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超高产中土壤与气候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玉米超高产中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问题,我们将吉林省中北部农安的土壤和中南部公主岭的土壤相互对调,同时还进行了公主岭土壤大量添加有机物料培育超高产土壤的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农安土好于公主岭土,对产量的贡献穗粒数>千粒重,主要原因是细砂(0.2~0.02 mm)含量高。2.公主岭气候好于农安气候,千粒重高,主要是积温高和降雨量多。3.农安土+公主岭气候有正的交互作用,产量突出,接近吨粮。4.上层土壤(0~20 cm)或下层土壤(20~40 cm)掺入大量腐熟的有机肥,产量、植株和根系性状都有明显提高。5.提高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层根系数量及比例都大幅度提高,且衰老慢。6.高产的农安土和掺入大量有机物料的公主岭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土壤通透性好。  相似文献   

2.
影响玉米出苗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石银鹿  骈跃斌  孙贵臣 《玉米科学》2005,13(Z1):123-123
根据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联系到播入土壤后的环境,较全面地总结分析了影响玉米出苗的各种因素,包括品种遗传特性、种子质量对出苗的影响,以及土壤条件、耕作播种、播种期、气象条件、病虫鼠害、机械伤害和农药化肥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出苗的不良影响,对诊断玉米及多种作物出苗不好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如何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出苗的条件争取好的苗情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水量在年际间变幅大小和时空分布是影响淮北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子。特别是播种出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少雨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生产上要根据淮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立足抗灾,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夏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4.
5.
黄淮区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出苗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贾春林  郭洪海 《玉米科学》2012,20(1):108-111
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通过不同还田条件、播深和镇压3因素裂区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玉米出苗的土壤环境及出苗质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显著影响玉米出苗质量,表现为黄化、弱苗率差异显著;秸秆还田下播深对出苗质量有显著影响,镇压对出苗质量影响不显著。3因素交互效应对土壤环境影响程度依次是水分>硬度>温度。  相似文献   

6.
对"3414"田间试验各处理玉米产量和不同氮水平(N0=0、N1=93.75、N2=187.5、N3=281.25 kg/hm~2)下测定土壤无机氮,探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和不同氮水平下土壤无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升高,玉米产量先升高后稳定,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当地最佳推荐施氮量变化范围为93.75~281.25 kg/hm~2。施氮可以提高1 m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积累量。铵态氮易被固定,拔节期以后,土壤中铵态氮积累较为稳定。硝态氮在土壤中变异较大,尤其在高施氮量(281.25 kg/hm~2)时,1 m土体中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无机氮总量与施氮量显著相关,当施氮量为281.25 kg/hm~2时,大大增加中期(抽雄期)氮素损失风险,确定安全施氮量处于187.5~281.25 kg/hm~2。提高产量、减少氮素损失的生产目标,207.27 kg/hm~2的施氮量为当地经济安全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生长发育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我国玉米生长发育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我国玉米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气候条件变异对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09年吉林省东、中、西部共8个县(市)玉米单产和气候条件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该时期内气候条件变异对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波动性较强,产能不稳定。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日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均对玉米气象产量有显著影响。从影响方向看,除风速外,其他因素均对吉林省样本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产生正向影响;从影响程度看,玉米生育期内的日降水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王秀珍  黄敬峰 《玉米科学》1994,2(2):020-026
本文利用1980年以来新疆气象局所属的2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所获得的玉米物候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研究了玉米物侯期及其分布规律、玉米物候期间隔日数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纬度愈高,物候期愈晚;海拔高度愈高,物候期愈晚.春玉米各物候期间隔日数比夏玉米多.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积温南疆春玉米最多,其次为北疆春玉米,夏玉米为最少.从播种到成熟,夏玉米经历了高于最适平均气温、处于最适平均气温、低于最适平均气温三个阶段,春玉米经历了偏低、适宜略偏低、适宜、适宜略偏低、偏低于最适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东北三省2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平均资料及176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玉米各发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播种期-出苗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其余各生育期降水均为下降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东北三省均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好,玉米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不同气候因子的适宜度相关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13.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2004年在玉米生长发育期4月下旬至9月中旬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测站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表明,5~9月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7℃。在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过玉米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气候变暖为高产品种的引进创造了条件,使玉米单产变率减小,保证了玉米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干旱土壤中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与大粒径团聚体和未筛土壤相比,小粒径团聚体(尤其1~2 mm)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P<0.05),缩短出苗时间,显著增加冠干重、苗高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主根直径和根干重(P<0.05)。说明大粒径团聚体不利于干旱土壤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种床内小粒径团聚体可部分地补偿土壤干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公主岭国家黑土监测基地为平台,研究玉米连作条件下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试验共设有机肥和化肥N、P、K的不同组合共2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用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FYM1、FYM2)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分别达到7668kg/hm2和7925kg/hm2,FYM(无有机肥)处理为5718kg/hm2。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N肥165kg/hm2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单施磷素、钾素及磷钾配施增产作用不明显,表明土壤中的磷钾营养水平没有限制作物产量。降雨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钾处理的产量与8月份的降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土壤团聚体大小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干旱土壤中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与大粒径团聚体和未筛土壤相比,小粒径团聚体(尤其1~2mm)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P<0.05),缩短出苗时间,显著增加冠干重、苗高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主根直径和根干重(P<0.05).说明大粒径团聚体不利于干旱土壤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种床内小粒径团聚体可部分地补偿土壤干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国家黄淮海玉米品种考察见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英 《杂粮作物》2004,24(1):61-61
2003年9月9日~15日,笔者作为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抗病(虫)鉴定负责人,参加了国家农业部良繁处组织的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考察会.考察的省份有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考察试点共10个,山东省有4个试点,分别为潍坊市国家区试站、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密市泉星种业、济南长清种业;河北省考察了国营大曹庄农场、永年县农作物研究所、邯郸市第一原种场3个试验点;河南省有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华泰玉米研究所3个试点.考察试验内容:国家新品种示范和国家展示;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黄淮海夏玉米和鲜食甜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筛选试验以及三省本省的区域试验和新品种展示情况等.  相似文献   

18.
土壤和空间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控制土壤和地上部营养空间观察玉米生育和产量的结果表明:改善空间因子使玉米增产17.0%,而改善土壤因子仅使玉米增产13.0%。土壤和地上部营养条件对穗粒数的影响高于对千粒重的影响,开花以前土壤因子是决定生长的主要矛盾,而开花以后空间因子则是决定生长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多林低洼地带主要的饲料作物之一。在切尔尼戈夫斯基州的许多农场中,玉米播种面积占饲料作物播种面积的40%以上。但绿色体和籽粒产量并不高。例如,1981~1990年,两者分别为201~262和36.8~39.8公担/公顷。然而这里的生态因素,首先是气候条件能使绿色体获得高于上述1倍的产量,使籽粒获得高于上述0.5倍的产量(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其中4~8月份降水量为275  相似文献   

20.
以白轴绿叶鞘自交系B20为母本、以红轴紫叶鞘DH系D752为父本组配的F1,进行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和DH系鉴定试验。通过卡方检测数据分析和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分析,验证红轴、紫叶鞘单倍体自交结实优势。结果表明,红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数量和出苗DH系数量极显著多于白轴,不符合1∶1比例;紫叶鞘DH系数量与绿叶鞘数量比符合1∶1比例,但紫叶鞘DH系占出苗总数比绿叶鞘高11.7%;红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最适模型均为4MG-AI,红轴4对主基因加、上效应估计值均高于白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遗传力比红轴高5.02%。玉米单倍体红轴和紫色叶鞘性状具有结实性优势。同时发现,玉米白轴单倍体个体穗结实力和绿色叶鞘单倍体出苗力显著高于紫色叶鞘单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