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产业供应链竞合关系较为复杂,各方的关系随时可能产生变化,任何关系的变化都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造成影响。针对目前第三方物流发展,首先探讨第三方物流的含义,明确第三方物流发展对供应链企业管理的意义,解读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关系的理论,了解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竞合机制,从而得出第三方物流与产业供应链上各方的竞合关系,分别为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竞合关系、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竞合关系、第三方物流与同盟企业竞合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竞争对手竞合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对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影响甘肃省种业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不利的产业发展环境、物流服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第三方物流严重落后是甘肃种业物流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改善环境、加大投入、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传统物流模式在交易成本、交易效率和农产品增值方面与第三方物流模式有较大差距,因此第三方物流模式应成为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我国农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在发展中遇到制度、技术、基础设施等诸多障碍,为此需要政府、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社会的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推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给海南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利用海南的优越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提高农民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积极培养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改进农产品第三方运作模式,提高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扶持要有具体有效的措施,促进海南农产品第三方物流长足发展以及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超对接”物流体系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宝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30-21431
比较了"农超对接"物流体系中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自营模式、以"超市"为主体渠道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外包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战略联盟模式这4种物流运作模式。分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外包模式,得到其优势为:扩大"农超对接"区域跨度,提升资源整合优势;完备物流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扩大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提升物流运作水平;建立跨区域、跨国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第三方物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长春市第三方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业务量不断增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从总体上看,长春市第三方物流在运营及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长春市第三方物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长春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本现状,总结出了长春市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展长春市第三方物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出发,对第三方物流产业的作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通过对吉林省第三方物流的分析,提出我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为制定吉林省物流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冷链物流标准缺失、冷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和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非核心产业转包给专业公司,进而释放出企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力量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因而物流行业中的第三方企业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逐步增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第三方物流公司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A公司为例,通过A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和问题,对核心竞争进行优化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概况的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安徽省皖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区域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支撑高速公路建设;(2)皖中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较高,二者相得益彰;(3)皖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最低,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超前、闲置率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规律,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理应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特殊所在,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经济与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始年1999年为起点,从时间序列上对西部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水平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加强,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其区域内部差距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贵州省、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面板数据,分析了贵州省毕水兴资源富集区总体情况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运用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从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人均农产品产量、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方面研究了该区域存在的非均衡增长现象。基于经济、产业、改革、条件等基础层面分析了非均衡增长现象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区域性农业产业分工与协同、强化区域性农村改革新模式的系统研究、强化区域性农业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多民族混居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多民族混居地区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李家村汉、回、彝族混居的居住区为例,对李家村多民族混居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创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概括分析近年来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科技创新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其科技创新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有些技术环节处理不当,导致仔猪成活率的下降,直接影响养猪户的经济效益,笔者从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养猪户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2004—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在详细梳理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模型、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2004年到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从0.341上升到0.610,乡村经济发展综合得分从0.343上升到0.516,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北疆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优于南疆地区,且南北疆的差距呈拉大趋势。总体来说,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北疆地区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南疆地区。新疆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地集约化利用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系统规划,坚持两大战略协调驱动,积极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建设实践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如盲目追求档次、使用功能弱化,地域特色缺失、后期建设难于落实设计等。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如结合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注重实用功能、地域特色、生态功能以及建设可行性等,综合各种因素使园林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地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地域内生产经营者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代表着良好的知名度与关誉度,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地域品牌频现危机。地域品牌发生危机既有其自身属性的原因,也有立法和管理上的原因。因此,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个相关主体,应该从品牌产权、行业标准、产业发展、品牌培育、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对地域品牌进行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通过非均衡发展使东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1999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后,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本文通过对1999年西部大开发进入实际阶段以来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的分析,发现东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西部经济的扩散效应和东部经济的极化效应明显,梯度转移迹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