科学的肥床培育,应该首先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弱酸性菜地或旱地,尽量不用水田做苗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性重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亦不宜做苗床。第2,苗床培肥越早越好,一般秋冬季开始。施肥量是每平方米施碎秸秆3~5kg,腐熟人畜粪2-3kg,过磷酸钙0.25kg。忌用草木灰、灰土粪等碱性肥料。采取干耕干整干施的全层施肥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沼气池的快速建设,沼气池在农村普及,沼液、沼渣资源十分丰富,沼液中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务川县在水稻旱育秧中应用沼肥.为探索水稻旱育秧最佳培肥时间和沼液培肥用量,2006年特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与培肥时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20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从秧苗素质、经济性状、经济产量综合表现最好,单产量高达574.1kg/667m2;其次是用2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单产566.7kg/667m2,用1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10d培肥表现最差,单产522.2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中稻肥床旱育秧池综合利用模式黄广耀,花爱梅(江苏省如皋市农业局226500)近年来,随着中稻肥床旱育技术的推广,肥床旱育秧池由分散向集中连片,由临时向固定秧池方向发展。如何综合利用秧池,达到高产高效目标,走多元多熟立体复合栽培的路子,无疑是一条很好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土壤培肥技术的理论基础、土壤培肥的目标(即适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高产肥沃土壤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良好的土体结构、有适量及协调的养分构成、有良好的物理性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基本措施(增加有机肥料施用占比,不断增强土壤肥力;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模式;制订合理的轮作倒茬机制,使“用地”及“养地”充分结合;形成科学的耕作机制,逐渐改善土壤,加快土壤熟化速度;制订完善的土壤防护机制,避免土壤遭受侵蚀以及长期保护土壤资源)等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技术、酸化土壤及其改良培肥技术进行具体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苗瘟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周宁生,吴和生,李春生(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局粮油站224200)水稻旱育秧分为肥床旱育和肥床塑盘旱育两种方式。由于旱育秧无水层和高湿的生态环境,秧苗病虫发生轻。但在1997年我市部分乡镇粳稻旱育秧秧苗稻瘟病暴发流行,导...  相似文献   

14.
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由干旱育苗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三穗县开展水稻生态旱育秧重点试验示范,结果初步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的秧苗白根多、分蘖多、长势好、抗性强、节省化肥,比常规栽培增产节本.为进步搞好试验示范,促进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和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根据省农推总站和省能源办的安排,2006年在雪洞镇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与培肥时间试验.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我国“十五”重点推广的高产高效节本技术,对于防御水稻“两寒”和春早,增产节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是贵州省旱育稀植推广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节本增效的潜力,根据省农技总站、省能源办的安排。在雪洞镇界牌村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按施沼渣10 kg/667 m2和复合肥0.2 kg/667 m2培肥床土,在秧苗2叶1心和5叶1心追施1次沼液5 kg/667 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水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是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增加秧苗带土量对抛后成活和最终高产稳产十分重要。根据多年实践和试验示范,总结了增加秧苗带土量的关键技术,包括包衣旱育秧、肥沃壤土作秧床、稀播匀播、肥促化控、秧床浇水、带土拔秧等。长期定位试验表明,与常规抛秧相比,可增产稻谷20~90kg/667m2,增收100~200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秧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研究目的在初步探明旱育秧技术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其本田增产机理,为制定旱育秧苗高产栽培措施,充分挖掘旱育秧增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设计与方法本专题由江苏农科院、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农科院共同承担。主要通过盆栽测定、根箱观察、同位素示踪、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调查等方法,从秧苗素质、根系特点、叶率消长、产量形成与土壤生态环境关系中,研究其增产机理。3研究结果3.1苗床生态条件与秧苗素质的关系通过土、肥、水三因素组合成的9种苗床育出的秧苗素质比较试验明确了:1)苗床培肥,拱棚覆盖,控水增…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壮秧的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本地的种植制度和育秧期间气候等因素,以培育旱壮秧为目标,对影响旱壮秧培育的苗床选择与培肥、秧龄与落谷量、水分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旱秧大田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以及肥料运筹技术、大面积生产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